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
退休干部扎根脫貧一線 帶領山村百姓脫貧致富
敬業奉獻
河南省
2019年4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徐光,1953年12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淇縣靈山辦事處大石巖村第一書記。

  紅旗插遍山頭

  徐光是一個副師級軍隊轉業干部,一直在河南省質監部門擔任領導職務,2013年退休后,他一直定居在鄭州。201610月,他響應淇縣縣委頭雁回歸的號召,回到了太行山區幼年生活過的小山村,毅然擔任了大巖村第一書記?;剜l的第一天起,他就在心里發誓,把荒山變成寶山,把山區變成景區,把老百姓面前的窮路變成富路。

  站在大石巖村破敗的村辦小學前,放眼四望,周圍13個小山頭全是雜草亂石,河溝被於泥沙石堵塞,徐光的心里一陣疼痛。

  經過一番走訪調查,徐光找到了大石巖村的窮根:由8個自然村組成的大石巖,360戶人家,千余口人,基本上是留守老人、留守兒童。村黨支部癱、散、軟,村民們意志消沉。在徐光看來,讓大石巖落后的不是山窮水惡,而是人窮志短。

  扶貧先扶人,扶貧先扶志。徐光第一件事就是抓思想建設,先拔掉村民思想上的窮根。他召集黨員干部召開務虛會,帶領村里的所有黨員重溫入黨誓詞,一起學習毛主席著作《老三篇》,回顧建黨以來、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建設取得的成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學習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講紅旗渠故事、焦裕祿精神……

  與此同時,他又召集村委和村民代表召開務實會,談村里的發展規劃。村里山高路險,地薄糧少,經濟結構單一,就是把地翻個遍也刨不出幾個錢來。對于未來,村民們很茫然。徐光提出了發展思路,利用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建好基礎設施;結合自身林果業和山區土特產優勢,利用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爭取高效農業綜合開發特色種植;利用人文地理優勢和優越的山水資源,自己動手開發旅游景點,邊開發邊掙錢。

  山村缺水,吃水難一直困擾著鄉親。徐光請來水利部門專家,勘察、施工,20天后的一個晚上,終于在楊家灣自然村打出一眼水量豐沛的深井。出水啦!圍觀的村民歡呼雀躍,許多已經睡下的村民,紛紛披衣前往觀看。一眼深水井,讓村民們看到了徐光的決心,也打出了大石巖村民的信心。

  緊接著,做村標、整理村容村貌、清理河道,又著手建設停車場、綜合服務區……大石巖土特產資源豐富,正如70多歲的退伍軍人馮合銘的順口溜:大石巖有四寶,微量元素少不了,鐵鋅核桃桐孟樹,高鈣米,山羊肉,花椒成了大氣候。徐光專門修建了大石巖土特產集貿市場。由于資金短缺,他經常還要墊資購買工具和物料,不到一年的時間,徐光已為村里墊資7萬多元。

  為了更好地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徐光將村里的老黨員、老軍人、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師、老家長、老骨干召集起來,成立了七老活動小組。在四議兩公開的基礎上又融入七老議事商談制度。這些老人有黨性、講原則、威信高、號召力強,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正能量。在七老之一的申懷林建議下,他們爬過高山陡坡,穿過叢生荊棘,三上山頭,把13面鮮紅的五星紅旗插遍了大石巖村的大小山峰,樹起了大石巖村民的精神高地和信仰標桿。

  山路丈量忠誠

  徐光打造的大石巖旅游線路的第一站就是蜘蛛峰。

  636個臺階,6大段工程,用石條鋪出來的臺階,是用手工一錘一釬打出來的。半年的工期,村民們僅用了43天就完工。

  這個奇跡,在許多村民眼里,別說干了,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這其中的艱辛,只有徐光最清楚。為了找一條合適的路徑,他背著水和干糧,拄著手杖,大石巖的十多個山頭,每個他都跑了不下十遍,經過一次次考察,一遍遍論證,終于敲定了修建第一個旅游景點蜘蛛峰登山臺階的路線。

  山路難行。有一次下山,走到一處陡坡處,徐光一個趔趄,差點滑倒,跟在后面的村民楊義清一把抱住了他,腳下就是百米深的懸崖。

  徐光患有嚴重的心肌供血不足,血管內安裝了4個支架。只有在支撐不住的時候,他才會到村頭的衛生室輸幾瓶液維持。有時候胳膊上正扎著針輸液,聽說村里或工地上有事兒,就立馬拔掉針頭就走。

  2017年春天,由于天天上山勘察路線、指導施工作業,徐光病倒了。他不得不到縣醫院住院,在住院的17天里,每次一輸完液,他就匆匆趕回村里的施工現場。跟我干,向我看,一個黨員一面旗。徐光認為,共產黨員應該起一個酵母的作用,就跟蒸饅頭一樣,把面發起來。他說,酵母就是一顆夢想的種子,把樂于奉獻的種子深深種在每一位黨員的心中,酵母就是一團燃燒的火焰,點燃了身邊所有人建設村莊的激情。

  徐光的一言一行感染著大石巖村的每一個人。在老村長申清海的提議下,村里采用記工分村民義務勞動的辦法,村民們老的少的齊上陣,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有人出人。

  村民楊義清毅然決定放下手頭上的生意,全身心跟隨徐光投入到家鄉的建設中去,先后墊資達10多萬元。他說,徐書記圖啥呢,還不是為了大石巖。俺再不好好干,能安心嗎?

  烈日酷暑,風雨無阻。每天早上不到5點,修路大軍就扛著洋鎬、撬棍、鐵錘、鋼砧等砌石筑路工具,背著鍋、帶著米面油鹽上山,晚上將近10時才收工。不用監管不用督促,沒有一個人提工錢,也沒有一個人說苦叫累。一時間,大石巖的山頂上、山坡里彩旗飄飄,人頭攢動。

  徐光和大石巖村民的激情與奉獻,也感染了與他們合作的生意人。蜘蛛山綠化,村里買了300棵油松樹苗。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村的村民不要工錢還拼命干。送樹苗的??h人李培國在感動之下,不僅親自扛樹苗上山,還免費為該村贈送了3000多棵樹苗。

  需要一年的工期,他們僅僅用了3個月;需要上百人的工程,他們僅僅用了30多人;需要投資幾百萬元的山路,他們僅僅用了幾十萬元……大石巖村多少年做不到的事變成了現實:第一個景區建成了,一條條道路修通了,一家家賓館營業了。一個精神煥發的村莊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目前,大石巖村還有幾個景點需要開發,山上的環道需要修建,村民的林果業和土特產種植結構需要規劃。我的任務還很重,壓力也很大。但我想,只要村民團結一致,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徐光說,盡管他回到山村和村民一起改變面貌,曾經受到家人和朋友的反對,但一看到村民們的笑臉和信任的目光,我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勁兒。

  徐光老有所教,老有所為,帶領山村百姓脫貧致富,并把黨的溫暖帶給大家,用黨性喚醒了沉睡的山村。2018年,徐光被評為“河南好人”。

來源:河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