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清
從不放棄一名差生 她把“科技”亮成學校品牌
敬業奉獻
重慶市
2018年9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沿著雞冠石鎮中窯街蜿蜒而上,不遠門口碩大的石頭上刻寫著“中窯小學”四個大字,中窯小學作為南岸區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定點學校之一,90%的學生是農民工子女,現有在校學生128名。

  1990年,剛剛大學畢業分配到中窯小學任教的王恒清一來到學校就傻眼了,破爛不堪的教學樓、泥濘的操場、臟臭的旱廁……眼前的一切讓她措手不及,看到別的同學分配到好學校,她心里多少還是有些落差。農民工務工忙,家庭教育意識相對較弱,家長、老師互動溝通難,這也無疑加大了教師教育教學的難度。王恒清說,她也曾想過教兩年就離開這里,但后來覺得正因為農民工子女家庭教育薄弱,所以更需要老師有耐心、有責任心搞好教育,最終選擇留了下來,“我覺得這里更需要我”,這一留就是28年,成為學校年紀最大的教師。

  2001年,王恒清擔任中窯小學校長。一上任,她就著手學校環境改造,操場硬化了,漏雨的教室也得到了整治,校外那一段坑坑洼洼的道路也硬化了。在中窯小學里,有多個子女的進城務工人員家庭不在少數,其家庭收入有限,日子過得很拮據??紤]到學生家庭貧困、衣物少、學習用品舊。每到兒童節、春節,王恒清都會想方設法為孩子們爭取送上一份“六一”禮物、新年大禮包、文具等。王恒清說,“不能讓我的孩子比城里的學生差?!?/p>

  “中窯小學的教育讓我很放心!我們工作忙,六年來沒怎么陪過孩子,對他的學習更沒有幫上什么忙。但我的孩子就已經長成了懂事的小伙兒,這都多虧了王校長的關心和學校老師的悉心教育??!”六年級畢業生柯智耀的媽媽這樣說道。像這樣“一瞬間”成長起來的孩子在中窯小學不在少數,他們的父母或是沒在身邊,或是忙于生計,他們在校長、老師和同學的陪伴下,學習生活的很快樂。這也許就是王恒清所追求“幸福教育”的真諦吧!

  “科技”是中窯小學的傳統特色項目,王恒清更是將之作為學校的一大教育品牌去打造。中窯小學雖然校舍空間有限,辦學經費緊張,但學校因地制宜地考慮了科普活動園地的因素,建立了學??萍际?、實驗室、美術室等,為科技實踐活動和科幻繪畫提供場地。改造校園網絡,為學生綠色上網查閱資料、開拓眼界提供條件。同時,利用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站、板報、櫥窗、走廊等多種形式普及科學知識,營造出濃厚的科教文化氛圍,使科教觀念深入人心。

  當然,科技教育效果也十分顯著:2012年,中窯小學被評為“重慶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進集體”;2014年,中窯小學被評為“重慶市南岸區科技教育示范學?!?;2017年,學校順利通過“南岸區科技示范?!睆筒?。為了讓科技教育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王恒清又帶領她的教師團隊在“小發明”上狠下功夫,尋求突破。短短一年的時間,中窯小學的孩子就在南岸區第三十三屆科技創新中獲得3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在重慶市第十四屆宋慶齡青少年發明評選活動中獲得1個銅獎;在第29屆ITEX國際發明展中獲得1個金獎。

  學校的種種變化和王校長的默默付出分不開,“她一直在堅守?!睂W校教師說,“她不但重病不離崗,工作簡歷也很簡單,執教28年,她一直在中窯小學,從不放棄差生,用自己的堅守,撐起了這所農民工子女學校?!?/p>

來源:重慶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