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鳴
軍人風餐露宿拍攝紀錄片 被譽“蘭州軍區航拍第一人”
敬業奉獻
甘肅
2015年5月
3.jpg
人物故事:

  李鳳鳴,男,1980年元月入伍,冒著生命危險航拍軍事地理紀錄片。1987年航拍墜機他死里逃生,含淚掩埋遇難戰友的遺體,并沒有讓他退縮追夢理想。鷹擊長空,俯瞰大美中國。李鳳鳴用軍人的堅持和責任,上祁連,進冰川,終于為軍隊拍出極具價值的地理紀錄片??墒清P錚男兒也有柔情,父親病危姐姐離世這些親情訣別時刻,他卻因為堅守軍人崗位而錯過!

  風餐露宿 他拍攝千里隴原

  李鳳鳴對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無論困難多大,難度多深,總是盡一切努力去完成。1987年1月至1989年10月,接受了上級交給的攝制蘭州戰區軍事地理錄相片拍攝任務。拍攝近三年中,他冬斗嚴寒,夏戰酷暑,跋山涉水,為拍好每個鏡頭,扛著近六十斤重的錄相設備,有時要步行幾十公里,餓了啃塊干饃,渴了喝點雪水,從不叫苦叫累。為拍攝祁連山脈,攀上近4000米常年積雪不化的七一冰川。那里高寒缺氧,氣候十分惡劣,攝制組有的同志高原反應比較嚴重。他不顧身體負重較多,搶著替其他同志扛錄相設備。在執行航拍任務時,他與機組同志認真細致的安排好每一條飛行航線,為了不浪費一個飛行架次,經常加班到深夜,研究飛機進入拍攝點的角度。由于各項工作做的細,計劃周密,沒有浪費一條飛行航線,就這一項就為國家節約資金近萬元。在軍事地理錄相片拍攝近三年中,共行程10余萬公里,空中飛行360余架次,累計飛行近2000小時。他踏雪山,走戈壁,穿沙漠,過江河湖泊、山川平原,足跡踏遍了西北大地,汗水灑遍了黃土高原,冒著生命危險拍下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軍事地理資料,為總部及軍區首腦機關的戰略決策及研究作戰方案,提供了可靠的資料保證。

  生死考驗 他不放棄人生夢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10月8日,在青海渃木宏執行航拍任務時,飛機突然失去控制,尾槳轉動軸斷裂,從近4000米的空中墜毀。事故發生后,李鳳鳴作為幸存者之一,他不顧個人安危,馬上投入到了保護現場和營救戰友的戰斗中,為防止飛機起火爆炸,把傷員一個個托送到遠離出事的安全地帶,拿起照相機,拍下了事故現場,為日后事故的處理,提供了依據。同時為了使遇難同志盡快得到營救,他拖著受傷的腿,不顧傷口巨痛,吃力地爬到附近高地,想方設法,發出營救信號,與外界取得了聯系,為營救工作爭取了實踐。危難之后,方顯英雄本色。李鳳鳴同志在血與火的考驗中,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和合格軍人的高尚情操。傷病回復后,立即申請,重新投入軍事航拍任務。他忠于黨,忠于人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被譽為“蘭州軍區航拍第一人”。

  1988年,軍事地理錄相片還沒有拍攝完成,對于上飛機航拍,攝制組的有些人員,已是談虎色變,但李鳳鳴同志沒有被嚇倒,在傷沒有痊愈的情況下,又堅持要求上飛機,就這樣又一次扛上攝像機,重返藍天。在河西走廊航拍時,他接連收到父親病危、病故的兩份電報,由于任務比較緊,其他人員沒有航怕經驗,在這種情況下,他把失去親人的痛苦埋在心里,默默工作,終于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了軍事地理錄相片的前期拍攝任務。當領導決定讓他參加“西部八·八”演習拍攝任務時,這與本應早該探親發生了矛盾,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前者,放棄了探家。

  難掩遺憾 家國難兩全好男兒愧對家人

  1991年8月在拍攝反映蘭州軍區司令部十年綠化荒山成就錄相片《綠色豐碑》時突然接到姐病故的電報,此時他多么想回去看一看姐姐的遺容,安慰一下年邁的老母。他沒有被這一切不幸而影響工作,把電報悄悄放在口袋,將失去親人的痛苦化作巨大動力,依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把所有的情和愛奉獻在事業上。同年10月19日,接到了執行“9.11”演習航拍任務時,妻子生小孩還不足十天,需要人照顧,怎么辦,他二話沒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就這樣,他扛起了攝像機,開始了近50個小時的空中飛行,為了保證演習航拍任務的順利完成,每天和機組人員加班到深夜,了解掌握部隊行經地點和方向,按原計劃沒有漏掉一個拍攝目標。后期制作中,努力發揮自己的技術特長,加班加點,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高質量地制作完成了《莊嚴的檢閱》錄相片。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甘肅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