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兆
80后工具廠工人勤學習勇創新 3年創造經濟效益90萬元
敬業奉獻
江蘇省
2016.5
人物故事:

  陶兆,男,1981年9月生,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動力工具廠車間副主任。

  10年來,他在工作中始終保持勤懇踏實、奮發努力、勇于創新的工作態度,無論從操作工到維修工,還是從班組長到車間副主任,一直積極探索改善現場生產管理、提高質量工效、減輕員工勞動強度的舉措,負責的生產線成為公司典型,2013年—2015年,完成30多個公司項目改善,累計為公司帶來經濟效益近90萬元,成為“企業的好員工,同事的好班長”。

  自從陶兆進入幾千人的外資企業工作后,雖然從事的是生產操作崗位,但他深知,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工人,自己的專業技能還有很大欠缺。于是,在工作中,他任勞任怨,只要領導交辦的事情全部完成,從來不說一個“不”字,遇到不懂的,就主動向同事請教,直到弄清楚為止。他深信,做事是學習技能的最好的教科書。在業余時間里,他主動加強學習,閱讀各類書籍,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文化素質。經過自己的艱苦奮斗,他很快掌握了過硬的生產技術,并在同事間留下了勤奮、踏實、上進的好口碑。由于工作突出,他很快被推選為一線生產班長。

  他在兢兢業業工作的同時,特別注重思考和創新。幾年前,公司在推行精細單元化生產模式,為的是改變空間生產線的物料擺放擁擠、員工取放物料不方便且效率低的狀況。面對這個現狀,領導要求在短時間內改變,提出了高目標高要求。于是,他認真查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帶上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將每天每個工序存在的不足都記錄下來,晚上再加班進行匯總、分類和分析。按照生產線計劃、生產節拍,選擇物料容器,并在每個容器上掛放標示,便于區分識別、物料的擺放高度,需要適中操作,拿取方便以減少疲勞度和縮小動作范圍,工序之間的傳遞距離重新調整縮短、提高工效,就這樣,他的生產線逐漸脫穎而出,相關生產數據不斷上升,得到領導的關注,并要求總結經驗、全面推廣。獲得肯定之后,他更是干勁倍增,在正常生產和工作任務完成的前提下,不斷進行改善。

  2013年以來,公司為全面推進“知識流程外包”改善項目,組成了若干個改善小組,并制定了經濟效益考核目標。當時,他的小組一致推舉他為改善小組組長。面對考核目標,他深感肩上責任重大,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思考、去學習、去實踐。最終,提出了提升生產線平衡率、解決“八大浪費”問題等方面的重要舉措,從而促進生產線減人增效,完成目標值的112%,而其他小組都在70 %左右。2013—2015年,他不斷創新,積極投身于改善項目的立項、方案確定、數據測試等工作,累計負責完成31個改善項目,累計為公司帶來經濟效益近90萬元。

  面對取得的這么多成績,他始終保持勤懇踏實、奮發努力、勇于創新的工作態度,積極樹立良好形象,勇于創新創業創造,連續獲得公司月度優秀班組長、先進個人、安全生產標兵等榮譽稱號,他帶領的班組也始終保持著“月度先進班組”榮譽稱號。

  他曾榮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常州市勞動模范、常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來源:江蘇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