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保新
“育種魔術師”扎根棉田23載 為社會增收50億元
敬業奉獻
河北省
2019年2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楊保新,男,邯鄲市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主任,榮獲2018年度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項國家發明專利,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

  他扎根土地23載,與棉花為伴,以育種為生,他就像棉田里的“育種魔術師”,用實干換來科研收獲,以執著譜寫豐收之歌。

  建立病圃、自創公式,獲得3項國家發明專利

  2000年,河北省棉花黃萎病災害嚴重。黃萎病、枯萎病是對棉花產量影響最大的病害,俗稱棉花癌癥。他決心必須攻克難關,培育出高抗黃萎病、枯萎病的新品種。

  培育抗病性品種,難點在于對新品系進行抗病性篩選。如何能更簡便有效地進行抗病性篩選?楊保新查閱大量資料、東奔西跑請教專家,結論均是建立一個高效多小種病菌的綜合性病圃。

  帶上一杯水,揣上幾個燒餅,不停腳地坐車,楊保新開始了搜集枯萎病、黃萎病病菌的征程??蒲薪涃M不足,就自己掏錢;交通不便,就在火車、汽車、三輪車甚至步行間切換;上廁所耽誤行程,那就盡量不喝水……3年間,他的足跡遍布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等8個省份的黃河流域棉區,2003年綜合病圃終于建成。

  病圃讓抗病性篩選變得更為簡便。在病圃里,抗病性強的品種青枝綠葉、長勢穩健,抗病性差的品種則凸顯不同程度的病態。通過田間觀察,就可以迅速選定抗病性強的品種重點培育,選育目標性更強,效率得以大幅提高。

  2006年,楊保新培育出耐黃萎病的邯鄲885。隨后他乘勝追擊,從邯棉646、邯6402再到邯棉6101,他培育的棉種抗病性逐步提高,邯棉6101已具有高抗枯萎病、黃萎病的效果。同時,棉花適應性也得以改善,實現了高產、優質、抗病等優良性狀的有機結合,纖維品質均超過了國家Ⅱ型優質棉標準。

  為篩選綜合性高的棉花品種,他發明了“一種棉花種子耐鹽性篩選方法”,去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發明的“一種棉花品系的結構性綜合評價選育方法”,已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長”在棉田攻堅克難,為社會增收50多億元

  上世紀90年代,我國引進的美國轉基因抗蟲棉都是小桃棉花,盡管抗病性強,但是人工摘花費時費力,產量低,品質差。市場呼喚高品質的大桃抗蟲棉。

  市場有需求,育種就得跟上,楊保新決定培育大桃抗蟲棉。然而,轉基因棉花育種在我國尚無經驗借鑒,通過傳統育種方法能否育成抗蟲品種尚未可知,更何況大桃抗蟲棉。

  為了潛心培育,楊保新幾乎放棄了所有的周末、節假日。雜交關鍵期他經常凌晨4時起床,騎摩托車先去幾十公里外的肥鄉、邱縣等大桃棉花基地取花粉,再回到試驗基地做雜交,還要隨時做好記錄,如此每天都要忙到半夜,像陀螺一樣連軸轉。

  為了加快育種進程,他們在海南島開辟了一塊試驗基地。每年10月在北方收了棉花后就趕緊拿到海南再種一季,次年4月再把南繁的種子帶回來播種,一年收兩季棉花,專業術語叫做“南繁加代”。

  就這樣,經過8年的南繁北育,大桃轉基因抗蟲棉邯鄲109育成了!參加國家黃河流域抗蟲棉區試驗,產量連年位居第一,品質好,易采摘,還將畝產量提高20%左右,在省內外棉區推廣面積合計達2000多萬畝。此后,他又培育出邯棉802,并通過國家審定,該品種抗棉鈴蟲、優質、高產、早熟不早衰,填補了河北省既抗棉鈴蟲又抗盲蝽象還耐鹽堿的棉種空白,深受市場歡迎。

  23年的潛心鉆研,楊保新收獲滿滿。育成邯鄲109、邯棉802、邯218等9個國、省審品種,其中,邯鄲284是我國第一個國產國審的抗蟲棉新品種,填補了我?、蛐蛢炠|棉品種的空白;邯鄲109產量超過雜交棉品種……棉花品種累計推廣4500多萬畝,為社會增收50多億元。

來源:河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