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民警苦鉆業務打擊食藥品假冒偽劣 守護百姓健康
敬業奉獻
河北省
2019年4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王瑜,邢臺市公安局橋東分局食藥大隊副大隊長,中共黨員,三級警督,法學碩士,中國法學會會員。從警十四年,在各個工作崗位都做出了突出成績。做食藥警察的四年多,用心守護老百姓的“菜籃子”“藥罐子”,苦練食藥一招鮮,快速辨別問題和假藥劣藥?!懊嬷破蜂X超標案”“亞硝酸鹽超標案”“假冒美容針劑案”“網絡生產銷售假藥案”等一系列公安部、國家食藥監總局、省公安廳督辦案件。他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4次、嘉獎5次,被評為首批省公安廳食藥安保業務專家,榮獲2018年“最美河北人”、2018年“邢臺季度楷?!?、2017“美麗河北·最美政法干警”提名獎、2017“美麗邢臺·最美政法干警”、邢臺市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青年人才等榮譽。

  一、勤學苦“鉆”,業務“一招鮮”

  以追求完美的風格對待工作,小到著裝,大到案件,他都嚴格要求,率先垂范。他啃讀食藥法條和行業標準,在試驗室跟著專家練操作,熟悉食品取樣和快檢技術,向監管和檢測機構學習,掌握高風險行業。向食藥經銷者“取經”,總結行業“潛規則”和鑒別常識。比如:“誰家油條酥脆、膨大,誰家包子、饅頭又白又大,口感松軟,鋁含量一準超標”。從酒類外包裝、瓶蓋、商標字體等細節鑒別假酒,從藥品外包裝字跡、藥品名稱、準字文號等方面鑒別假藥……通過不斷刻苦鉆研,他很快就成為全省公安食藥系統“行家里手”,2018年9月,被評為首批省公安廳食藥安保業務專家,受到省廳、市局領導充分肯定。他堅持在食藥“潛規則”里尋找案源,從傳統行業犯罪成功偵破,再到網絡假藥犯罪的完美收官。他主偵的案件中,辦結率、捕訴率高達100%,在全市食藥安保評比中始終名列前茅,這些都是對他開拓創新,愛崗敬業工作精神的褒獎,分局建立了全省公安機關首家食品快檢實驗室,成為全市首批公安食藥示范點。

  每次案件偵破后,王瑜都要總結偵破案件的經驗和啟示,提煉、匯總科學的技戰法和工作思路。他撰寫的《關于偵破全省首例添加保險粉“毒豆芽”案件的幾點思考》和《網絡生產銷售假藥案件的偵辦啟示》被公安部、省廳、市局和《邢臺警察》發表,他撰寫的《打擊網絡銷售假藥犯罪辦案指引》被省廳網發,在全省推廣,應邀在全省公安食藥安保培訓會上授課。論文榮獲第六屆中國警學論壇論文二等獎和邢臺市社科聯優秀成果三等獎,他還主持研究了《網絡假藥犯罪偵查與對策》等多項市級課題,被評為邢臺市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青年人才。全國第一首謳歌食藥警察的詩歌《舌尖上的安全衛士》,就是以他為原型創作。他用心守護百姓舌尖安全的事跡,先后被《人民公安報》《河北日報》《河北法制報》《邢臺日報》和中國警察網、中國新聞網、中國長安網、河北新聞網、搜狐網、鳳凰網、頭條網等報紙網站報道,河北廣播電視臺、邢臺市廣播電視臺《新聞聯播》《新聞快報》等欄目,對他進行專題專訪。

  二、用心守護百姓的“餐桌子”、“藥罐子”

  以敢于擔當的精神執行重任,“平時工作夠用心,關鍵時刻能沖出去”,這是戰友對他的評價。2014年7月,面制品新規剛實行,不法商販為改善油條、包子的賣相,大肆使用含鋁添加劑,危害百姓身體健康。我們對“某某包子店”進行抽檢時,發現包子、油條鋁含量超標。這家店是本地有名的連鎖店,為了查找證據,我們找到總店老板,作為一名從事食品經營20多年的“老行家”他隨后就能寫出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的分子式,并按照添加劑使用量,計算出包子、油條的鋁含量。經過幾輪斗智斗勇才發現破綻,原來,為了讓包子、油條賣相好、口感好,又能降低成本,他的“秘方”里添加了含鋁泡打粉。最終,這個食品“老行家”因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被判刑。緊接著,他和戰友先后辦理了19起面制品鋁超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2人,對食品行業形成了強大的震懾力,食品經營者自覺將食品定期送檢,報告張貼到店內醒目位置,顧客看著放心,吃著安心,經營者的生意也做的更舒心。

  分局副局長郭平說:“王瑜勤于思考,愛鉆研,善于啃‘硬骨頭’,辦‘新案件’,參加食藥工作四年以后,每起案件都完美收官。王瑜跟他戰友開創了多個全市、全省第一,他是一名優秀的指揮員和偵查員?!?/p>

  他創新工作模式,大膽開拓網絡戰場,嘗試偵辦全國少有的微整形案件,從隱蔽性極強、虛擬化極高的網絡犯罪入手,在線索搜集、數據梳理、案件經營、抓捕審訊等工作中起到關鍵作用。2016年10月,他成功偵破公安部、國家食藥監總局督辦“邢臺張某等銷售假冒美容針劑案”。

  近年來,微整形深受女性青睞,很多人穿上白大褂,就敢胡亂打針,非法微整形引發的醫療事故屢有發生。為了搞偵查,他假裝女白領,與所謂“專家”微信聊天,摸清行內內幕。經過數月調查邢臺張某落網,她交待假藥是從沈陽“老猴”處購得。這個“老猴”虛擬身份難查證,他就從資金流、貨物流入手,很快,就查清了“老猴”的身份。他帶隊趕到沈陽,三九天,零下26℃,手腳凍得生疼,在多個可疑地址輾轉,每天步行三萬多步,腳趾都磨破了。幾天后,在機場將“老猴”抓獲。憑著扎實的基礎工作,不僅找到假藥存儲窩點,還獲取了上線“熊大”的手機和微信號。

  這個“熊大”更狡猾,手機號微信號頗多,常臨時變換交易地點,經過半年多的數據分析,王瑜發現制售假藥的窩點就在哈爾濱。隨后,他帶隊趕赴哈爾濱,開展二十多天的秘密排摸、蹲守,最終,成功摧毀兩個生產、銷售假藥窩點,查獲大量假藥和制假設備。

  至此,一個全國特大制售假冒美容針劑的鏈條被摧毀,一個以微信為營銷,支付寶、微信轉賬為手段的制售假藥團伙被鏟除,抓獲犯罪嫌疑人5人,繳獲制假設備百余件,查扣假藥1.2萬余盒和15萬余份包材,涉案價值1200多萬元,銷售網絡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300多個地區。

  三、打好“感情牌”,筑牢“防火墻”

  食藥安全事關民生,關乎未來,他始終懷揣著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溫情干工作。他了解到老人們對中老年疾病預防和食藥安全常識頗感興趣。于是,他帶著親自編纂的《食藥警察力保百姓“舌尖”安全》的宣傳冊到街頭、社區宣傳,從保健品虛假宣傳講到食藥常識,從假酒講到假藥……每次宣傳時,老人們都有很多問題,還會拿來藥品、保健品,讓這個食藥“小王”辯個真偽,每次他都留下聯系卡,平日,常有老年人打電話詢問食藥常識和戶口手續的辦理,每次他都提供熱情的解答和幫助。

  打擊是手段,預防是目的。在辦理“邢臺張某等人銷售假冒美容針劑案”時,他發現不少女性都做微整形,其中不乏本市大學生的身影,為了避免更多人上當受害,他多次走進學校開展安全教育課,講了一些非法微整形黑的幕,讓大家自覺遠離非法微整形,不要拿容貌和健康當“試驗品”。為了提高群眾防范意識,他編寫的了《微信朋友圈里的非法“微整形”》《網絡銷售假藥犯罪手法與預防》等文章,通過廣泛宣傳,提高了群眾對網絡銷售假藥的辨別能力。 

  工作有溫情,辦案有溫度。他在辦理一起油條、包子鋁超標案時,犯罪嫌疑人老李抵觸情緒很強,他變訊問式對話為拉家常,得知老李已有五十多歲,老兩口都有病,只能賣油條、包子貼補家用。王瑜關切地說:“知道你們起早貪黑不容易”。這時,老李道出自己的“苦衷”,如果不跟“風”多放添加劑,買賣就干不下去……聽到這些,王瑜心里一沉,大家都跟“風”潛規則,合法經營沒市場!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股“邪風”糾正過來。經過一番勸說,老李表示理解并保證要做放心產品。由于,老李悔罪態度好,被法院判了緩刑。如今,在王瑜的建議、幫助下,老李把食品定期送檢,就這樣,問題食品變成了百姓放心食品。在群眾眼里,他是笑瞇瞇的食藥“小王”,在制假販子眼中,他是“較真碰硬”的狠角色,在同事眼里,他是樂觀、扎實、有擔當的好戰友。

來源:河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