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長明
教師扎根山村執教32年矢志不渝 為山里娃點亮明燈
敬業奉獻
貴州
2015年5月
sbhr.jpg
人物故事:

  1983年,初中畢業的彭長明剛回到家,村長就找上門來:“長明呀,你是我們寨子上最有文化的人了,你留下來給娃娃們當老師吧!山里的娃再窮也不能窮文化?!迸黹L明看著村長和家鄉父老期盼的目光,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他想過,如果選擇當老師,就意味著選擇了一輩子的清貧。如果外出打工或者進工廠工作,也許可以改變目前家庭貧窮的現狀,思考再三為了家鄉的孩子們,他最終選折了家鄉的三尺講臺,一站就是32年。

  走進學校的第一天,彭長明站在年久失修的倉庫里,看著頭頂上搖搖欲墜的瓦片,再看看四周破爛不堪的門窗和參差不齊的破桌子歪板凳,他感到無比揪心。他當即下定決心,一定要想方設法建一所像樣的學校,讓孩子們能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學習。

  為了有個遮風避雨的教室,彭長明四處奔走呼吁,功夫不負有心人,1989年,上級決定對亮洞小學進行翻修。

  由于交通不便,山高路陡,磚塊等建筑材料都得靠肩挑背馱才能從山外運到村里,開始村民們一起幫著搬,但到了農忙季節山路上常常只留下彭老師彎腰駝背的身影,歷時一年硬是把所有的建筑材料一點點地全部“背”到學校。1990年7月,新校園終于落成了,整個亮洞沉浸在一片歡騰之中。寨上的老人們都說:“長明為我們亮洞寨子辦了一樁大好事??!”

  沒有桌凳,他就拿著斧頭上山砍自家的杉樹;沒有教學用具,他就挑柴到山外換來釘子、教材和粉筆;他一個人拉學校的自來水管,一個人上房添補瓦片,一個人樹起旗桿,一個人調水泥砂漿。自從國家實行學生營養餐以來,他除了搞好教學,還得照顧好學生們的生活,每周他一個人到山外采買營養食材,一個人動手給學生做飯做菜;為節省開支,他還親自種了一大園子的蔬菜,免費為孩子加餐。用縣教育局領導的話說:“長明不僅是校長、老師,還是修理工、炊事員,更像保姆和爹媽,30年來他為學校和孩子們的事跑過教育局無數次,但從未對自己的事提過一次要求,說過一聲累,叫過一聲苦,他就像大山的‘脊梁’,撐起了一切?!?

  1995年8月他考入了當時的獨山師范學習。村里老黨員陸樹培對他說:“長明啊,你還回這里嗎?如果沒有你,大山這座梁就要倒了?!?

  “我的根在這,怎么會離開呢?請大家放心?!迸黹L明堅定地說。1997年他畢業轉為公辦教師后,又主動回到村里。

  亮洞村雖然距離縣城只有近10公里,但村民們一路上要過陡巖、爬溝坎、涉深水、鉆荊棘才能出山。彭老師帶頭捐款5000元, 還帶動鄉親們積極籌集資金,一起掄錘開石,一起挑筐運土,一起搬石砌坎。經過8年的不懈努力,他硬是帶領村民們在懸崖上劈出了一條簡易的盤山馬路,打通了村民連接山外的簡易通道,村民們說,長明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引路人,也是山里的鋪路者。

  在這個“特殊”的學校里,現今有一個一年級和三年級兩個班共8名學生,彭長明在那既擔任老師,又負責學校的全面工作, 為了讓孩子們真正學到知識,他摸索出一套獨特的復式鄉村教學方法,亮洞小學多次統考獲得全縣的前三名和麻萬鎮的第一名,他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一點一點地感化著每一位孩子。他說:“其實,教育學生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就是把你該做的事認認真真做好,就是對學生最有效的教育,不用你去講什么大道理?!?

  彭長明對那些父母長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特別關愛,他知道這些孩子最缺的就是父母的愛,生活中十分孤獨,所以他像父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他們,體貼他們,時刻把他們的冷暖藏在心頭。

  2013年,學生鄭啟德的父親因病去世,讓這個本來就十分貧寒的家庭雪上加霜,彭長明看著這個可憐的孩子,心里盡是酸楚和同情,他盡可能多地對他的生活和學習給予幫助。不久,鄭啟德很快從家庭變故的陰影中走出來,陽光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臉上。

  正上高中的胡昌凱在自己的作文本里這樣寫到?!芭砝蠋熃o了我們很多關心和幫助,讓我們感受到了父親一樣的溫暖,長大后,我們也要像彭老師一樣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即將從河北理工大學畢業的彭春文同學說:“彭老師和藹可親,一看上去就覺得很溫暖,讓我們的心里總是充滿著陽光。正是在他的鼓舞下,我才一路走到了今天!”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貴州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