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
21年堅守崗位 只為了每一位逝者更有尊嚴
敬業奉獻
河南省
2018年11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劉凱,1974年9月生,河南鄭州人,中共黨員,河南省鄭州市殯儀館遺體火化高級技師。

  1997年,劉凱從鄭州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畢業后,頂著別人不理解的眼光,來到鄭州市殯儀館當一名火化工。剛到工作崗位的劉凱就受到了嚴峻考驗,一天夜里,一個高度腐爛的碎尸尸體需要火化,當進尸車將這個裝尸體的袋子送到爐門口時,塑料袋子受爐子高溫熏烤爛掉了,腐爛的手、腳、內臟散落一地,劉凱馬上跑上前彎腰就撿,濃重的腐尸氣味頓時撲鼻而來,直嗆得劉凱膽汁都吐出來了。但是,劉凱并沒有因此退卻。他一方面練習憋氣基本功和加大接觸遺體頻率來鍛煉自己,另一方面晚上去打球、跑步,以大負荷的運動量來轉移注意力。就這樣,劉凱很快適應了這一特殊的工作環境,以自己堅強的意志,打贏了進殯儀館最大的心理障礙。

  火化間是殯儀館的一線工作崗位,是全館工作條件最苦、困難最突出的地方。不少同事都認為一個大學生在這里干不長,劉凱以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遇到臟、累、苦及危險的工作,他總是沖在先,火化機維修是一件很麻煩的活兒,當燃燒器或爐膛出現故障時,為了趕時間,劉凱經常未等爐膛完全冷卻完畢,就頂著高溫熏烤,鉆進去檢修,當排煙不暢時,劉凱二話不說就鉆進煙道疏通清理,每當修好出來時,他已被油灰染成黑人。

  劉凱常說:“人活一世真的不容易,送逝者走好最后一程,既是對生者最好的慰藉,也是對生命的尊重?!?003年8月,劉凱和同事到七里河邊接一具無名尸。到現場,見到許多群眾捂著鼻子在圍觀,遺體躺在荒草中,幾乎一絲不掛,已經高度腐爛,蛆蟲沿著裂開的皮膚爬進爬出。劉凱就到車上拿壽衣給他穿,這時有人勸劉凱說:“壽衣也沒人給他掏錢,算了吧!”劉凱說:“我墊錢也要給他穿身兒衣服,讓他有最起碼的尊嚴?!碑攧P忍著陣陣惡臭,將遺體清理干凈穿好衣服,裝上殯葬車時,沒有想到剛還捂著鼻子遠遠站著的人群已經移到殯儀車旁并爆發出一陣掌聲。

  為了給逝者最后的尊嚴,劉凱以飽滿的工作激情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殯葬一線,用現代科技來改善落后的殯葬設備,先后主持技術研發項目十余項,獲得多項國家專利。而這些技術是如何給逝者最后的尊嚴的呢?舉幾個例子:原來翻板式進尸車,往爐膛內送尸體時直接把尸體丟在半米深的爐膛中,遺體落下時被摔的嚴重變形,甚至有時還會把燃燒的尸體拉出來,劉凱研制的四向履帶式進尸車,可以將尸體從頭到腳輕輕地、慢慢地、平穩地放到爐膛中;劉凱研制的尸體傳送系統實現了遺體在冷藏室、告別廳、火化間的自動傳送,不需人工搬上搬下、推進推出,不折騰逝者;劉凱研制的火化機燃燒器克服了老式燃燒器燃燒不充分、火焰溫度低導致骨灰發烏的問題,使骨灰燒出來色白、質酥。這些研發項目都不是容易的。比如,在研發火化機燃燒器時,劉凱需要在爐口觀察火焰狀況,由于火焰還不穩定,突然出現的爆燃,使火焰迅速從爐口竄出幾米遠。那段時間,劉凱的眉毛和頭發經常被燒焦。但劉凱不顧危險經過上百次實驗和改進直到成功。

  一轉眼,劉凱已經在殯儀館工作21年了,21年間,先后有多家生產殯葬設備的單位邀請他去工作,他婉拒了;21年間,劉凱很少去參加朋友、同學的婚禮、生日聚會、孩子滿月,免得給人家添“晦氣”;21年間,劉凱堅守著這個崗位,從未休過公休假,他認為:生命結束不會預告時間,殯葬職工就要做好隨時待命的準備。劉凱的事跡先后被《中國社會報》《殯改導報》、《河南青年報》《河南工人報》、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等多家新聞媒體報道,在當地群眾中引起了良好的反響。

來源:河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