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山
村支書服務村民17載有口皆碑 將貧窮落后村帶成團結富裕村
敬業奉獻
北京市
2016.6
人物故事:

  趙青山,男,1963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北京市密云區西邵渠村黨支部書記。

  趙青山是密云區東邵渠鎮西邵渠村的一名老黨員、老村支部書記。從1999年至今,他將西邵渠村從一個上訪告狀、貧窮落后村轉變為村莊穩定、班子團結、村民富裕的和諧村。他立規矩、謀富路、竭誠服務百姓。先后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區級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支部書記;北京市先進村民委員會主任;北京市勞動模范;2015年又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今后不準隨意接受村民宴請,不能撈好處”

  西邵渠村一共900多戶村民,2000多口人,在東邵渠鎮是個大村了。村子地處深山,經濟相對落后,加上歷史原因,村里財務不公開,帳務管理混亂,村民怨氣大,三天兩頭跑到區里上訪告狀。

  1999年11月,曾擔任過村團支部書記和村黨支部副書記的趙青山,以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趙青山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給黨員干部立了個規矩:“今后不準隨意接受村民宴請,不能撈好處,要把精力集中在抓發展上、為村民服務上。誰違反了,別怪我不客氣;我違反了,你們更甭客氣!”

  趙青山說到做到,上任伊始,就為村里解決了一個老大難問題。村里過去有個酒廠和編織袋廠,因管理不善,全都散了攤子,工人工資一欠就是好幾年。為此,村民以前沒少給村干部找“麻煩”,沒少去鎮里、區里上訪。為改變這一局面,趙青山籌借8萬余元,還清了所欠農民的工資。大伙兒的氣一下子順了,心勁兒也跟著提了起來。

  隨著村里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工程一年比一年多。以前,有的包工頭為弄到工程,給村干部送“紅包”,影響了黨員干部形象。為避免這種現象再次發生,趙青山提出,村里大小工程,一律面向社會公開招標,標的由黨支部、村民代表會根據工程量大小,共同研究決定。這一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并形成了制度。

  在村內街道硬化和美化工程招標中,包工頭馬某中標了。馬某平時跟趙青山很要好,中標當晚他就來到趙青山家,拿出4萬元錢放在桌子上,說:“這點兒小意思先拿著,等工程完了再結賬,利潤有你一份。以后在施工方面要多照顧……”趙青山當即就火了,嚴厲地批評對方:“你給我送錢,無非就是想在工程上偷工減料,堵我的嘴,門兒都沒有!”隨后,他又壓住火氣說:“咱倆關系雖然不錯,但要講原則,公事公辦?!币幌捳f得馬某心服口服,把錢收了回去。

  十幾年來,西邵渠村修路鋪路,建設村級托老助殘所,改造村級衛生服務站……每年都有幾項民心工程,要想個人撈點好處,機會很多。但是村里的黨員干部們在趙青山的嚴格要求和表率作用影響下,沒有發生一起違規行為。

  “要想致富還得在農業上做文章”

  西邵渠村耕地面積5800畝,山地面積12018畝。過去,種玉米和果樹是村民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怎么才能盡快帶領村民們富裕起來,擺脫貧窮落后的帽子,是趙青山上任之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我們這里地處山區,發展工業項目比較偏遠,所以要想致富還得在農業上做文章”,經過走訪,趙青山明白了村里貧窮的原因,“咱這地方缺水,種啥都得靠天吃飯,一年旱上那么十天八天的,一年的收入就算泡湯了,必須得解決水的問題?!?/p>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趙青山開始奔波,跑遍了區里、鎮里的農業部門、水利部門找項目尋求支持。通過多次聯系,他最終從有關部門爭取到了田間水利配套項目。有了項目,他又帶著村里的黨員干部上山下田,幾個月的工夫,3眼機井打了出來,2000余畝的田間配套設施建設完成。這一下子不但解決了村民吃水難的問題,澆地種田更是水到渠成。

  水的問題解決了,趙青山馬上召開了“兩委會”、黨員大會和群眾會,開會的目標只有一個:怎樣發家致富。

  會上,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但除了種糧、種果樹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早已胸有成竹的趙青山拿出了他的藍圖: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和民俗旅游。

  同時,他也擺出了村里發展的幾個優勢,“咱們村地多,土質好,水質好,適合發展特色農業,同時,村里守著全鎮的李子種植采摘基地和匯源果汁生產基地,東接平谷看桃花南接順義游焦莊戶,都是游客必經之地,所以發展觀光農業和民俗旅游條件好!”

  “行!我們相信你,只要你領著干,準成!”大家會上一致舉手贊成。

  有了大家的支持,趙青山心里更有底了。他從區農委爭取溫棚建設項目,150畝地的蔬菜基地建立起來了;盤活村里的資源,1000畝山場和500畝的集花卉種植和特色林果采摘于一體的農業觀光采摘園初見規模;400畝矮化密植蘋果園、油菜花基地開始接待來自京城的游客。為了進一步提升村內環境,發展民俗旅游,2015年,他從市環保局爭取到了資金支持,用于村內的污水治理工程,此外還爭取到了區里相關部門的自來水改造、街道路面硬化項目,目前,各項工程正有序進行……

  山溝建起設施園,荒坡變成花果山。通過對農業產業的結構調整,觀光農業和民俗旅游逐步形成了全村增收的主導產業。2015年,全村年人均收入達到了1.9萬元。

  “咋讓老百姓省事我們就咋干!”

  “有了這套系統,錄像錄著,上級領導看著,全村百姓都瞅著呢,干事更得按規矩辦,要不然咱們說話辦事不硬氣?!币唤榻B起村里的基層黨建全程紀實系統,趙青山感觸特別深。

  說實話,西邵渠村以前是個“上訪村”,主要原因就是村財務不及時公開,帳務管理混亂。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自2010年下半年開始,西邵渠村在密云區委組織部與東邵渠鎮黨委的領導下,依托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在全市率先通過運用集監督、指導、管理和服務為一體的農村基層黨建全程記實系統,“曬會”“曬帳”,曬出了村里的一片陽光。

  “曬會”“曬帳”就是村民網上能全程看到村委會開會。西邵渠村無論是開村干部會還是村民代表會,通過會議室上方的一個攝像頭,對會議進行全程直播,有電腦的村民在家里就能觀看會議全程。

  “以往,村干部開會總是藏著掖著,大部分村民難以知曉開的啥會。如今,坐在家里就能看直播。沒有看直播的村民,會后到村委會村務全程紀實系統前,在顯示屏上就能查詢和觀看村里大會小會的視頻錄像?!贝迕窈麓合颊f。

  加強群眾監督,是為了更好地為村民服務。那么,怎樣為群眾服務呢?

  2014年,趙青山在原有便民服務站的基礎上,在全區率先建立了村級社會服務管理中心。趙青山說:“建立村級社會管理服務中心的目的,歸結到一句話就是,咋讓老百姓省事我們就咋干!”

  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剛一建立,就有村民來反映問題,說公交卡充值非常麻煩,每次都要跑三四十里地到區里充值。接到這個反映,趙青山馬上上報鎮里,并通過找區里和市里的交管部門,幾經協調,在村里安上了充值系統,“不僅是我們村的群眾,連周邊幾個村的,只要遛彎兒的工夫,就能到我們的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充值了?!贝迕裾f。

  不僅是公交卡充值,目前,根據群眾需求,村社會管理服務中心還增加了固話和手機繳費、養老金小額現金支取、電費代繳、燃氣置換等項目,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翱照f一萬句大話,不如為民實干一件小事”,趙青山如是說。

來源:首都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