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嫩
好支書26年帶領群眾走上富裕路 把生命付給傣族鄉親
敬業奉獻
云南
2015年8月
1.jpg
人物故事:

  巖嫩,男,傣族,1964年4月生,199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系西雙版納州勐??h勐混鎮曼掃村委會曼列村小組黨支部書記、組長。2013年6月23日,在勐海景真糖廠為群眾核對甘蔗種植面積時突發腦動脈瘤破裂出血,于2013年7月8日醫治無效逝世,享年49歲。

  巖嫩同志23歲開始擔任村小組干部,在26年的為民服務、為民奉獻生涯中,他先后擔任過小組會計、出納、組長、黨支部書記。他26年如一日,認真履職,兢兢業業,帶領群眾走上富裕文明之路;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巖嫩對黨和人民忠心耿耿,團結帶領村黨員干部,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著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改變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生活、加快了曼列發展。在巖嫩的帶領下,曼列村民小組的發展創下了“五個第一”的佳績:勐混鎮第一個被評為州級文明村的村寨,勐混鎮第一個成立老年(體育)協會的村寨,勐混鎮第一個實現甘蔗種植全程機械化的村寨,曼掃村委會第一個建蓋基層活動場所的村寨、曼掃村委會第一個修建村內文明衛生路的村寨。而巖嫩,也樹立了基層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贏得了鄉親們的由衷愛戴和欽佩。

  巖嫩于1987年當選村小組會計后,一心為民、無私奉獻,在曼列村留下了一步步堅實的腳印。

  缺水,曾是困擾曼列村民的一個大問題。70多戶人家,有的靠打井取水、有的靠拖拉機拉、有的靠肩挑手提。為了早日讓村民用上潔凈方便的自來水,巖嫩帶頭投工投勞,找水源、建水池、購水管、請施工隊、向上級爭取資金。先后籌集14萬元,在第一個組長任期內解決了長期困擾的用水問題,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

  村內道路雨季泥濘,旱季灰飛,能走上一條干凈的“衛生路”,成了村民們多年的期盼。巖嫩為此跑鎮黨委、政府,跑縣級有關部門,多方爭取物資和資金,發動群眾自籌資金、投工投勞。2005年,籌資126萬元,建成了長5360米、寬4米的水泥路,通達每戶村民家門口,徹底根治了村內臟、亂、差現象,也連通了全村人的心。巖嫩為民著想促村改變,村民也支持巖嫩的各項工作,僅修水泥路,就有25戶村民拆除圍墻、拆掉廚房,最后得以修建成這條寬敞的水泥路。

  “只有發展生產,農民才有出路?!边@是巖嫩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當上小組干部后,一直堅持的理。曼列村民小組75戶,耕地面積1124畝,人均占有耕地3.3畝。為打破過去全村群眾多以種植水稻、茶葉為主的傳統種植模式,巖嫩力推甘蔗下田,并將甘蔗種植機、收獲機駛入農田,成為全鎮首個實現甘蔗種植全程機械化的村寨。村里種植甘蔗的農戶,從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不愿意種,逐漸向甘蔗種植大戶發展。同時,巖嫩還帶領群眾發展經濟林種植,沙松、橘子等經濟林果以逐年增長的趨勢出現在曼列后山。在他的帶領下,曼列村甘蔗、水稻、茶葉特色產業實現增產增收,年人均純收入有了質的提高。

  村民富裕了,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2007年,在縣級各部門的幫助下,曼列村投資17萬元,建成了曼掃村首個村民小組活動場所,解決了辦公、開會無場所問題,同時配備了文體器材,建立“農家書屋”,不僅為村民學習文化科技知識、開展娛樂活動提供了方便,還為全鎮首個老年(體育)協會的成立奠定了基礎。2008年10月,村里老年體協成立,巖嫩到州、縣老齡委找項目、籌資金,先后投資19萬元,建起了舞臺、門球場、地擲球場和氣排球場。為了給予老年體協開展活動更充分的保障,在巖嫩的提議下,通過“一事一議”,村小組10畝集體茶葉地以每年400元的低價承包給了村老年體協。如今,村里老年人包攬了村內的環境衛生保潔,活動也開展得風風火火,還多次組織60歲以上老年人到景洪、昆明、香港等地旅游觀光,實現了老有所樂。

  老齡事業發展了,青少年事業當然也在巖嫩的考慮范圍內。他深刻理解“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發展的基石”這一道理, 2003年,曼掃村委會為了全村學生上學方便,計劃征用曼列小組27畝茶葉地建集中辦學點。面對村民對茶地的不舍,巖嫩是這樣做工作的:“老學校是石棉瓦頂的簡易房、危房,孩子們在那樣的地方上學既不安全又不能安心讀書,大人們也擔心,而且好多村小組因為距離遠,孩子的接送成了個大問題,但學校一旦在此建成,受益的將不只是我們曼列,還有整個曼掃,咱們曼列就算做了大貢獻了?!弊罱K,村民們一致同意出讓此地。曼掃村委會集中辦學點于2005年在那塊茶地如期落成,解決了400多名學生的就學問題,方便了各村,成為曼掃村委會教育工作中的一座里程碑。

  老年人有活動場所,青年人也不能少啊。2013年,在巖嫩的籌劃和努力下,曼列小組的籃球場開始施工,球場旁邊的一戶村民,還自愿讓出了一塊場地給予支持。巖嫩昏迷送往醫院時,球場還未完工,在病床上醒來的時候,他還念念不忘這塊球場,在電話中向村會計交代:“球場收縮縫還未切割,球場要保養好?!背?,他還記掛著一件事,向婦女組長打了最后一個電話:“有幾戶人家甘蔗種植扶持貸款還未還,記著去催一下,以免產生利息加重負擔?!边@些成了巖嫩最后的牽掛。

  巖嫩當了26年的村干部,顧公家事多,顧自家的少。他上有70多歲的老父親,下有20多歲未成家的兒子,同時還要照顧曾患病落下殘疾的母親和弟弟。他深知家人的不易,從不和家人紅臉,但因一顆為民之心,總覺得對家里虧欠很多。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家里都靠妻子一人打理,年邁的老父親不顧早年腰傷,每天費力做幾個竹編掙點錢補貼家用,母親和弟弟所住的房子常年失修,巖嫩曾想著要重新修繕母親家的房子,而最終這也成了他此生的遺愿……

  作為一名村官,巖嫩工作踏實,任勞任怨,真心待人,不只是村里的“主心骨”,也是群眾的“及時雨”,幫群眾解決的難題數不勝數。作為一線干部,巖嫩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爸?、組長,我能當幾屆是幾屆,要對得起群眾的信任?!薄笆虑橐徊讲絹?,先別急?!边@些是他長掛在嘴邊的平凡語言,卻體現了他不平凡的敬業精神。作為最貼近群眾的黨員干部,巖嫩得到了群眾由衷的支持與愛戴,在他被送往醫院時,為了挽救他的生命,全村群眾當即捐款5600元,借出73400元,緊急送到昆明搶救,但16天的搶救還是沒能挽回他的生命,村民無不為失去一位好黨員、好支書而悲痛萬分。巖嫩被從昆明送回來時,前來看他最后一眼的村民堵住了村口,出殯的時候,全村村民和附近的群眾,紛紛趕來送好支書最后一程……

  巖嫩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他的為民、敬業、奉獻的優良作風和高尚品德所譜寫的基層干部、共產黨員的模范樂章將一直奏響在我們心中。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云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