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登殿
村支書40年堅守大山 把窮山村扶上康莊大道
敬業奉獻
湖北省
2016.5
人物故事:

  魏登殿,男,回族,1954年6月生,1971年7月入黨,1975年9月參加工作,初中文化,現任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坎子山村黨支部書記。

  他是一名與時俱進的優秀黨員,30余年來,他把一個全縣最貧困的窮山村扶上了康莊大道。他是大山深處的一盞長明燈,30余年來,默默地發光發熱,平凡而絢麗。

  他就是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坎子山村黨支部書記、十八大黨代表魏登殿。在擔任村干部的40年時間里,他將大部分時間用在了村上的工作,舍小家顧大家,用一個共產黨員的信念,譜寫出一曲曲感人的華美樂章。

  30年來,他帶領全村群眾,克難戰困,讓曾經是“五無”(無地、無水、無電、無路、無房)村、全市海拔最高行政村的坎子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如今,走進坎子山村,村組公路四通八達,家家用上了自來水,茅草屋被樓房取代,整治后的土地平坦,家家電器一應俱全。這些成績的取得,就因為坎子山村有位好領頭人——魏登殿。

  鑿開一條出山路

  1975年2月,服了5年兵役的魏登殿退伍了。在部隊,他獲連級嘉獎3次、營級嘉獎2次、個人三等功一次。領導要他留在部隊,他婉言謝絕:“生我養我的湖北口是紅色熱土、革命老區,我的前途就是為回漢百姓服務!”

  軍人的素質是過硬的。當年9月,經群眾推薦、組織考核,21歲的魏登殿挑起了坎子山村黨支部書記的重任。軍人的意志是堅強的??墒沁@一次,與意志對抗的是前所未有的困難。湖北口回族鄉處于湖北省西北角,交通閉塞,發展落后,是當時鄖西縣最窮的鄉??沧由酱迨侨h海拔最高的村,是當時全縣最窮的村。海拔1799米的大梁山貫穿坎子山村腹地,全村15.5平方公里面積,只有1400畝耕地,且70%是坡地。全村600多人,90%住的是茅草房,一半都缺油少鹽。山大人稀,土地貧瘠,無水、無電、無路、無地、無房。一連幾個月,魏登殿在大梁山上徘徊??吹嚼习傩者M出村都要肩挑背馱、到集鎮七八里路就要半天時間的現狀,就打算先修建通村公路。由于村里窮,債務重,這個項目一拖就是一年多。

  1977年初,魏登殿帶著縣鄉兩級的介紹信,帶著妻子給他烙的火燒饃,背著軍用水壺,來到原鄖陽地區行署,找到了分管交通的領導,訴說坎子山村百姓生活的艱難,論述修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整整一個月,餓了就吃自帶的饃饃,渴了喝口自來水,領導被他的執著感動了,被他的論述說服了,一次性給他批了7萬元。資金到位了,修路的項目就啟動了。為了選好路線,魏登殿請來縣交通局技術人員進行測量,科學放線。為了保證工程質量,他陪同工程技術人員全程吃住在工地上。今天搞競賽,明天搞評比,熱火朝天。經過11個月的緊張施工,通村通組的村級公路竣工了。

  2004年,坎子山村又率先在湖北口搞起了村級硬化路面,截至目前,已硬化近10公里。公路開通后,從山村到集鎮,只要15分鐘的車程。山里的土特產運出去,山外的化肥運進來,致富路使農民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到2014年,全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余元。

  夯實繁榮的基礎

  1986年以前,坎子山村的老百姓常常餓肚子。苞谷單產不超過50公斤,連成本的一半都不到。種了虧,不種餓肚子,怎么辦?魏登殿帶領全村老百姓開展整地。當時的坎子山村除了麻凼有點好地以外,到處是石窩窩,鋤頭一去叮當響,震得人虎口發麻。要想糧食豐收,首先需要好地,在魏登殿帶領下,全村男女老少齊參與,苦戰一冬,硬是整理出了700多畝好地。隨后,魏登殿到農業部門“取經”,請技術人員指導,在全縣率先搞起了地膜覆蓋。由于搶住了農時,當年單產就提高到350公斤。

  湖北口的馬頭山羊肉質鮮嫩、皮質優良,它的大名早在解放前就記入了湖北省志。1990年,面對全村僅有8頭牛、11頭羊的現狀,魏登殿和村委會一班人采取了兩個行動:一是改良品種,引進25頭“波爾”山羊、3頭“秦川?!?,免費提供給養殖戶;二是對養殖戶的欄圈改造進行補貼。這些做法提高了養羊戶的積極性。他們還組織農戶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合作社的技術優勢,大力發展畜牧業。目前,全村有610頭牛、3500只羊,初步形成了“人平1頭牛、5只羊”的畜牧發展格局。

  農民的腰包鼓了,可老魏又坐不住了。他清楚地知道,要想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保持長時間的繁榮,必須建好基礎設施??沧由酱宓拇笊蕉嗍枪舛d禿的石頭,是旱災多發區的最前沿,全年降水量僅300毫米,天上下不來水,地上留不住水,村民們長年缺水吃。特大干旱時,全村600多村民僅靠二組一處泉水維持生活。泉水供不應求時,一桶水能賣到5元錢,村民們心痛地說:“水貴如油??!”五組村民鄒某臥病在床,妻子往返5公里取水回家時不慎摔倒,水桶摔得粉碎,一氣之下,竟用麻繩尋起了短見。村民們將她救醒后,她的第一句話是:“幸虧我沒有死。我要是死了,辦喪事要多少水??!”聽到這悲愴的哭喊,魏登殿的心碎了。

  1997年,坎子山村打響了吃水攻堅戰,大搞水窖建設。在鄉領導的協調下,縣能源辦每口水窖補助一包水泥。截至目前,全村建起了110口水窖,徹底解決了人畜飲水問題。別看坎子山村離縣城最遠、山最高,卻是全鄉最先通電村。1992年,坎子山的高低壓電開通了。如今的坎子村更是今非昔比:大瓦房、樓房取代了茅草房,電燈取代了煤油燈,家用電器家家普及,移動、聯通信號全覆蓋。

  把靈魂嵌入坎子山

  從大山深處到邊貿重鎮,從黨委、政府到普通村民,對魏登殿都有一個共同的評價:他是一個好人!村民何宗順,一提到魏書記,就哽咽得說不出話來。他說:“魏書記的情,我這一輩子是還不上了!”據他介紹,他家中有5口人,茅草房住了四五代人,到了他這輩兒,面對多病的妻子,蓋瓦房的愿望總是實現不了。是魏書記和村主任貸了1000元款,他家新瓦房才建起來?,F在,房子刷成白色,電視進了堂屋,兒媳也進了門,家境好了,可是想還這1000元錢,魏書記總是不要。

  村民魏登方,是和魏登殿一起長大的朋友,他見證了坎子山村的發展歷程,也見證了魏登殿共產黨員的質樸本色。

  魏登方介紹,1997年,鄖西縣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水災,坎子山大面積、長時間停電。水災之后又是大旱,正在這時,村兩委上馬水窖工程。沒有電,碎石機不能運轉。為了保證施工,魏登殿帶領村民白天夜里連軸轉,用石磨把粗砂磨成細砂。魏登方說,魏書記的簡樸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無論是到縣里還是到市里,他總是住最便宜的旅社,自帶干糧。1991年跑電項目時,必須要在市里待三天,魏書記做了4個大大的火燒饃帶上。

  魏登殿的妻子患病多年,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吹秸煞蛎锩ν?,她總想幫丈夫做點什么。2005年秋,老魏在硬化路面工地忙活,她跪在地里割黃豆。晚上,工地上的機器停了,老魏借著月光下地,最后暈倒在黃豆地里。當年底,遠在武漢工作的兒子要老魏到武漢去帶孩子,享幾年福。老魏再三考慮后拒絕了。他說:“我的心在坎子山,魂也在坎子山?!蔽旱堑畹囊浑p大手上,皮膚龜裂,生了一層厚厚的繭,指甲全是醬深色。有人好奇地問:這指甲到底是核桃色,還是板栗色?魏登殿沉默不語。有位領導說:“不論是核桃色還是板栗色,折射出的都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

  鐵面無私樹正氣

  1975年,當組織決定讓魏登殿擔任村支部書記時,他就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他是個不愿夸夸其談的人,暗暗給自己定下了今后的工作守則:誘惑面前“硬”一點,工作面前“高”一格,群眾面前“矮”一點,困難面前“搶”一步,決策面前“勝”一籌,權力面前“慎”一點。30年來,他是這么想的,也實實在在這么做了。

  作為村兩委班子的“班長”,作為全村人民的一員,魏登殿的所做所為直接關系著全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走向。近年來,隨著坎子山的出名,修路、建房一系列工程建設,找魏書記求情辦事的人多了,但他始終沒有放松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日常工作中,他帶頭遵守規定,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身先士卒,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不越雷池半步,勤儉節約每一點資金。日常生活中,魏登殿給自己定了一個鐵的規定,不貪圖國家一分一厘便宜;不接受他人的錢物和饋贈。近年來,不少個人為了承包建設工程,直接或間接送錢送物,都被魏登殿嚴詞拒絕,強推不掉的他通過紀檢等渠道退回。

  作為黨的十八大代表,魏登殿引導村民大力發展養殖業、蔬菜產業,注冊了“坎子山”牌農特產品商標,坎子山的牛肉、羊肉、玉米、土豆、核桃成了市場上的緊俏商品。

  工作中魏登殿始終堅持責任心是做人之本,責任心是成事之源,個人的責任心關乎集體大局,工作中始終以愛崗敬業、愛村如家的心態奮斗著。相知一生,相依一世,這就是魏登殿同志的生活寫照,一個堅守坎子山40年老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

來源:湖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