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霜
黨群負責人深入一線關心職工 建立和諧地企關系
敬業奉獻
黑龍江省
2018年1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楊景霜,男,漢族,1964年6月出生,1982年5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政工師,現任中鐵二十三局集團二公司綏芬河鐵路貨場項目部黨委副書記。

  楊景霜自1982年5月參加工作起,勤奮好學、敢于擔當,將身心全部放在工作崗位上。任中鐵二十三局集團二公司綏芬河鐵路貨場項目部黨委副書記后,有效推動了項目黨群工作上臺階。先后獲得中國鐵建勞動競賽先進個人,中鐵二十三局集團勞動模范、優秀黨務工作者、六好黨員標兵、對外報道先進個人等榮譽。

  單位里,人人都知道楊書記是個熱心腸,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有了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在盡心竭力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楊景霜立足于自己的工作角度,全方位協調,體諒下面工作人員的苦衷,傳達上層領導的工作策略,在他的周圍形成了融洽和諧的向心力。

  深入一線,增添組織吸引力

  針對職工常年施工在外無法照顧家庭生活的實際,每當員工家庭有紅白事、發生矛盾、生病住院或出現突發性事件,楊景霜都及時到場,出謀劃策幫助解決具體困難。每年春節,他都奔波在省內外走訪困難職工家庭,送去組織的關愛。先后兩次組織為患重病職工或家庭成員捐款七千多元,解除了職工后顧之憂,形成了互幫互濟,一人有難、大家相助的良好風氣。他從關心職工冷暖入手,不斷改善工地生活條件,在行政的大力支持下辦好工地小食堂、小宿舍、小浴池等生活服務設施。建立了工地職工之家、圖書角,購買了臺球桌、乒乓球臺等文體活動用品和各類書刊,定期組織開展球棋類比賽及游園活動。為了激發廣大職工愛崗敬業的勞動熱情,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他注重發現和培養文化人才,定期舉辦職工書法、美術、攝影、征文等活動,推動了項目文化建設,為職工創造了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起到了穩定隊伍的作用,增強了集體吸引力。他積極與當地有關村屯及醫院、報社等搞好地企共建,配合行政為村民修渠鋪路5次,建立了和諧融洽的地企關系受到廣泛贊譽。

  關愛職工,貼心換來內動力

  司機陳洪義愛人沒有工作身體有病,女兒讀中學,只靠本人收入維持家庭生活十分拮據。屋漏偏逢連雨天,今年兩個月內父親及岳母相繼病逝,住院期間欠下了幾萬元外債,原本很艱難家庭生活猶如雪上加霜。突如其來的打擊陳洪義十分痛苦,一度壓力很大。楊景霜代表項目部第一時間送去組織的關愛,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看望女兒學習,又向上級工會說明情況給予困難補助。楊景霜積極做他思想工作減輕精神壓力,使其振作精神回到工作崗位,每天不辭辛苦奔波在現場,為保證施工生產用車早出晚歸盡心盡力,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用實際行動感謝組織的關懷。

  項目部物資部部員何永超去年父親因病突然去世,母親承受不了失去親人的打擊,患心梗住院做支架,作為獨生子的小何既要照顧生病的母親,還要默默承受精神上的巨大精神和生活上的壓力,一度情緒低落。楊景霜登門拜訪了解情況,及時向領導匯報,春節期間陪同公司黨委書記王利民看望其在家養病的母親,送去慰問金,囑咐其母親安心養病,有困難找組織。日常生活中楊景霜經常找小何談心,了解家庭生活情況和需要幫助解決的困難。建議他所在部門領導適當給予調休看望母親,并鼓勵他振作精神,承擔起干好工作和照顧好家庭的重任,使其深受感動工作更加勤奮努力,如今成了部門的骨干力量。

  創新載體,實干增添凝聚力

  圍繞“項目所需、組織所能、職工所愿”,楊景霜善于學習專研、總結創新,不斷豐富黨群工作載體,打造工作品牌,展示了黨群組織的作為。抓住施工生產的關鍵節點,把創崗建區活動與勞動競賽有機結合,常年組織開展“三保兩創”重點工程立功競賽活動,干部責任區、黨員先鋒崗和干部職工全部參與之中,覆蓋安全質量、工期進度、創效創譽全過程,人人肩上扛指標,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促進了項目綜合管理能力的提升。業主全線推廣了他總結的《強機制、嚴考核、重實效,推動勞動競賽上臺階》經驗。他把二次創效和增收節支融入到項目日常管理之中,開展的“我為項目獻一計”活動,為管內工程扭虧和創效做出積極貢獻。有的放矢堅持開展節日慶祝、地企聯誼共創、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爭創廉潔優質路簽名承諾及“兩學一做”等系列主題實踐活動,長流水不斷線,善始善終、善做善成,實現了常態化,提升了黨組織的凝聚力,體現了特色、創出了品牌。

  樹立形象,提升文化軟實力

  在提升項目文化“軟實力”,傳播正能量上盡心竭力,楊景霜策劃的項目文化長廊,黨(企)務公開欄、閱報欄、宣傳櫥窗、職工之家,編輯的《今日牡綏》、《濱綏之聲》小報,已成為職工學習和開展活動不可或缺的陣地,架起了項目與員工之間的連心橋,成為凝心聚力的精神食糧。抓實職工之家建設,各施工現場和生活區醒目的彩門、統一的標識、迎風招展的彩旗、整潔的四合院,無不體現項目的文化底蘊,展示了特色項目文化,起到了凝心聚力、穩定隊伍的作用,增強了企業的內力。

  他積極主動與新聞媒體保持溝通聯系,打開社會了解企業的窗口,推動了對外報道工作上臺階,為有效管控輿情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每年在各類媒體發表稿件3000余篇,先后撰寫并發表論文10余篇,三次獲得黑龍江省新聞獎,實現了在國內多家權威行業媒體見報數量和質量的雙突破。

來源:黑龍江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