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霞
鄉村教師24年堅守三尺講臺 做孩子心中“紅太陽”
敬業奉獻
陜西省
2016年9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王芳霞,女,漢族,1973年5月生。永壽縣儀井鎮中心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

  她很平凡,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感人肺腑的豪言;她堅強而自卑,生活幾乎不能自理,甚至還需要家人的照顧;但她很幸運,有展示她才華的三尺講臺,還有視他為“紅太陽”的孩子們,讓她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快樂。她就是永壽縣儀井鎮中心小學一名語文教師——王芳霞。

  1992年,王芳霞有幸的成為鄉聘的代理教師,在儀井鎮陸家村初級小學整整工作了14年。面對簡陋的條件、艱苦的生活,她沒有退縮。下雨天,她和孩子們蜷縮在不漏雨的角落照舊上課,瑯瑯的讀書聲、叮咚的雨聲譜成了他們心中最美的樂章。節假日和課余時間,她和其他老師帶領學生挖藥材、撿塑料紙等來貼補學校拮據的費用,利用一切機會千方百計改善教學條件。那時她已患上類風濕關節炎,有時疼痛起來會讓她徹夜難眠,可是大醫院治療談何容易?一是三十幾名學生不能沒有老師,二是每月50元的工資還不能按時發放,于是她靠每瓶一元五角的“強的松”過日子。不幸的是2004年的一天,她摔倒了,由于長期服用激素藥,造成了骨質疏松,摔倒后股骨頭骨折了,傷勢非常嚴重,被迫無奈,她只能住進普通的醫院進行治療。面對醫生再不好好治療就可能癱瘓的忠告,病痛的折磨并沒有擊垮她。對學生的思念、對三尺講臺的眷戀讓她度日如年。在學生、家長、同事、鄰里一次次的安慰和幫助下,半年之后,他居然站起來了。病情略有好轉,她便多次申請“歸隊”,又站上了講臺。上下課學生成了她左右手,上廁所同事們就是她的“拐杖”。同事們看到的是回歸校園的她總是忙碌的身影,學生們看到的是臉上掛滿笑容的王老師。

  2006年,隨著撤點并校工作的開展,她調到了儀井鎮中心小學工作。面對高效課堂的新要求,她細研課標、研讀教材、研究學生,制定出適合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她認為只有和學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才會使自己的課堂以最直接、最通俗、最易接受的方式傳給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她堅持面批每個學生的作業,對其存在的問題當面解決并讓學生反復鞏固,讓學生把重點難點牢牢記在心中,而她也要做好作業批改記錄,這是為了讓學生鞏固知識、搞好復習形成第一手資料。在知識的鞏固和作業的布置上,必須抓住有效的在校時間,堅持因材施教,盡可能按照不同學生設計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滿載而歸。在教學中,為了使自己的教學知識結構系統化,她主動承擔過小學各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從中摸索積累。她從不會因為私事而缺學生一節課,更不會因為身體原因而遲到早退。她認為自己做的都是本職工作,是應該做的。在她數年的教學工作中,成績一直都很優秀,所帶班級及科目每學期屢屢受獎,多次被評為鎮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成績名列全縣前茅。這讓她感到欣慰,至少使“殘疾”的她在這份工作中找到了生存的價值及人生的意義。

  無論是備課、上課、作業、輔導、反思,必須做到層次性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她認為,在抓學困生的同時,不能讓其他輸在最底層的起跑線上,讓每個學生都有提升和發展的空間。在平時的工作中,同事們認為最難做的就是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她也曾迷茫過、困惑過。為了幫助嬌生慣養的樊鵬飛同學,她成立了對幫扶小組:整理書包的、幫助輔導的、課余玩耍的……在這些同學的幫扶和監督下,這位同學進步很快,改掉了身上的不良習慣。根據農村教育現狀,家長農活忙,知識貧乏,不能給孩子相應的配合教育,會使教學效果收效甚微。但她幾十年如一日,知道了只有融入學生,接近他們,才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為了孤兒王文峰同學,她伸出了援助之手,想著他的吃穿,給他做布鞋,她知道只有在這千針萬線中,才會讓他感受到更多的溫暖,才會覺得自己并不孤單。對父母殘疾的叫魏新軍的同學,她經常用愛和能力去關愛他。她的愛得到了學生和社會的肯定。她面對農村留守兒童多的實際情況,開通了“QQ親情熱線”、微信群,為孩子和家長溝通架起了一座愛的橋梁。

  教育不光是百年大計,還得快馬加鞭,調整步伐。她認為不能光靠“三寸不爛之舌”,穿新鞋,走老路,必須不斷的充實自己,提高能力。在當時自身及家庭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通過自學、參加成人高考,取得了大專學歷。為了教學,她多想去外面的世界去目睹同行們的風采,學習他們,借鑒他們,并進行交流??捎捎谧陨項l件的限制,她怕爬不上樓,怕上下講臺會摔倒,怕上廁所不方便。正是這種懼怕的心理,讓她失去了很多鍛煉自己的機會?!吧咸旖o你關上了一扇門,就會給你打開一扇窗”。于是她常常把報紙、雜志等當作自己的良師益友,把自己教學中的點滴經驗及困惑拿出來交流,先后撰寫了十多篇論文,其中,《談趣味教學在語文課堂上的應用》獲國家級一等獎,《走出多媒體教學的誤區》獲市級二等獎,自己的教學心得《愛,會讓生活更充實》在《永壽教育》雜志上發表…… 

  她擔任學校語文教研組組長,在“青藍工程”中,不斷的和學校教壇新秀、教學能手進行交流,同青年教師結成對子,向名師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在聽評課學習中,取長補短,改進教學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百科全書”。在工作之余,帶領課題組成員將市級課題《小學生閱讀及表達能力的培養研究》圓滿結題,總結出了“兩讀一展示”的教學模式,并進行推廣。

  當再一次見到王芳霞時,她依然滿面笑容,風塵仆仆地融入了教育教學的行列中,同志們遠看了她忙碌的身影,嚴謹的教學的態度,學生更感受到老師的溫暖和對知識的誨求。她又和全體教師并肩在課程改革的征程上。

  樁樁動人,件件感人。王芳霞執教嚴謹,像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無形地也影響帶動著學校及全鎮的教職員工。2014年,王芳霞榮獲咸陽市“最美鄉村教師”,2015年被授予“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2016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王芳霞用自己的忠誠、堅強的意志和智慧、勤勞的雙手,建造心靈居所,探求科學育人之路,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寫下了樸實而華麗的篇章。

來源:陜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