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海
好村醫默默奉獻32年 為困難村民減免醫藥費30余萬元
敬業奉獻
河南省
2018年11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鄭玉海,1957年4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沱南村村醫。

  沱南村位于河南省的漯河、周口、駐馬店三市交界處,由于地理位置偏僻,30年前,這里連一家像樣的診所都沒有,看病成了鄉親們最大的難題。1986年,在部隊當過軍醫的鄭玉海,放棄了在大醫院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成了一名村醫。從此,這個交通閉塞的小村莊有了診所,鄉親們再也不用長時間忍受病痛的折磨,鄭玉海的到來,傳遞給他們的不僅是生命的希望,還是一輩子的承諾和堅守。

  鄭玉海的第一間診所就是其老家的房屋。2009年,為了更好的服務周邊群眾,鄭玉海對診所進行了改建,并添置了相應的醫療設備,隨著就診人數的增多,特別是很多外地的患者也慕名而來,平均每天要接待患者一百多名,衛生室已經容納不了患者數量。為給患者提供良好的就診環境,2014年,鄭玉海對診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擴建,在他的努力下,現在的沱南村衛生室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為當地示范性村級衛生室,設有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藥房、值班室、輸液大廳、會議室、中央空調,擁有醫護人員13名,服務群眾近10萬人,承擔著周圍20個自然村的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鄭玉海不僅在小兒常見病的醫治方面精益求精,而且在腦血管、心血管等方面有著獨特的診療方法。根據多年的行醫經驗,鄭玉海發現那些跑百十里來看病的大多是慢性病患者,并且以老年人居多,于是,除了優先就診外,鄭玉海還常常免費為他們做個檢查。在當地村民的口里,鄭醫生不但醫術了得,更有著一顆慈悲為懷的心。特別是面對一些情況特殊的人,他常常會不計代價的去幫助他們。因為青壯年多數外出務工,村子里多是孤寡老幼,出行很不方便,哪家有人病了,一個電話,他立即上門診療,許多時候一進門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候甚至守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穩定,他才放心離開。

  有一年夏天,已過深夜12點,下著大雨,鄭玉海剛安頓好病人準備休息,突然傳來了“咚咚”的敲門聲。他開門一看,原來是鄰近村的村民,他焦急地告訴鄭玉海,家里有一個剛滿兩個月的嬰兒半夜突發高燒,并出現了抽風癥狀,由于外面雨下得特別大,無法帶孩子來衛生所就診,請他出診。鄭醫生二話沒說,急忙背起藥箱就和患者家屬冒雨向鄰村趕去。當時河水已經淹沒了河間小道,面對前面的河水,鄭玉海舉起藥箱,急速向對岸游去……來到病人家里,病人家屬看到渾身濕透的鄭玉海心里非常過意不去,讓他先喝杯開水暖暖身子,他卻顧不上這些,急忙對患兒進行診治,患兒得到了及時治療,病情很快好轉,病人家屬看到孩子脫離危險后,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從開辦診所以來,鄭玉海一直堅守著“有錢沒錢先看病”的宗旨,在他的柜子里經常有欠條,欠條的主人大多是本村和遠道而來的,經濟較困難的老年人,但一到年底,這些欠條就在鄭玉海的手中化為灰燼。據不完全統計,30年來,鄭玉海先后減免的醫藥費達30萬元,惠及病人10000多人次。

  平時,鄭玉海積極帶領衛生室人員做好本村的防疫工作,他經常親自上門送藥,對本村兒童逐人建卡,做到一個不漏。同時,他主動為全村村民建立了“居民健康檔案”,對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疾病進行及時隨訪,及時指導治療,并配合上級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落實,使本村的參合率達到98%。

  現在的鄉村醫生普遍存在著年齡偏大、學歷不高、理論知識缺乏等問題,為不斷提高個人的醫學理論水平和服務認識,鄭玉海積極參與上級組織的各種培訓,即使再忙,還要抽空定期到大醫院充電學習。通過這種不間斷的學習,鄭玉海不但掌握了更多的中西醫適宜技術,也大大提高了對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的診斷、應急處理能力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作為一名黨員中心戶,鄭玉海積極配合村兩委班子的各項工作,并主動深入到群眾當中去,走訪困難家庭,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出資協助他們找勤勞致富的門路和項目。村民鄭俊領平時身體不好,家里有學生而自己又不能外出打工,也沒有足夠資金發展經濟項目,鄭玉海就多次登門鼓勵,并出資30000元幫助鄭俊領蓋起了豬圈,幫助他渡過難關。村民王金元患有癲癇,妻子又有精神病,是村里有名的困難戶,鄭玉海從1990年至今便全部免去了他家的醫療費,王金元逢人便說鄭玉海是他全家的恩人。為了村民出行方便,鄭玉海還主動出資整修村里的道路。歷年來,鄭玉海先后榮獲“全國優秀鄉村醫生”、漯河市“首屆最美鄉村醫生”、漯河市十佳市民、“感動漯河”十大人物、漯河市第五屆道德模范、召陵區優秀政協委員、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轉業軍人等稱號。

來源:河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