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旭峰
文化館長扎根基層20年 用愛支撐群眾文化生活
敬業奉獻
陜西省
2016年12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們常說“火車跑得快,關鍵是車頭帶”,用這句話來形容陜西省咸陽市乾縣文化館館長齊旭峰,一點也不為過。近年來,齊旭峰和他的乾縣文化館在硬件設施不算一流的情況下,卻創造出了一流的業績,從一個名不經傳的小館發展成為陜西省群文系統第一方陣的排頭,創造出了多個讓人驚奇的第一:全省第一個連續三屆獲得國家“一級文化館”稱號,全省第一批省級群文工作示范基地,全省第一個編輯出版文化館館志,全市第一個成功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他是乾縣第一批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成員……。

  愛,讓他苦苦堅守,二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層群文戰線

  1997年組織決定,讓齊旭峰從乾縣縣委宣傳部辦公室到乾縣文化局任職,齊旭峰得知這一消息后,主動找到領導,要求到基層單位文化館工作。他說,他熱愛群文工作,他真愛群文事業,到一線文化館工作,更能發揮他的專長。當時的齊旭峰在乾縣群文界已有相當的“名氣”,琴棋書畫,無所不精,榮獲過全國書法大賽和全國美術大賽一等獎,陜西省聲樂比賽一等獎,已是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陜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和陜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領導被他的真誠打動了。

  當時的縣文化館,設施陳舊,辦公條件差,館內只有一個展室,也沒有發揮作用;專業人員少,工勤人員多,展藏幾乎沒有;唯一驕傲的就是地理位置好,處于縣城黃金地段,但是管理混亂,臨街的房屋已全部租給社會,成為“卡拉OK歌舞廳”、“鐳射影視廳”、“電子游戲廳”和商業店鋪。

  面對這種情況,他沒有氣餒,更沒有等靠,通過走訪調研,外出考察,提出來“改革創新,內抓管理,外抓服務,三年大變化,五年樹形象”的發展思路。在管理上,建立了“一聘任、二堅持、三處好、四建立”的科學管理體系。一聘任,就是實行崗位聘任制,按需設崗,以崗定員,對任務量化細化,跟蹤考核,績效獎罰;二堅持,就是堅持用政策和制度管人,制定了鼓勵館內文藝骨干出門輔導的激勵政策和各種管理制度;三處好,就是處理好全局和局部的關系,處理好館內與館外的關系,處理好專業人員與非專業人員的關系;四建立,就是在全縣建立群文網絡,目前已建成乾縣群文網站1個,群文組織30多個,群文示范點15個,群文骨干檔案2000余個。在服務上,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面向生活,圍繞中心,先后舉辦了全縣書畫、美術、攝影作品展,走進傳統經典文化講座,秦腔電視大賽,農民書畫作品展覽,少兒才藝電視大賽、農民才藝秀等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群文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他想方設法,積極向上爭資金、跑項目,先后投資近百萬元,對文化館基礎設施進行更新和改造,改造和新建群文活動室22個;投資15萬余元,購置了計算機、演出設備,攝影設備等現代化技術設備。經過齊旭峰和乾縣文化館一班人的努力,2004年乾縣文化館首次被文化部授予國家一級館(陜西省唯一一家),2008年第二次評估中,乾縣文化館再次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一級館(陜西省唯一一家縣級館),2011年第三次評估中,又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一級館。先后7次獲得全省文化系統先進集體,被省委命名為“雙服務”先進集體,十多次在全省文化館長會議和有關培訓會上做了經驗介紹。16次獲得咸陽市文化系統先進集體。被陜西省藝術館定為陜西省群眾文化活動示范基地,被咸陽市藝術館定為咸陽市群眾書畫創作示范基地。創造了縣級文化館的“乾縣發展模式”。

  愛,讓他視館如家,嘔心瀝血,將文化館打造成為群眾的活動之家

  文化館的職能究竟是什么?齊旭峰到文化館之后,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面對社會上的種種思潮,他迷茫過,也動搖過。通過學習,通過與各級領導的交談,他打開了思路上盲結。他認為,文化館應該突出“公益性”原則,全面履行“服務”職責,以文化惠及民生,由“送文化”向“種文化”轉變,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群眾廣泛參與,真正將文化館建成群眾活動之家,達到群眾滿意,達到黨和政府滿意。在具體工作中,要增強服務意識和職能意識,突出廣泛性、普及型和創造性,做到善于發現、善于引導、善于組織和善于投入,努力搞好上與下、左與右、中心與常規、大與小“四個”結合。在這一思路和具體要求的指導下,乾縣文化館開始了免費開放、免費服務的大改革。一是讓群眾“進館”有內容看,有知識學。他在館內院落、各樓道兩側墻壁、廳室布置了乾縣大事記、乾縣歷史名人錄、乾縣書畫名人作品、傳統文化知識等幾個方面的傳統文化元素牌260余塊,在原有廳室的基礎上,又新增添了剪紙、攝影、文學等三個活動廳室?,F在,乾縣文化館22個群眾文化活動廳室,全部對群眾免費開放,極大地滿足了群眾的文化需求,每天來館參加活動的群眾人數達百人以上。二是讓館內干部“出館”輔導,“出館”演出。出臺了各種激勵政策,鼓勵文藝骨干出門輔導,在政策的激勵下,文藝骨干深入農村、社區、廣場、企業進行書法、廣場舞、文藝等方面的輔導,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三是不斷推進免費開放項目和內容。目前,乾縣文化館免費開放項目有館辦團隊、書畫展廳、書畫講座班、“樂理知識、秦腔、弦板腔音樂講座班”、文化資源共享工程視聽室、乾州地域文化風土人情知識長廊以及廣場輔導月活動等七項。其中,館辦團隊每年義務為群眾演出200多場次,觀眾有18萬人次;三個書畫展廳每天參觀人數500多人次;先后共舉辦“樂理知識講座、秦腔、弦板腔音樂講座”30多期,培訓學員近千人;邀請省市縣的書畫名人,每月6日為書畫愛好者進行現場授課,五年來,共舉辦講座60余期,培訓學員近5000余人;每年都要在夏季開展為期3個月的廣場輔導月活動,輔導的人數超過6萬人次;文化資源共享工程視聽室天天開放,每天觀看者有100余人。

  在認真搞好免費開放、免費服務的基礎上,他還積極組織以弘揚主旋律為主題的文化活動,堅持由一般性活動多向特色性活動轉變,努力打造具有乾縣特色的群文活動品牌。一是積極開展廣場文化活動。這是乾縣群文活動的一大特色,每天在縣城各大廣場及新農村廣場開展活動的群團文化組織40余個,參與群眾2萬多人,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已成為乾縣城鄉一道亮麗的風景,先后被省市多家新聞媒體報道。為了使這一群文特色活動持久的堅持下去,成為亮點,他積極引導,每年都要在各大廣場開展為期3個月的廣場文化輔導月活動,為群眾教習舞蹈,教唱戲曲、歌曲,講授書畫創作知識,每年在各大廣場輔導的群眾人數達30000多人次,廣場輔導活動深受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贊譽。二是積極開展農民才藝秀活動。這是乾縣群文活動的又一大品牌。近年來,他先后在10多個鎮(社區)開展了以展示農民自己才藝為主的“農民才藝秀”活動,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群眾參加農村群文活動的積極性,不但豐富了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滿足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積極搶救挖掘了一批民間文化遺產?!膀札堔D鼓”和“弦板腔”是兩種植根于乾縣數百年的兩種傳統民間藝術,他把這兩種藝術作為乾縣文化館的特色品牌來抓,帶領專業人員深入農村,對蛟龍轉鼓表演進行加工和排練,使其風格更加獨特鮮明,藝術魅力更加強烈;積極召開“弦板腔發展研討會”,探索弦板腔的發展新路子,參與弦板腔現代劇的編排,是這兩種古老的藝術重新煥發了生機?!跋野迩弧币驯涣腥胧着鷩壹壏俏镔|文化遺產,“蛟龍轉鼓”已被列入首批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全縣形成了廣場活動舞乾州、農民才藝秀乾州、書法之鄉名乾州、弦板聲腔傳乾州、群文工作耀乾州的品牌活動。

  愛,讓他如癡如醉,致力于群文藝術的研究、傳承和發展

  在陜西省群文系統一提起齊旭峰,幾乎沒有人不認識的,不僅是他的工作能力出色,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贏得大家的尊敬。他拜師名門、尋求古訓、潛心砥礪,2001年進入中國書協研修班學習,書畫藝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次參加全國展,書法獲全國群星獎,書畫集入選“美麗中國”郵票,多年來有一千多幅作品參展、獲獎、發表、為群眾演出七十多場次;他多才多藝,酷愛書畫、喜愛聲樂、專業精湛,是陜西省群文戰線上拔尖的復合型人才,是副研究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化館協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委員、陜西省群文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陜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咸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陜西省文化廳拔尖人才;他為人誠實,持心如水,是咸陽市第五屆人大代表、乾縣第十屆黨代表、政協乾縣第十屆委員、政協乾縣第十一屆常委,咸陽市委、市政府“十佳”文化工作者。用陜西省藝術館館長、陜西省群文學會會長洪濟龍先生的話來形容齊旭峰,“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在群文藝術研究方面,齊旭峰著眼于全國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汲取各民族之長,積極創新,他不僅僅局限于參加文藝演出和各種表演性、競賽性文化活動,還充分利用電腦、網絡、電視等數字化的現代先進科技手段,豐富創新活動方式;他不僅僅局限于常規的群文工作,還大膽地探索公益性文化的發展路子,逐步推行理事會制,進行改革試水,把群文工作上升到科學的高度進行觸角延伸,使群文藝術的研究領域更加寬廣。他的研究成果先后在《陜西日報》《社會文化》《西部財富》《中國書畫報》《書法報》等報刊雜志發表,為群文理論的研究做出來積極的貢獻。

  在群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方面,他一是在全省第一個編輯出版了《乾縣文化館館志》,為縣級群文藝術的傳承和研究提供了詳實的史料。二是大膽創新,面向社會公開聘請了63名在文藝、文學、書畫方面有一定專業技能和影響力的愛好者擔任義務監督員、榮譽館員和輔導員,讓他們在各自區域范圍內協助文化館組織開展群文工作,在全縣形成了以館內業務骨干為主,以社會“三員”為輔,共同推動群文工作的合力,初顯了“一人帶一片,小片連成一大片”的集群效應,使全縣群文工作蓬勃發展。三是開展乾縣群文大講堂,定期舉辦文學、詩詞、書畫、樂理知識、秦腔、弦板腔音樂知識及民樂培訓講座和理論研討,近年來,先后舉辦各類培訓講座班200多場次,各類研討班15場次,培訓人員2萬多人次。群文大講堂催生了一批業余創作隊伍,目前,全縣現有中國書協會員11人,中國作協會員6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2人,省作協會員9人,省書協會員5人,省美協會員6人,有3人擔任咸陽市書協或美協副主席。先后出版文學作品60多部,發表詩歌、散文、小小說等1800多篇,在省市和國家級各類文藝比賽中獲獎人數達300多人。

來源:陜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