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如軍
社保局長心系貧困群眾對癥下藥開良方
敬業奉獻
吉林省
2018年11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楊如軍,男,1967年4月生,中共黨員,遼源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局長。來自農村的他深切的理解“貧窮”意味著什么。在社會保險戰線工作三十年,他更知道這份國家保障對身陷困窘的老百姓而言意味著什么。當全面奔小康的藍圖繪就,當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他告訴自己,要以工作為載體,開出一張切實管用的脫貧“處方”,為貧困人口點亮困窘的日子,托起幸福的人生。

  心系貧困群眾,對癥下藥開良方。參加工作近三十年,楊如軍始終工作在社會保險戰線,幾乎每天都與弱勢群體打交道。2015年以來,黨中央做出“脫貧攻堅”戰略部署。當時遼源市的現狀是:全市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群眾2.8萬人,其中近一半由于年老體弱、身體多病、喪失勞動能力而致貧。面對這種情況,常規的扶貧措施很難起到作用,如何做到精準扶貧,如何讓農村適齡貧困群眾過上有質量、有尊嚴的晚年生活,如何減輕政府負擔構建扶貧長效機制,圍繞“脫貧攻堅”,一系列民生課題開始時刻縈繞在楊如軍的心頭。帶著對貧困群眾的滿腔熱忱,他一次次深入貧困村,和群眾拉家常,聽村民反映問題,組織人員到幫扶點入戶走訪,詳細了解貧困群眾的生活狀況和保障訴求,廣泛征求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隨著農村貧困狀況越發明朗,壓在他心頭的責任和擔子也越發沉重。精準扶貧,講究精準施策,不是“大水漫灌”,更不是淺嘗輒止,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戶而異、因人而異。他下定決心要在發揮社會保險兜底功能上做做文章??稍鯓幼?,如何做,需要的是科學評估、審慎決策。楊如軍知道,這篇文章做好了,意味著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解碼農村貧困人口精準扶貧、永久脫貧找到了突破口,其意義重大而深遠。經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反反復復的測算論證,楊如軍提出了“低保標準提高一點、社保門檻降低一點、貸款利率和商業保險費率下調一點、政府補貼一點、群眾承擔一點,養老金和低保金雙享,大病醫療救助和殘疾人保障救助加強”的“五點雙享兩救助”扶貧思路,旨在通過政府引入金融機構,用銀行貸款繳納保費,以財政貼息讓利群眾,聯合商業保險分擔風險,引導農村適齡貧困群眾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同時享受養老金和低保金,從而實現穩定、永久脫貧。這一設想提出后,立即得到了省市領導及省扶貧辦領導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一致評價這是一個脫貧攻堅的“金點子”。隨后,由市委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到浙江等四省市進行專題調研。圍繞“五點雙享兩救助”保障機制,市委、市政府先后召開十余次協調會議,進行了多輪數據測算和政策風險評估,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完善政策設計。2016年11月18日,遼源市政府正式印發《關于建立“五點雙享兩救助”保障機制,促進遼源市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實施辦法》。2016年11月30日,市政府與省民政廳、省人社廳、省扶貧辦、省社保局、吉林銀行、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中國人保財險吉林省分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五點雙享兩救助”脫貧保障機制正式啟動實施。

  牢記責任擔當,密切協調促落實?!拔妩c雙享兩救助”,對于農村適齡貧困群眾而言,這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的大好事,可是在脫貧攻堅領域,這卻是一個敢為天下先的創新舉措。推動這一脫貧“良方”的貫徹落實,需要整合不同領域、多個部門的社會資源,涉及政策導向、資金支持、人員調配等多個層面。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楊如軍積極主動作為,挑起了協調推進的大梁。向上匯報,向下銜接,與十幾個部門溝通,和若干家金融機構“過招”,為走好“五點雙享兩救助”這盤棋,楊如軍硬是把自己逼成了“生旦凈末丑”樣樣精通的“雜家”。為引起方方面面的重視,他提出算好“四筆帳”,即:幫助困難群眾算好經濟賬,零風險、零投入享受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紅利;幫助相關部門算好社會效益賬,推進脫貧攻堅,體現社會責任擔當;幫助各級財政算好資金兜底賬,政府一次性投入、貧困群眾一生受益,用小錢托起大民生;和業內人士算好社保帳,通過創新工作模式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增加社?;鹗杖?,增強抵御風險能力。這“四筆賬”使得“五點雙享兩救助”脫貧保障機制的可行性一目了然。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動下,楊如軍帶領全局干部職工逐項攻克工作難點。為解決貸款資金問題,他反復與銀行磋商貸款利率,進行多輪拉鋸式談判,由最初基準利率下浮10%,到下浮20%,再到下浮30%,最后下浮到40%,年貸款利率僅為2.87%;與商業保險公司反復協商商業保險費率,將費率由10‰下降到8‰,再由8‰下降到6‰,最后確定為5‰,并且取消了免責期。為解決政策問題,他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一起到省人社廳、省民政廳、省扶貧辦、省社保局溝通協調,確保了貧困群眾生活保障穩增不降,取消了超齡參保人員享受待遇的等待期,市縣(區)兩級政府還分別設立兜底扶貧資金,用于支付100%的身故保險費和20%的貸款貼息。為推動工作落實,他要求大家做到“三主動”,即:主動與各成員單位搞好配合,構建“黨委主導、政府搭臺、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主動對落實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情況進行提早對接,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主動深入全市27個鄉鎮、342個村現場辦公,讓貧困群眾不出村、甚至不出戶就能實現穩定脫貧。

  恪守為民情懷,強化措施見成效。進村入戶,走街串巷,宣傳政策,現場辦公,從政策落地那一刻起,楊如軍帶領社保局干部職工沒休息過一個星期天,沒享受一個節假日。從發布實施到成果顯現,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全市一萬多名農村貧困群眾通過“五點雙享兩救助”實現穩定脫貧,達到農村建檔立卡適齡貧困人口總數的84%。在償還銀行貸款之后,他們實際領取養老金最低每年1416元,最高每年6612元,并且隨著養老保險金逐年調待,領取養老金數量也會逐年提高,體現了“生活質量逐步提高”的設計初衷。通過實施“五點雙享兩救助”脫貧保障機制,遼源市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實現了“抓根本、管長遠、可共贏”,“量身定制”了長期、穩定、有效的脫貧保障機制。伴隨著養老金的調整,受益人群的基本生活將不斷改善和提高。隨著養老金水平的逐步提高,民政部門低保資金支出大幅減少;社會保險基金征繳渠道進一步拓寬;銀行增加了放款優質戶和對公存款額,既體現了社會擔當,又樹立了品牌和形象;各級財政也減少了對受益人的城鄉居保繳費補貼。隨著遼源市“五點雙享兩救助”保障機制經驗的日趨成熟,省內各地紛紛學習、借鑒。4月12日,省委第29次深改會專門聽取了我市“五點雙享兩救助”脫貧保障機制匯報,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對該做法給予充分肯定,認為“遼源的做法很好,勇于創新,敢于探索,效果明顯,希望繼續完善好機制,創造更多經驗,要搞好總結,加大宣傳,抓好推廣工作”。

  下一步,隨著“五點雙享兩救助”在全省的推開,將會惠及吉林省20余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遼源的做法先后被中國社會保障雜志、吉林電視臺、吉林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所報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新華網、新浪網、鳳凰網等主流媒體轉載。吉林日報記者在報道中強調“這是我省在全國首創‘五點雙享兩救助’精準扶貧新模式,為貧困農民提供更加穩定的生活保障?!薄盀檗r村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及以上建檔立卡人員,打破了政策常規,使貧困人員在領取養老待遇的同時享受低保,也為全省脫貧攻堅創新方法提供了寶貴經驗?!?/p>

來源:吉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