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強
夫妻護邊員堅守邊疆植樹造林
敬業奉獻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2019年5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共和國永不移動的界碑,永不換崗的哨兵”這是給予戍邊人的最高贊揚。地處祖國邊境線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六團,就是這樣一群戍邊人,其中就有這樣一個人,他常年駐守在沙漠哨所,遠離居民區,忍受著惡劣的自然環境,每天堅持在沙漠腹地執勤巡邏10余公里,他用堅守守護著邊防線,用腳步丈量著國土;他用堅持在哨所的沙漠中植樹綠化、種草放牧,使哨所環境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靠勤勞的雙手改變著生活環境,用汗水澆灌綠色;他堅定把哨所當家建,建羊圈搞養殖,種菜種瓜建田園,用堅守鑄就生命界碑守衛國土,他就是一八六團武裝部北沙窩哨所所長付永強,一位邊境一線名副其實的守護神,他多年如一日,守衛這邊境線的穩定和長治久安,守衛著祖國的繁榮和安寧,他的事跡得到了各級黨委的肯定和表彰,2015年—2016年被阿勒泰地委和十師黨委評為優秀護邊員、屯墾戍邊勞動獎章、勞動模范、邊境管控先進個人;2015年被兵團授予“屯墾戍邊勞動獎章”;2016年榮獲“全國最美家庭”稱號;2017年榮獲十師北屯市道德模范稱號;201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立志守邊防

  2004年,付永強和妻子劉桂芝從河南開封來到一八六團生活、工作。通過這里的軍墾文化和兵團精神的熏陶,老一輩兵團戰士的奉獻精神,深深的感動了付永強。付永強漸漸明白了啥叫“兵團”,感受到了啥是屯墾戍邊。

  2012年,一八六團武裝部組織選拔北沙窩哨所所長人選,付永強聽到這個消息后,就想為屯墾戍邊獻一份力量,怕家人不同意,就瞞著家人直接報了名。在付永強看來這是件很光榮的事,后來付永強通過了考察,入住哨所。但現在回想起當時的事情,付永強覺得很對不起妻子和孩子,讓妻子和孩子跟著自己在這荒蕪的沙漠里獨守著孤獨、寂寞,讓孩子與父母長期分居。其實妻子劉桂芝并不反對和付永強到這里守護邊境,只是女兒不在身邊很讓人揪心,女兒今年13歲,因為路途的原因,只能寄宿在學校。當時父母也是極力的反對,其實付永強夫妻倆心里很清楚,他們是心疼付永強一家人,認為那里條件太艱苦,但在付永強的再三堅持下,他們最終也只能同意了付永強的選擇。

  剛到這里,哨所周圍一座座沙丘。每天在邊境線上巡邏10余公里,把情況如實向上級匯報,是付永強的任務。夏天伴隨哨所的是從早到晚的大風刮起的沙塵,吹得人睜不開眼;冬天是積雪覆蓋、北風呼嘯的寒流,讓人寸步難行。當時哨所水、電未通,取暖只是依靠一個小鐵爐。付永強一家進住后,沒有向惡劣的氣候環境低頭,不論春夏秋冬,他每天與妻子一道,巡邏在該哨所地段10余公里的沙漠邊緣及沙漠腹地。在哨所工作以來,付永強夫婦刻苦學習邊境管理法律法規相關知識,隨時掌握邊境一線情況,當好邊境一線的守護者。記得在2013年4月的一天,付永強帶著妻子像往常一樣巡邏在邊境線上,在到達邊境線界碑處,突然發現大量羊群也靠近邊境鐵絲網,如不及時將其趕回,將發生牲畜越界涉外事件。付永強夫婦毫不猶豫將羊群趕回并找到放牧人,原來是一名哈薩克族同胞所放羊群。夫妻二人及時向這名哈薩克族同胞宣傳了邊境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提醒其以后放牧一定要遵守邊境管理規定,防止發生人畜越界。由于他們的果斷,及時制止了一起因牲畜越界的造成的涉外事件。

  守邊當事業,哨所當家園

  為改變北沙窩哨所惡劣的環境,2013年4月,一八六團黨委決定對此哨所進行硬化和綠化。自2013年4月至今,團黨委先后投入資金500余萬元,從團部地區移栽大樹2000余棵,栽種各種樹苗30余種2萬余棵,綠化沙地300余畝;硬化路面2000余平米;完善了打井取水、電力、供暖、沙地噴灌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做好哨所的綠化工作,付永強帶著妻子一邊巡邏,一邊做好所栽種的近3萬棵樹木及300余畝沙地綠化的管理工作。為使哨所成為以勞養武的基地,哨所旁邊建起了羊圈,他在師市總工會5萬元幫扶資金的扶持下購買了70余只小尾寒羊發展起了養殖業,如今已發展為200余只的羊群,他每天與妻子一道邊放牧邊巡邏,生活雖很清苦寂寞但充實而有意義。巡邏執勤、喂羊放牧、植樹種草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特別是從團部地區移栽的大樹,如澆水不及時,就會導致樹木死亡,其代價之大不言而喻,且所栽種的樹木和綠化的地質全為沙地,所澆灌的水流失快。為保證所栽種的樹木及播灑草種的成活率,夫妻二人起早貪黑,每天除了邊境巡邏放牧時間,其余時間都是穿梭在樹林帶間,算不清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鞋磨破了換,衣服磨爛了縫。就是這樣,夫妻二人精心培育著每一棵樹,每一棵草。就在移栽的大樹剛栽種上的時候,一天夜里4點左右,夫妻二人在澆灌樹林時發現,一條噴灌主管道突然破裂,如不及時修復,所栽種的樹木將會受到因不能及時澆水導致死亡的后果。為避免此類情況發生,他們連夜奮戰,經過4小時搶修將破裂的管道修復。當時4月底的天氣,北沙窩的夜晚可以說是寒風刺骨,待他們修復完管道,才發現自己也手腳都凍僵硬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他們苦心的培育,北沙窩哨所現已基本達到了綠樹成林、綠草成茵。經各級首長、領導實地調研,對此哨所的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在社會各界也有了一定影響。他與妻子正在按照團黨委的要求,將哨所打造成為“守邊護邊的前哨、以勞養武的基地、紅色旅游的景點、傳統教育的園地”的目標而努力工作著。

  沒覺的艱辛,只是肩上多了份重任

  初來到哨所沒覺得有什么艱辛,反而覺得肩上多了份重任,承載了祖國賦予光榮使命的戍邊職責。記得那天,付永強一家剛搬進哨所,哨所里設施很凌亂。正當付永強準備整理房間時,接到上級通知要對邊防線巡邏查看,付永強只得留下妻子與小女兒整理房間,但心想室內大件物品母女倆是無法搬動的,也只能掃掃灰塵,自己親自上陣才行。于是付永強在天黑前圓滿完成了值勤任務,推開房門正等待女兒興奮的撲上來時,他卻看到哨所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凈整潔,女兒已經坐在板凳上雙手支著下巴睡著了,妻子還在忙碌,付永強不由得眼睛一濕,確實苦了女兒和妻子。但因為了有了這份責任和使命,為了祖國的邊境線,作為兵團人就要舍小家,顧大家,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哈漢“兄弟”護邊員,新春共敘民族團結情

  2016年春節,曾獲得“第四屆中國道德模范—敬業奉獻模范”候選人提名獎,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沙爾烏楞村護邊員馬合沙提,攜妻兒來到北沙窩哨所,給他的同行兵團十師一八六團護邊員付永強夫婦拜年,馬合沙提負責的邊境線巡邏地段與付永強負責的10余公里的邊境線巡邏相鄰,他倆在巡邏之余或在重大節日,他倆都互相問候、互相拜年,互相交流戍邊經驗,互相暢談戍邊措施,互相學習戍邊政策,互相講述戍邊故事,在共同的戍邊護邊工作中,結下了深厚的友情,被人們稱為“哈漢兄弟護邊員”。

  付永強進駐哨所以來,兢兢業業工作,把守邊當作自己一生的事業,扎扎實實守好邊防;把哨所當家來建,為扎根邊疆作好準備?!胺N地就是站崗、放牧就是巡邏”這句話正是付永強和家人生活真實寫照,他為邊境安寧,社會和諧穩定默默的奉獻和堅守著,他用堅守鐫刻忠誠,用生命鑄就界碑,這種光榮和自豪也讓他收獲著一份可貴的幸福。

來源:兵團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