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法
村支書松窮土拔窮根 帶領兩個貧困村走上致富路
敬業奉獻
山東省
2016年9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簡介:

  劉昌法,男,1963年4月生,原淄博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現任山東省淄博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事跡概述:

  2012年4月至今,劉昌法被選派到博山區先后擔任池上鎮上小峰村、石馬鎮西沙井村兩個村的第一書記。4年多來,他真心真情為群眾,立足村情實際,苦學政策、拓展思路、籌措資金,最終帶領兩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他是老百姓心中最親的人……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等媒體集中報道了其先進事跡。

  正文:

  在焦裕祿的故鄉淄博市博山區,劉昌法的事跡被廣為傳頌。任駐村第一書記4年多來,他真心真情為百姓,先后帶領兩個貧困村走上致富路。老百姓也把他當親人:70多歲的老大爺自愿為他翻山越嶺尋藥治??;80多歲的老大娘年貨不舍得吃留著等他……

  村民說他是松窮土、啃窮根的蚯蚓

  2012年4月的一天,年近五旬的劉昌法到村里報到了,他在一眾不解與質疑聲中,選擇來駐村。上小峰村地處魯山深處,人均耕地不到半畝,205戶村民中,僅貧困戶就有114戶。到村后半個多月,他就把村里住戶走訪了個遍,探討發展思路,最終商定產業扶貧是帶領村民奔小康的關鍵路徑,并決定先建山泉水加工廠,不僅近10名村民在水廠里實現了就業,村集體也“破天荒”地有了每年5萬元的固定收入。要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還需更大的產業支撐。他和村兩委決定利用村里山清水秀的資源和背靠魯山的優勢,發展旅游項目。他們利用扶貧專項資金并吸收村民及其他社會資本入股成立旅游公司,243名貧困戶成員每人擁有4100余元的股份,開辦農家樂。期間,他跑了市里幾十個部門,了解政策、探討思路、借鑒經驗,市里村里之間不知跑了多少趟,每一次需要倒4次車,耗時大半天時間。功夫不負有心人。大紅燈籠掛了起來,農家樂火了起來。每位貧困村民股東分紅至少能達到1000多元。

  3年多時間,劉昌法為上小峰村爭取老人各類建設項目14個、資金200多萬元。道路硬化、環衛設施等10多個惠民項目,讓村莊面貌大為改觀。原本“空殼”的村集體,如今每年從“農家樂”項目管理中獲得的收益就達十幾萬元。

  “二次請纓 他心細山區百姓疾苦”

  2015年6月,駐村期滿本可調回市里的劉昌法,又主動請纓赴西沙井村任第一書記。他和村委以及省里農業專家商討,確定了建設白蓮藕種植基地和優質果品基地的“一體兩翼”發展思路,爭取了200多萬元的扶貧資金和惠民項目,村民們積極性很高?,F在村民們說起劉昌法,有人說他是致富帶頭人,有人把他比喻成老黃牛,也有村民把他比作蚯蚓:“他就是這塊貧困土地上的蚯蚓,松了貧困的土,啃掉了貧困的根?!?/p>

  “身上沒有土、腳上沒有泥,不是合格的基層干部”

  “干什么工作,當事業來做都做得成;干什么職務,當官兒做都做不久?!边@兩句話,寫在劉昌法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也是他工作作風與心態的一個寫照。每個月在村里住25天左右,有時甚至一二個月才回一次家。駐村之初,他把每家多少人、有什么收入、子女在哪兒工作、經濟條件如何、需要解決哪些困難,都一一記在本子上、印在心里,最終落在行動上。劉昌法剛到村不久,村里正在建設的兩座攔河壩遇到資金問題水泥供應不上。他緊急和單位溝通,兩天時間35噸水泥運到了村里。村里老人無煤取暖,劉昌法立即去買煤,并聯系單位為村里貧困戶買來10噸煤;老人病痛難耐,他立即到城里買來急用藥;為生活不便的老人購置輪椅、配置老花鏡,為村民們解決校車問題……同時,通過積極爭取資金改造村里道路和電網、打深水井、安裝太陽能路燈、建農家書屋……他做的這一切,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去年11月份,市領導到村里調研時,臨時決定到劉昌法的住處看看,發現桌子上放著半碗面條和半塊咸菜,原來劉昌法早上緊急到村民家里協調糾紛,沒吃完飯就跑了過去。

  “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你對老百姓親,他們就會對你更親?!眲⒉ㄕf。

  43個紅手印留“親人”

  按照淄博市的規定,第一書記可一年一輪換。2014年4月,聽說劉昌法要被輪換離開,村民們都舍不得。于是黨員和村民代表就代表全體村民寫了一封挽留信,信中寫道“全體黨員和村民懇請領導將劉書記留在我們村繼續擔任第一書記?!彼麄儼聪铝?3個鮮紅的手印。 2015年4月,村民們又寫了挽留信,但無奈駐村的最長時限已到。劉昌法雖然離開上小峰村,可與百姓結下的這份情,上小峰村的村民說,這一輩子都忘不了。

  如今上小峰村所在的池上鎮十幾個村莊,憑借魯山景色、桃花山谷、齊長城古村落,農家樂旅游品牌已越叫越響,越來越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來源:山東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