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星
駐村好干部堅守19年 矢志不渝投身扶貧事業
敬業奉獻
陜西省
2019年4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陳偉星,男,1968年6月生,西北大學扶貧辦正科級秘書、駐商州區黃山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他扎根鄉村19年,堅守脫貧攻堅一線,照顧不上妻兒,帶病不離崗位,真正把扶貧工作當做事業,幫助上千名貧困群眾受益、脫貧。他被評為陜西教育系統“我身邊的好典型”,9次榮獲省級扶貧工作先進個人,新華社曾以《駐村干部陳偉星的三個夢想》為題進行了報道。

  矢志不渝投身扶貧事業

  1999年,31歲的陳偉星堅定地接受了學校派遣,赴合陽縣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從合陽縣皇甫莊村的蘋果種植園到商州區看山寺村的中藥材基地,從商州區興隆村的小學教學樓建設工地到黃山村的大櫻桃種植園,從大學校園到偏遠鄉村,他遠離家中老人和妻兒,帶病不離崗位,年駐村280天以上,從關中農村的田間地頭到陜南鄉親們的家中,都留下了他堅韌的腳印和身影。

  居于陋室,食于簡灶,入戶走訪座談,訪貧問苦,傾聽民聲,細察民情。每一年,每一天,陳偉星都重復著這平凡而清苦的工作與生活,幫助上千名貧困群眾受益、脫貧。

  把希望的種子播撒到鄉親們心中

  黃山村是坐落在秦嶺深處的一個小山村。2012年,陳偉星踏著滿是塵土的鄉村小道來到這個村子?,F如今,在陳偉星的努力和推動下,一條寬敞、平整的通村路和通組路已修建完成。

  初到黃山村,陳偉星通過走訪和摸底,發現全村1003人中的一半為貧困人口,村里沒有集體經濟,僅有的養牛、養豬等傳統養殖業只是家庭副業,技術落后且不成規模。結合自己多年從事扶貧工作的經驗,陳偉星認識到,“要給群眾借力,讓群眾自立,使每個貧困戶都有一個自己掌握的技術,可以自己管理的脫貧產業,為這里留下一個永遠不走的‘扶貧工作隊’”。他和村干部一道,逐戶制定脫貧計劃,精準施策。利用西北大學和商州區的資金支持,組織貧困戶發展養殖業,種植矮化核桃、大櫻桃、藥用皂角、香菇等。為了堅定村民“務好果賣高價”的信心,他自學農業技術,采取“做給你看帶著你干”的策略,讓村民在干中學、在學中干,掌握技術要領。

  “要讓這里的孩子們走出大山,通過努力改變貧困面貌,阻斷貧困代際相傳”,陳偉星說道。他多方爭取資金和支持,先后在看山寺村、興隆村和銅川市黃堡鎮安村建設了3所農村小學,還組織當地師生到大學校園參觀學習,發動西北大學干部師生定期到當地開展志愿服務和援建。他累計幫助了39名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袄详愂俏覀兗业馁F人!”黃山村貧困戶李志盈動情地說。他的兩個兒子上大學、上研究生,陳偉星都及時幫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老陳工作很負責可靠,跟著他,脫貧有希望!”

  黃山村上至百歲老人,下至兩三歲頑童都親切地把陳偉星叫“老陳”。陳偉星發動村民整治居住環境,對畜禽糞便等進行循環利用,走綠色發展道路。每年重陽節,在陳偉星的組織下,黃山村的男女老少,都會集中在由西北大學援建的村委會辦公樓前,集體為全村老人們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為老人們修剪頭發,送上棉衣棉被和米面糧油。陳偉星就是這樣,用一名高校教師和駐村干部的堅守與付出,與最基層的民眾建立了最深厚的情誼,讓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在老百姓心里生根發芽。

  談及近期的計劃,陳偉星說到,“計劃把黃山村的務工人員組織起來,到西北大學進行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在學校找到相對穩定的清潔、幫廚、家政等崗位”。2017年,新華社曾以《駐村干部陳偉星的三個夢想》對他進行了報道。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杰說:“陳老師十多年堅守扶貧一線,精神可佩,是西大服務社會的一張靚麗名片”。省委辦公廳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宏升說:“陳偉星情系農村、心系農民,能深入了解農村了解農村發展現狀,每到一個村子都給村上制定長遠發展規劃,把扶貧工作當做事業干!”

來源:陜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