劉潔江
白衣天使34年堅守精神科護理崗位
敬業奉獻
江蘇省
2019年5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個人簡介:劉潔江,女,1965年出生,54歲,1985年10月參加工作,灌云縣精神病防治院二病區護士長。30多年來,她長期堅守精神科,以自己的愛心和專業技術感動著大家,先后多次被市、縣評為“十佳護士”、“港城最美護士”。

  事跡簡介:劉潔江出身于20世紀60年代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1985年畢業于灌云衛校,先后在燕尾港衛生院、灌云縣精神病防治院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是一名別樣的精神科白衣天使。她在精神科護理的工作崗位上足足度過了30多個春秋年華。一個個平凡的日子里,她用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溫暖著這個特殊群體迷失的心靈,讓紊亂的天空有鮮花綻放。

  讓最美的青春無私奉獻

  1985年,劉潔江從灌云衛校畢業。身邊的同學都去了大城市,可她卻選擇到鄉鎮衛生院當一名護士。幾年后,因工作需要,劉潔江調入精神病防治院。分發零食、派發藥物、幫病人清潔身體、喂病人喝水,給病人剪指甲、清洗床單……這是她30多年來每天的日常工作狀態,也是精神科護士的真實工作寫照。她30多年來愛崗敬業,忘我工作,無怨無悔,讓自己最美的青春在大愛中奉獻。

  劉潔江所負責的精神科病區,全托患者有五十多人,精神科護理人員卻只有十幾名。病區電梯外有兩道大門,每天她開完門進來后都要仔細鎖上,以防患者亂跑。他們或許狂躁不安,或許郁郁寡歡,這是一個令人難以想象的場面,而且他們大多軀體健康,行動自由,也正因如此,每一位病人都是一枚“定時炸彈”,隨時可能“自爆”!連他們的家人都唯恐避之不及,而作為護士長的她卻要時刻關注他們,了解他們的精神狀態,精心照顧,細心護理。在她30多年的護理生涯中,幾乎時時刻刻都在上演溫暖的故事。

  一次,民政局幾位同志送來在街上潑糞的流浪精神障礙患者,接送入院時她渾身都是自己潑的糞便,送來的幾位同志受不了,只好用塑料袋套在身上將她強行押來。送來時她蓬頭垢面,大小便失禁,全身散發著刺鼻的惡臭,還有明顯的抵觸情緒,恐懼、疑慮。劉潔江二話不說強忍著胃內不適,不顧涂滿全身的糞便,親自為患者清洗更衣理發,喂飯喂藥接大小便,在接觸交流的過程中安定她的情緒,用真誠與愛心喚起她生活的勇氣,幫助她渡過困境,走出陰霾。

  精神科的醫生、護士基本都是團體行動,即使這樣,被踢傷、抓傷、咬傷也時常發生。醫生護士們身上、手腳上,幾乎都有不少大大小小或深或淺的傷痕,劉潔江也不例外,她的手臂上最醒目位置留有一個很深的齒印。2013年一天,她為了阻止正在發病的患者逃跑,用自己嬌弱之軀奮力抱住發狂的患者,不料卻被撞飛,倒在五米之外。鉆心的疼痛沒有使她停下追趕的腳步,她依舊全力向前奔去,死死抓住患者,任被患者甩來甩去,患者氣急之下一口狠狠咬住了她的手臂,她忍著劇痛死活不松手,等匆忙趕來的同事合力把患者送回病房,她的手臂被咬得鮮血淋淋,韌帶也被撕裂了,至今留有陰天就會疼痛的后遺癥。

  讓紊亂的畫面長出思想

  在精神病病區,有些精神病患者受幻覺妄想支配,懷疑飯菜有毒,拒絕進食更是家常便飯,劉潔江與同事們就像幼兒園老師哄小朋友一樣,耐心勸說他們,先打好幾份飯任由他們選,選好了再一口一口喂下去。即使這樣,患者也會突然情緒爆發,有的會突然生氣把所有食物打翻在地;有的吃著吃著就突然對著喂飯的護士拳腳相加;有的會故意把嘴里的食物噴吐出來。劉潔江經常也會被飯菜噴得滿身滿臉,好不容易把他們喂好,安頓好,轉身還得收拾一地的飯菜。

  除了喂飯,喂患者吃藥也是一大難題。每天患者們都要排隊到她面前領取藥物,劉潔江得看著每個病人吃藥,即使看到他們把藥塞進嘴巴后,也不能馬上放他們離開,要緊盯著嘴巴和脖子,看著他們把藥吞進去。就算這樣,也還有狡猾的患者,一次,有幾個病人把藥吃進嘴里后掉頭就走,劉潔江發現可疑,立即拉回他,讓他張嘴,才發現他們把藥藏在舌頭下,準備趁不注意偷偷吐掉。

  雖然,工作中存在種種令人難以預料的尷尬和危險,不過,每當看到患者從入院時的精神異常,到出院時面貌煥然一新,劉潔江就覺得所有付出都值了。

  讓美麗的心靈折射陽光

  精神病區很多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很多具有暴力傾向,他們往往受到社會的歧視,甚至家人的遺棄。有個老人,在這里住了很多年了,平時看起來很和善、開朗,可一旦發起病來就六親不認。她當初就是由于病情發作,砍死家人,才被確診送來,送來后,家里人一直不能原諒她,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由于發病時,患者大都情緒不穩,不受控制,他們往往做出了很多不可挽回的錯事,被社會漠視,被親人唾棄。和他們天天相守的,只有精神科的一群白衣天使。

  冬天,她會幫患者蓋好被蹬掉的被子;夏天,會幫他們趕走蚊子;她會給他們分發生活用品、水果副食;為他們縫補衣物,剪指甲;組織他們打牌、下棋、唱歌;和他們談心溝通,講解疾病知識,教會他們如何自我照顧。有些打罵過她的患者,會在病情好轉后,向她道一聲“對不起”??粗颊哐劾镩W出真誠的淚花,劉潔江會深深地沉浸在幫助患者康復的幸福之中。

  與患者得到康復后的幸福相比,沒有人知道,在劉潔江為患者辛苦付出的同時,還有一個艱難貧困的家,13年前, 劉潔江的愛人不幸患上肝癌,當時女兒還未上初中。每天劉潔江不但要用自己柔弱的雙肩干好本職工作,還要照顧患重病的愛人,同時還要培養女兒,天天都要忙到深夜。

  時光荏苒,寒暑易節。我們難以想象,她柔弱雙肩,是怎么把一個嗷嗷待哺的女兒撫育成為政法戰線的一名公務員?又是怎么讓一個患癌重病人的生命延長13年?當家人需要她,病人需要她,當分身乏術陷于兩難境地的時候,她是如何選擇的?沒有人知道,這身后是無限的汗水與沉重的艱辛。

  編輯點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沒有“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沒有“可歌可泣”的動人場面,平平淡淡的她用一萬多個日夜的堅守和奉獻,成就了“白衣天使”的美名。在劉潔江身上,我們看到了她對職業的熱愛和堅守,看到了她勇挑重擔、甘于奉獻的精神,而今的劉潔江仍然扎根在精神病患者護理的崗位上,把精神病患者紊亂的思想護理的向鮮花一樣綻放。

來源:江蘇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