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友
自動化工程師練就精湛技藝 創新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敬業奉獻
安徽省
2019年2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簡介:張世友,男,1974年7月出生,安徽馬鋼自動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工程一室經理。

  事跡簡介:張世友,馬鋼自動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工程一室經理,從事自動化系統設計、編程和調試工作。張世友致力于追蹤科技前沿,在智能機器人、高附加值板帶領域,帶頭走出了“從馬鋼制造到馬鋼智造”的技術創新之路。他采用多維運動控制技術,圓滿實現7套全液壓重載機械手控制的國產化,打破德、日集團的壟斷;他獨創的物料跟蹤模型,促使馬鋼大型板帶自動跟蹤精度達國際水準,沖破外商技術壁壘;他主持的冷軋鍍鋅光整處理線的創新技術,提高馬鋼冷板品質及成才率。他領銜的μPDA軟硬件研發、從站型工業觸屏的科研項目,為馬鋼非鋼產業發展再立新功。他主持的各類自動化項目榮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國家級著作權5項、軟件著作權4項、冶金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是馬鋼一等技術津貼專家。

  張世友在冶金主導工序板線型輪的三電自動化控制領域有較深的造詣,為馬鋼高爐、加熱爐、輪箍、冷熱薄板等重大自動化生產線的建設、維護及技術攻關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主持的各類自動化項目共獲得國家級著作權5項,冶金科技進步獎一項,科技創新三等獎一項,馬鋼科技創新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一項,通過省級科研成果鑒定2項,獲得軟件著作權4項。2013年,他成功主持馬鋼公司“大型連退線物料跟蹤”科技攻關,精度達到國際一流,填補國內技術空白的同時,又為馬鋼自主知識產權加碼,僅此一項,每年為馬鋼降本增效280萬元。

  創新無止境。對于張世友來說,每接手一個項目,就是一次新的挑戰。這種責無旁貸的責任心和事業心,緣于他持之以恒地刻苦學習,緣于他自1997年大學畢業后,不斷追蹤自動化技術的前沿。他參與的每項工作,都是精益求精;他在做每次設計方案、選型時,都在做優、做精上下功夫,堅持精打細算,為公司節約成本。

  在馬鋼車輪公司2#車輪生產線擴能改造時,他是第一個被欽點研發全液壓重載機械手自動控制系統的。當時,張世友感到壓力很大,不僅是因為機械手價格不菲,是整條生產線的關鍵,而且長期為國外等少數公司壟斷,國人毫無話語權,況且控制系統全部加密,這種陌生的運動控制領域我們從未涉及。

  胸有志,行則明。在他的心中,只要是工作需要,投入就是他的立足之本,全液壓重載機械手的控制核心拉開帷幕。

  多年的現場實踐,長期追蹤自動化技術的前沿,使張世友具備了系統的知識儲備和開闊的視野。經過多番梳理,很快,他從眾多的公司和設備中篩選出美國泰道公司的UMAC控制器,開始用于重載液壓系統的控制?;跈C械手操作畫面的特殊性,通用的HMI軟件開發不通,只好私人定制。他邊學習邊摸索,先做模擬程序,技術成熟后再用于實際機械手;采用UMAC控制執行運動控制,S7-300 PLC 執行邏輯控制的方式,實現了機械手緊急手動、手動、單步以及自動四種操作模式。同時利用Visual C++ 自主開發了《馬鋼MCT機械手智能控制軟V1.0》,實現80余條機械手操作軟件,保證了機械手操作的靈活性和可靠性。使其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標準,填補了國內全液壓重載機械手自動控制領域的空白,該技術獲得國家著作權認證。七套機械手的成功運行,為公司節約投資2400多萬元。2012年,獲得馬鋼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

  近年來,馬鋼公司領導從企業成本、加快提高馬鋼自動化技術力量、有利于馬鋼各廠維護等多方面考慮,很多大型項目開始實現自主。馬鋼(合肥)公司兩條連續退火線的電氣控制系統就這樣由馬鋼自動化公司總承包了。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有付出、有膽略的人。2012年,連退線物料跟蹤的重擔自然落到了張世友的肩上。物料跟蹤技術是鋼鐵延壓加工自動控制技術中的核心,廣泛應用于鋼鐵行業的冷軋生產、連退、鍍鋅等鋼帶處理生產線,可謂處理線控制系統的神經中樞,貫穿于每個環節,是確保產品優質高產的關鍵。

  在張世友的眼中,困難面前敢于創新,就能抓住機遇。這一領域,德國和日本采取技術封鎖,國人沒有嘗試,那就查閱大量外文資料。他撰寫跟蹤功能規格書,編寫跟蹤算法,最后確定先編寫模擬測試程序,測試和驗證各控制理論和控制算法的可行性,最后編寫生產實際使用的控制程序技術路線。

  為了實現自主集成,他在消化吸收國內外各種技術及金相理論的基礎上,設計了物料跟蹤的模擬程序,模擬入口步進梁、線上鋼帶、出口步進梁以及二級接口等控制功能,通過不斷調整跟蹤算法、修改程序,逐步對模擬程序進行優化,最終實現了物料跟蹤所有功能的模擬,為現場實施創造條件。

  進入2013年進入現場實施階段后,他根據生產現場的實際情況,不斷優化程序,并加入焊縫同步功能,先后完成與焊機通訊接口程序及功能測試、與退火爐的接口程序、與平整機的接口及功能測試、與連退二級系統的接口及功能測試等工作,保證了機組的冷負荷、熱負荷試車的順利進行。最終達到0~20m時,跟蹤誤差小于2cm;20~Xm(X≤50m)時,跟蹤精度小于鋼帶長度的0.1%預期目標,遠超出馬鋼(合肥)公司的預期目標,有效提高控制精度、成材率和產品質量。

  大型連退線物料跟蹤的成功實施,又一次打破了外商長期技術封鎖的壁壘,填補了該領域國人的技術空白,該項目采用的新型活套套量計算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該項目獲得冶金科技二等獎。

  多年來,為了一個個數據,為了一條條指令,為了一次次模擬……在回家的路上,有多少回披星戴月,有多少回風雨交加,他已忘記,但他始終不忘的是為了公司核心的自主知識產權,科技人員追蹤技術前沿的天職,追求技術創新的本色。

  在馬鋼的裝備不斷升級和技術進步中,張世友孜孜以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奉獻不言苦,創新無止境”的人生格言。

來源:安徽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