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治平
村支書默默耕耘幾十載 一身正氣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敬業奉獻
陜西省
2016.5
人物故事:

  成治平,男,現年67歲,初中文化程度,中共黨員。洛川縣石頭鎮石頭街村人。1968年至今先后擔任該村生產隊隊長、大隊會計、革委會副主任、大隊副書記、支部書記等職務,現任洛川縣石頭鎮石頭街村支部書記。1997年當選延安市第一屆人大代表。中共洛川縣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屆人大代表。中共石頭鎮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屆人大代表。

  1978年, 30歲的成治平剛剛開始擔任村書記,聽說縣上推廣蘋果樹栽植,他多方打聽,外出走訪,終于把第一批蘋果樹苗帶進了這個原本貧窮的陜北南部的小村莊。經過30余年來的發展,該村目前已建成果園2800余畝,人均達到2畝,占全村耕地的95%。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013年已經達到13000元。如今該村已成為洛川縣乃至延安市名副其實的小康村。

  除了關心村民的生計問題,成書記還積極協調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1982年年初,通過他多方聯系協調,使該村實施了全縣第一個龍頭入戶工程,順利通上自來水,解決了村上305戶的人畜用水問題;為了徹底改變村上道路現狀,成治平多次召開群眾會和支委會,并主動請纓擔任村籌資小組組長,在外出籌資過程中,他自帶干糧,上延安、下西安,渴了喝白開水,餓了吃個冷饅頭,晚上住最便宜的旅館,最終籌集了修路短缺的資金。

  路通了,成治平的腳步邁得更大了。村里從3.2公里的3條村莊道路,到硬化村內巷道1800米,使該村成為石頭鎮最早通柏油路的村子,再到后來7條街道的綠化、美化、亮化和住戶窯背加固,石頭街村的面貌在不斷發生著變化。

  農村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老成的心頭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990年村上建成了石頭鎮第一所村辦幼兒園,1986年至2002年他更是先后三次籌資45萬元在石頭中心小學建成教室、宿舍共計45間,使該校師資力量位列全縣前茅。提起成書記辦的這些實事,村民們沒有一個人不豎起大拇指,從心底里敬佩。

  2006年引進開發商建成新型民居;2009年通過招商建起石頭街商貿大樓;2011年石頭街中心社區開始建設。石頭街正在成為洛川縣南部原區一顆亮麗的明珠。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多項政策推廣城鄉一體化,改善農村環境,提升農村生活水平。成書記抓住機遇,2010年至2014年間,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延安率先走統籌城鄉發展之路后,成書記通過多處走訪、實地調研,大力招商引資,以興建農民居住小區為突破口,積極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在遇到涉及到土地、果樹等賠償問題時,他多次進村入戶,積極與農戶協調,聽取農戶的意見,反復做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對興建社區有抵觸情緒的農戶最終在成書記的努力下顧全大局,同意征地。

  2008年,在全縣“百萬頭生豬大縣建設”過程中,他積極宣傳果畜結合的重要性,組織村民到澄縣馮原鎮參觀當地生豬養殖,2009年在該村建成存欄百頭的標準化生豬養殖示范戶3戶,有力的帶動了全村的生豬養殖熱潮;在美麗鄉村建設實施中,他組織村干部赴眉縣考察學習,借鑒經驗,先后硬化了村內巷道4條2000米,配套實施了文化墻、排污管道鋪設等工程,利用垃圾填埋廠實施了游園廣場一個,開通了崇文街一條,建成住宅24套。出資2萬元購買了文化器材,組建起了自樂班。在他的帶動下打麻將、賭博等現象消失了,村風變好了。同時,在成書記的帶領下,村子的發展瞄準正確的思路,集體經濟收入逐年穩步增加,徹底改變了過去負債、落后的狀況。

  多年以來,他給人的印象是勤懇踏實、公道正派,該村前任支部書記評價他說:“無論工作再忙再累、他從來不忽略自己的學習,并且腳踏實地、任勞任怨、不怕吃苦、善于鉆研、干一行、愛一行、干啥就想干好啥”。工作和生活中,他始終嚴于律己,潔身自好,傳承優秀的道德品質。他對自己嚴格要求,從不接受干部和群眾送的禮,就連外出招商引資他也盡量做完事就往回趕,從不在外多呆一天。他說:“村委會經濟比較困難,能節省一點兒是一點兒?!?。在其擔任村干部47年來(其中任支部書記37年),先后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村黨支部書記”、“優秀黨員”、“精神文明先進工作者”、“縣級科技致富帶頭人”、“勤廉優農村黨員干部”等稱號。

  成治平是這樣一個人,47年如一日,在農村廣闊的天地里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以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服務于民,務實為民,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情懷贏得了石頭街村群眾的高度贊譽,以實際的行動實踐并實現著自己的人生追求。就像他所說“我一輩子對群眾都團結友愛,一心一意帶領群眾致富,只有群眾生活富裕了我的工作才算是干好了,這也是我服務群眾的最終目的”

來源:陜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