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王所
父子接力守護133具抗日烈士英魂78載
敬業奉獻
河北省
2018年4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1940年10月,正值抗日戰爭“百團大戰”第三階段——“反掃蕩”階段。10月6日,駐武安日軍獨立第一混成旅團800人掃蕩陽邑、百草坪,進攻八路軍梁溝兵工廠。八路軍129師在日軍返回必經之地陽邑附近設置了3個阻擊陣地,節節阻擊日軍。129師新編第一旅三十二團、三十四團、129師隨營學校兩個連、涉縣獨立營等部至少3500人在第三個阻擊陣地——柏林村南的孤的山附近和山南的八里橫設伏。由于日軍沒有從我軍潛伏擊地點通過,并發現我軍企圖,遂迅速占據有利高地,用優勢裝備向我進攻。戰斗打得異常慘烈,八路軍英勇作戰,擊潰了日軍,一直追至徘徊附近,日軍向南經過徘徊撤回武安。

  這次戰斗造成八路軍300多人當場犧牲。重傷員300多人,被群眾抬到柏林“張家場”,經醫治無效犧牲一百余人。由地下黨員、時任柏林村武委會主任的郭成忠組織群眾冒死抬到“石坡溝”東岸的一塊荒地里掩埋。

  1992年秋的一天,肝癌晚期的郭成忠自知不久于人世,讓兒子郭王所找來解放前由郭成忠介紹入黨的老黨員郭志勇、郭明高、溫鳳才、郭春祥,要與他們交待后事。郭成忠對郭志勇等幾個人講:“人死如燈滅,我死了不算什么,就是有一樁心事到現在沒有了結,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埋在石坡溝東岸上的100多個烈士,總得建個墓園安葬才好。我是不行了,我死以后,你們總得想想辦法?!痹趫龅?個老黨員,3個超過80歲。另一個也60多歲了。4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好像誰也沒有辦法。最后,包括郭成忠在內的幾個人,都把目光移向郭王所。

  父親去世后,郭王所總惦記著父親的囑托,時不時到“石坡溝東岸”去看看,發現有白骨外露,就挖坑掩埋;見雜草太盛,就拔拔割割。他向上級反映情況,不知向城里跑了多少趟,都是獨來獨往。為了省錢,有時死乞白賴搭乘別人的車,有時連午飯也舍不得吃,咂咂嘴咽幾口唾沫就干熬回來了。后來實在誤不起工、買不起車票了,就擱置下來。但“建墓園”這個信念一直縈繞在心頭,念念不忘。到“石坡溝”東岸去看看的腳步并沒有停息……

  2009年,柏林村能人劉清林主持編寫的《柏林村史》出版了。郭王所去拿《村史》時,向主管柏林烈士紀念堂的劉清林反映了這件事。劉清林一聽大吃一驚。兩個人當天下午就趕到埋葬烈士們的地方——石坡溝東岸。第二天,劉清林就趕到武安市民政局,找到了局長李成文。李成文當機立斷:“做好調查確認工作,核實無誤后,秋收后就動工?!?/p>

  2009年10月下旬,劉清林征得市民政局同意后,委托郭王所組織村民,他自己到木匠鋪預訂棺材、紅布等殮品,挖尋工作全面展開……

  第一天,17具英骨被找到。

  第二天,又有十幾副忠骨被發現。

  第三天,……

  出動16人,尋挖29日,共找到133具抗日烈士忠骨。

  尋挖烈士遺骨過程中,武安遭遇了50年一遇的罕見大雪。郭王所帶著村民們踏著齊膝深的大雪,頂著刺骨的寒風,也沒有停止這項神圣的工作。60多歲的郭成何因此凍壞了雙腿,至今還隱隱作疼;女村民郭秀梅,拖著多病之軀投入工作,雪后感冒也沒有耽誤出工……133具忠骨,133副棺材,266塊紅布,一一擺放妥帖。更讓人感動和刻骨銘心的是經歷13場雨雪,郭王所守護了139個日日夜夜。

  2009年12月17日,133副棺材被轉移到石坡溝一塊地的堰下。隨后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勘地建墓工作。至2010年4月25日安葬,郭王所日夜守護在棺材旁邊。

  郭成忠和郭王所父子倆一生清貧,但從未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1955年,和郭成忠一起參加革命,后成為領導干部的張起旺來到柏林村,要郭成忠外出工作、端鐵飯碗,張起旺在柏林村住了兩天,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也沒有說動郭成忠,最后不得氣呼呼地離開郭家。后來,郭成忠還拒絕了向組織申請優撫的機會。

來源:河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