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林
村書記一心為民 帶領民眾脫貧攻堅鞠躬盡瘁
敬業奉獻
云南省
2019年4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楊大林,男,彝族,出生于1978年 9月,生前系寧蒗縣西川鄉沙力村黨總支書記。2004年至2007年擔任西川鄉沙力村委會主任,2007年至2013年擔任西川鄉沙力村黨支部書記兼主任,2013年至2015年5月,擔任沙力村黨支部書記,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擔任沙力村黨總支書記。2017年12月8日晚在工作崗位上不幸逝世,年僅39歲。

  楊大林同志作為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素質過硬,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保持一名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他一心扎根基層,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恪盡職守、認真負責,團結帶領西川鄉沙力村黨員干部群眾苦干實干、勤勞致富。他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基層黨員干部的政治本色和責任擔當,為全縣廣大黨員作出了榜樣。

  對黨忠誠、事業至上

  楊大林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真心實意服務黨員、服務群眾,盡其所能為群眾排憂解難、做好事、辦實事,立足崗位模范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楊大林書記走得太可惜了,沙力村還能遇到這樣的一位好書記嗎?”沙力村委會副主任何建豪這樣說。在共事的短短兩年里,楊大林書記的工作作風和實干精神深深地感染著他。

  多年來,楊大林一直關心著牛窩子村小組五保戶楊古布和楊古尾兩姐弟,每次經過他們家,他總是帶著柴米油鹽進門看望。逢年過節,他總要為老人添置一些新衣新鞋。每次看到楊大林進門,不會說話的兩位老人總是難以抑制心中的喜悅之情,仿佛是自己的親兒子回來了一樣。

  在麗寧二級路西川段“兩違”整治工作中,涉及沙力村委會61戶,“兩違”整治工作任務艱巨,作為沙力村黨總支書記,楊大林主動擔起了拆遷重任。要拆除老百姓的安居之所,談何容易,要讓工作順利開展下去,必須要找到一個突破口,楊大林首先從自身“開刀”,第一個就拆除了父親和兄弟的老房子,然后動員村委會班子成員主動拆除自己的房子。鄉黨委副書記馬騰華回憶說“在動員拆遷的三個月時間里,他天天和楊大林待在一起,到群眾家中聽取群眾意見,宣傳相關政策,想盡辦法解決群眾實際困難,讓拆遷工作得以順利進行”。老百姓搬遷時正逢雨季,楊大林同志墊資4萬元親自為搬遷戶購買帳篷,建設臨時安置點,轉移安置群眾。對于修建新房存在困難的楊八兩等6家農戶(其中4戶為貧困戶,兩戶為隨遷戶),他主動墊資為其修建豬圈、提供修建房屋材料費用共計17萬元,為他們解決燃眉之急,幫助6家人在入冬前順利搬進了新家。住上新房的楊八兩說“楊書記是我的恩人啊”。

  一心為民、鞠躬盡瘁

  2010年,楊大林注冊了隆欣黑綿羊養殖公司,并成立合作社,帶頭發展養殖業。三年來,合作社每年存欄100頭黑綿羊,出欄60多只,年收入超過10萬元。此外,合作社吸納全村的貧困農戶散養黑綿羊,不僅提供養殖技術,還幫助農戶銷售成品羊。沙家村小組的馬子干、新村的楊新明都是隆欣合作社的受益農戶。當時,楊新明家是家徒四壁的困難戶,為了幫助他脫貧致富,楊大林從自己的養殖場給他送來了17只小羊。幾年過去了,發展成了40多只,靠著賣羊的錢,他又搞起了生豬養殖,如今,楊新明家的圈舍內豬兒肥、羊兒壯,他說“這才像過日子的樣子,打算今年10月賣了羊就把當初那17只小羊的錢還給大林書記,然而卻沒機會親手還他錢了” 。

  “今年用種藥材的收入,準備在寧蒗縣城里買個房子。藥材種子是大林書記提供給我的,錢都沒有還給他,他就走了”小坪子村楊克古傷感地說。如何因地制宜,帶動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摘掉貧困帽子,楊大林書記想了很多法子。近年來,他帶領松林、鄢家溝、加巴村、李家村村民重點種植烤煙,2017種植500多畝,實現產值250多萬元;他發動村委會16戶農戶種植附子、重樓、草烏等中藥材,產值達到30多萬元;帶領沙家村、華新、新明、中梁子、楊家村等村組發展花椒經濟作物,如今已發展到3000多畝,產值已達到300多萬元。就在楊大林去世后的第二天,由他親自牽頭的藥牡丹試種項目剛剛落實,4畝藥牡丹苗下種了,而楊大林書記卻再也看不到這些迎風招展的小苗了。

  勇于擔當、攻堅克難

  村民楊阿各說“楊大林當書記前,村子里不通水、不通電、也不通路,天一黑全家人就只能圍著火塘吹?!,F在,村里通了水、電、路,沒了后顧之憂,大兒子家去年建了新房,兩口子雙雙出去打工了,日子越來越好過了,感謝楊書記”。 接著他又拿出一件迷彩大衣說:“這件大衣也是楊書記買給的,他給我們村40多個老黨員每人買了一件大衣,讓我們在麗寧二級路邊打掃衛生時穿著,他怕我們著涼”。

  2004年,楊大林當選村委會主任的第一天,就對全體村民做了三個承諾——通路、通電、通水。他這樣說了,也這樣干了。為了修通從沙家村到松林、鄢家溝、牛窩子、華新等8個村民小組的21公里通組公路,楊大林費盡了心思。為了籌措建設資金,楊大林積極向上爭取,反復找有關部門反映實際困難,甚至還將父親和兄弟兩個人的工資卡借出來,向銀行擔保貸款10萬元,保證了工程順利開工。到2010年共計爭取資金60余萬元,并積極發動黨員群眾投工投勞,修通了沙力村委會沙家村至松林、鄢家溝、牛窩子、華新等8個自然村組21公里通組公路。

  如今,靠著這條得來不易的脫貧之路,這8個偏遠山村的300多戶農戶才得以將自家出產的農特產品賣出山外,才得以將急病人、待產婦、上學娃,用汽車、摩托車送出大山。在楊大林同志的帶領下,通過村“兩委”全體干部13年的不懈努力,解決了沙力村各小組的通電、通路和通水問題。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13年,4700個日日夜夜,他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留給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無論是家人、親朋好友,聽到他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村里的工作太多,沒時間”。

  今年4月份以來,脫貧攻堅相繼開展“找問題、補短板、促攻堅”和“貧困人口動態管理”等專項行動,時間緊,任務重,楊大林同志始終把脫貧攻堅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團結帶領班子以“5+2”、“白+黑”的作風,連續奮戰了7個多月,迎難而上,攻堅克難,不管風吹日曬、刮風下雨,風餐露宿、饑寒交迫,經常加班加點走村串戶、深入群眾、挑燈夜戰,直至深夜才休息。他的足跡遍布了全村16個小組、636戶農戶。

  2017年12月8日,楊大林同志跟往常一樣與村“兩委”班子成員、駐村工作隊員進村入戶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并加班到23時,因困倦疲憊到極點,他先去村委會值班室休息。

  12月9日早上7點,大家先后起床洗漱,卻發現楊大林書記沒有像往常一樣起床做早點。8點左右,有人敲了值班室的門,卻沒有任何動靜。同事們推門進去后發現楊大林已經渾身冰冷,他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這個寒冷的冬夜。

  楊大林去世后,妻子羅阿羅卻始終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每天以淚洗面。楊大林和妻子20歲結婚,生有一兒一女,女兒已經讀高二,兒子年僅14歲?!八谑赖臅r候總是忙,經常一出門就是一兩個星期都不回來,有時候偶爾回來也是半夜三更才到家,天不亮就又出門了。這兩年,他總說自己常常感到疲憊,但沒想到突然就撒手去了”, 羅阿羅說。

  “我到今天都不敢相信,楊大林書記已經離我們而去,這幾天我一走進宿舍,仿佛還能感受到他的存在” 。寧蒗縣委辦派駐沙力村委會工作隊隊長馬永暖十分感慨。馬永暖駐村的第一天,為了方便開展工作,楊大林書記安排他跟自己住一個宿舍,短短一年時間里,馬永暖跟著楊大林走村入戶、上山下地,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誼。馬永暖說“楊大林對工作似乎有著一種天然的熱愛,白天他忙著工作,晚上兩人躺下了,聊著聊著總是又聊到工作上來,有時候想到一個不錯的點子,大林書記還會叫他立馬起床記在日記本上” 。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沙力村委會“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員幾乎天天都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懊刻煸缟?,起得最早的一定是楊大林,等到同事們起床時,他已經燒好水、準備好早點,等著大家了。幾年如一日,他就像父兄一般,關心關愛著自己的同事,溫暖著離家在外的年輕駐村工作隊員們” 。如今,這一絲絲溫暖依然停留在大學生村官何彥和鄉政府辦事員李寧英的心里。她倆是沙力村委會唯一的兩名女同志,楊大林把村委會最大最明亮的一間宿舍安排給了這兩個姑娘。

  39年,楊大林短暫的生命匆匆逝去,松濤啜泣、蒼天嗚咽,親朋落淚、同志傷懷。沙力村的老百姓失去了一位生活的貼心人、發展的帶頭人、脫貧攻堅的領路人。然而,楊大林39歲的生命又何其豐厚,在他的帶領下,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特色產業發展不斷壯大,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沙力村227戶900名貧困戶已有51戶210名成功脫貧出列,沙力村正在逐步摘掉這頂“貧困”的帽子。

  斯人已逝,脫貧攻堅的戰斗卻還未結束,我們有過這樣一個楊大林書記,現在又有這樣一種“楊大林精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何足懼哉!

來源:云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