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浩初
退休教師40余年創新編纂百萬字詩韻
敬業奉獻
江西省
2017年8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鐘浩初,男,贛州信豐縣二中退休教師。鐘浩初大學畢業時主動放棄留校的良機,申請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后調信豐二中任教,曾在縣劇團工作過多年。他不僅在本職工作上兢兢業業,還在家境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忍著家人的不理解與旁人的冷嘲熱諷,執著地從事工具書的編撰工作,從970年開始,耗費40多年心血,完成了一部百萬字的《中國詩韻新編》編纂工作。

  40年,有人賺了大把的鈔票;40年,有人攀上了高官厚祿;40年,有人為自己購置不少家產……然而,傻乎乎的鐘浩初卻花去40年大好年華,去編纂詩韻。從身強力壯的青年時代編寫到白發蒼蒼的古稀之年。這40年刻印著他怎樣的艱辛、執著、頑強、自信的創業和奉獻精神?鐘浩初老師出生于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聰明好學,品學兼優。江西師范學院(現江西師范大學)畢業時,院長李志民對他說:“鐘浩初,你畢業后就留在學校吧!”鐘浩初心想自己是一班之長,要帶頭響應黨的號召,到最艱苦的地方去!他毅然拒絕了院長的一片好心,放棄了留校的大好機會,最終他被分配到信豐縣一個偏遠的地方--小江鎮,當了一名中學老師。他寫的抒情詩《讓種子發芽,讓理想開花》就是他的最初理想和志向的寫照。1970年,已調縣劇團當編劇的鐘浩初在一次偶然翻閱《新華字典》時,突然悟出:“如果將這部《新華字典》按詩韻的韻部規律重新編排一下,那么這部《新華字典》不就變成《詩韻字典》了嗎?”這意外的發現,使他激動不已。他決定把現存的古今詩韻改編成“現代版”詩韻,彌補古今詩韻存在的欠缺。從此,鐘浩初每天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以外,把全部精力都花在新詩韻的編纂上,每晚加班至凌晨一、二點,即便節假日,也足不出戶,伏身書案。冬天,他把一個火籠放在腳下取暖,夏夜,他忍住蚊蟲叮咬,一寫就寫到晚上兩、三點。為了查閱和購買參考書,他多次惹妻子歐翠鳳生氣。有一次,妻子歐翠鳳叫他去糧店買大米,經過新華書店時,他忍不住走了進去,竟然將買米的錢買了一本書?;丶液?,歐翠鳳感到奇怪,就問道:“你買的米呢?”鐘浩初指著書說:“在這里!”歐翠鳳哭笑不得。鐘浩初用了十年時間寫完詩韻的初稿,又花了三十年的時間修改、補充書稿的內容。為了把具有時代性、地方性詞語編入詩韻中,他一聽到或看到新詞,就放下手中一切事情,拿起筆記下。不知有多少次半夜爬起來,做新詞記錄,也不知有多少次吃著飯突然放下碗筷,記下一個詞。四十多年來,鐘浩初翻爛了幾十本不同的詞典、韻書。搜集了幾百個新詞編入詩韻之中,使新編的詩韻成為一部百萬字的、內容較豐富、體系較完整、結構四菜一湯(四菜即有注音、有釋義、有韻庫、有詞庫,一湯即有名人名家的例句)、目前最完美的一部詩韻。

  鐘浩初的妻子抱怨說,哪怕只有10分鐘的空閑時間,鐘浩初都像個“瘋子”似的,撲在韻書的編纂上,于是與他三次大鬧離婚。同事也說“你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窮山溝里想飛出金鳳凰呢!”就連他當時還在五、六歲的兒子,也恨他不管家,沒給他溫暖,高喊要打倒鐘浩初。面對各方面的壓力,鐘浩初沒有退卻,他說:毛主席曾講,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我既然有了這個目標,就要不停地追求……。為了編詩韻,鐘浩初經常熬夜,使他大女兒因缺少照顧和環境影響變成了斜視。家境也非常差,在后來為了大女兒報考贛南師院藝術系時,鐘浩初四處借錢都湊不齊200元。歐翠英憤怒指責丈夫說:“我們家現在那么貧困,你還編什么韻書,能當飯吃嗎?逞什么能!”。在一次修房子時,歐翠英氣憤地差點要把鐘浩初的詩韻手稿當廢品賣掉。1983年,鐘浩初為了化解家庭危機,也為了能更好地編書,及解邊疆缺教師之急,主動去新疆支邊五年。書稿的出版也是歷盡波折,為出版,有一次把第一部手稿(共分13部)弄丟了。在坐火車去北京尋找出版社的深夜,70多歲的鐘浩初沒床睡覺,只能等身邊的旅客下車后在那個硬板凳上睡了一晚。當電視臺記者來采訪他兒子時,他兒子談到這些不禁失聲哭了。2014年2月,《中國詩韻新編》終于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它彌補了以往詩韻書的不足,是當今我國最完善的現代化、標準化的詩韻工具書,榮獲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光陰似箭,鐘浩初現已81歲高齡了,但他并不因年邁而放松對自已的要求,他說:我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再為國家為人民做點事情。

來源:江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