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青
觀測員37年扎根高原艱苦站臺 被稱氣象局“老房東”
敬業奉獻
青海省
2017年8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很多人都難以想象,作為一名女同志,在海拔近3700米高寒缺氧的地方當氣象觀測員,風里來,雨里去,一干就是37年!她圖的是什么?每當別人問起這個問題,青海省黃南州澤庫縣氣象局觀測員王曉青都很坦然地一笑:“也沒啥,就是喜歡這里,干好本職工作?!?/p>

  王曉青覺得,當好地面觀測員,無非就是要求工作認真細致一些,責任心強一些,心態平和一些就可以了??蓜e人認為,一年兩年還可以,十年八年也說的過去,可難的是幾十年觀看日月星辰,幾十年面對云卷云舒,整日與枯燥的數據打交道,每天和云、能、天、溫、壓、濕為伍做伴,不能有絲毫的差錯,更不能有半次閃失,那就不可思議了。用清代書畫家鄭板橋那首《竹石》來比喻王曉青毫不為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扎根高原,立足崗位,甘于奉獻

  37年,斗轉星移,光陰任苒,無論氣象屬地方管理,還是直屬領導,王曉青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比她早來或晚到的同事,可她卻成了氣象局的“老房東”,牢牢扎根在高原大地。長期以冰雪為伍,與寒風做伴,與天象賽跑,勵志天地之間。

  澤庫縣地處青海省東南部是三江源自然保護核心區又處在九曲黃河第一灣澤曲河畔。澤庫縣氣象站屬于國家一類艱苦站,1979年10月,王曉青初中畢業招考到縣氣象站工作,在海拔3700米的澤庫縣氣象站當起了一名普普通通測報員。那時,雖然住的是土坯房,燒的是牛糞蛋,工資只有幾十元,可王曉青卻十分滿足?!肮鈽s源于服務,責任重于泰山”,她銘記于心。她以“扎根高原能吃苦,鉆研業務比奉獻,科學管理創一流,拼搏創新謀發展”的青海氣象人精神為動力,以全國氣象部門優秀代表陳金水、董立清為榜樣,始終堅守在澤庫縣站的一線測報崗位上。    多年來,在完成地面測報工作的同時,王曉青還兼職牧業氣象和生態環境監測,承擔報表預審,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盡職盡責地完成工作。她對待工作一絲不茍,嚴格按照《地面氣象觀測規范》的要求準確、及時地進行觀測、編發氣象報,為縣局業務質量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她憑著對氣象工作的滿腔熱情和高度的責任心,認真地校對各項記錄,察看自動站數據,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及時處理,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她帶頭學習綜合業務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多年來地面測報生態監測發報基數數萬計,從未發生任何責任性事故和重大差錯。為此,她也5次榮獲“百班無錯情”勞動競賽獎,2次獲得中國氣象局“250班無錯情”獎,并被授予全國氣象部門“質量優秀測報員”稱號。

  幾十年來,無論是退休、調離澤庫縣氣象站的職工已經有上百人,可她卻一直默默無聞地堅守在這里,愛崗敬業,埋頭苦干,無私奉獻,同事們風趣地說:“王大姐就是澤庫氣象事業改革發展的見證人和活檔案,是澤庫縣氣象局的‘老房東’?!?/p>

  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幫助同志

  這些年,隨著氣象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一些先進的設備和觀測系統相繼在氣象業務工作中投入使用。王曉青明白,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不被時代的浪潮所淘汰,必須加強業務學習,更新知識,掌握新的技能,掌握現代化觀測設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于是,她為自己和全站職工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要求做到“六個結合”,實現“三個滿意”。

  她還帶頭學習政治理論、學習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成果,現代業務體系內容,學習現代科學知識,自動站業務知識、《地面氣象觀測規范》、生態環境監測業務,氣象法律法規,發揮了業務一線地面測報組長的重要作用。她堅持組織每周學習制度,在全站形成人人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從而帶動職工學習的自覺性,為建設學習型單位出力。2002年王曉青考取了中央黨校函授學院青海分院行政管理專業學習,2005年取得大專學歷,為她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曉青不光自己學習新知識,鉆研新業務,還經常針對新分配大學生氣象專業基礎知識薄弱的實際,積極發揮老觀測員的優勢組織業務培訓,通過“傳、幫、帶”,很快使他們具備了獨立值班的能力。王銀萍是前年分配到澤庫縣氣象局的大學生,雖然在學校時學了不少的理論知識,可是對于測報工作還是感到非常陌生,不知從何下手。在王曉青認真耐心的教導下,很快便勝任了工作。王銀萍說:“王師傅不但像長輩一樣經常關心年輕同志,還像老師一樣時刻幫助我們。別看她平時為人隨和,可在工作上卻一絲不茍,非常嚴格,令人佩服?!?/p>

  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從我做起

  王曉青經常說:“作為一名業務一線的老同志,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走在大家前面?!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自2000年以來由于單位職工脫產學習培訓多,致使工作受到影響。為了讓他人能夠安心學習,她經常連續值班不休息。如果誰家有事或生病,請她代個班也是常事。那是2006年的春天,站上只有3個人值班。也就在這人手緊張的時候,一位女同志又突患急性胃炎,臥病在床,疼痛難忍。王曉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一邊安慰那位生病同志,一邊聯系汽車送她去西寧大醫院看病,并主動與另外一位同志分擔了值班工作。就這樣,他倆連軸轉了十多天,愣是挺了過來。

  澤庫縣海拔高,空氣含氧量不足海平面三分之二。為了工作,也為了不影響下一代,她和丈夫結婚很長時間都沒要小孩。有了孩子后,孩子體弱多病又不適應高原氣候,他們只好把孩子送到外地親戚家寄養上學。王曉青雖然與丈夫在同一縣城工作,但因丈夫工作關系常年出差在外,于是她也就把氣象站當成了自己的家。站上經常缺少人員,她加班加點也就成了常事。為了讓其他同志有更多的時間與家人團聚,她還主動放棄休假時間在站上工作,并且連續21年沒回山東老家過年,這讓她年邁的父母抱怨不已。面對家庭和工作難以兩全的選擇,她總是選擇工作,誰讓她是測報員呢,誰又讓她如此執著呢!丈夫埋怨說:“你當了多大個官,常年如此,好像缺了你氣象站就不轉了似的!”王曉青卻說:“我是管‘天’的官,有比‘天’大的官嗎?”她勸慰丈夫:“我都在這工作三十多年了,我已經習慣了這里的工作和生活,除了為站上多做點事,不會別的,你在西寧等我退休吧!”

  氣象站雖然在縣城,但由于海拔高、氣候惡劣,工作生活條件依然艱苦。記得1996年,澤庫縣城不少水井因年久失修都不能使用,氣象站吃水也面臨嚴重困難。面對這種情況,王曉青積極主動與縣農牧水利部門聯系溝通,從設計到施工,從少花錢到多辦事她都沒少操心,最后用最短的工期為氣象站接通了自來水,解決了大家吃用水問題。

  為了讓站上職工經常能夠吃上新鮮的蔬菜,王曉青還動員帶領氣象站的全體職工,重新利用原有的玻璃溫室種植蔬菜,不但基本上滿足了氣象站職工生活需求,而且還培養了職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和“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良好道德風尚。

  王曉青的父母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來到澤庫縣開展支邊建設工作,獻出了他們的青春。王曉青把青春、把大半生精力獻給了高原氣象事業。如今兒子大學畢業后又來到了澤庫縣工作。為青?!矮I了青春獻子孫”這句話在王曉青家人身上得以完美的體現。王曉青是一個知道滿足的人,她從來沒有向組織提過什么過分的要求,就是兒子大學畢業,好心的同志讓她找領導說說留在氣象部門,她也沒好意思開口。王曉青沒有什么豪言壯語,只有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作風和行動。她不但熱愛自己的工作,從她飽滿的精神和并不落伍的穿著上,還可以看出她對生活的熱愛。她的確是一根頑強生長在巖石縫隙中的翠竹,任憑風吹雨打,千錘百煉,仍然屹立青山,堅忍不拔。

來源:青海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