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林
  “山頂洞人”默默守護烈士陵園30年
  敬業奉獻
  四川
  2014年8月
張玉林.jpg
人物故事:

  盛夏時節,劍閣縣元山鎮近郊的洞山上滿山遍野深綠色的紫柏、馬尾松和水青桿樹青翠欲滴,林中宿鳥嘰嘰咕咕竊竊私語。山頂烈士陵園里爬山虎匍匐,金銀花攀援遮護,涼爽宜人。今日清晨,81歲的村民張玉林同往日一樣弓背打掃著烈士陵園?!俺运煌浲诰?,陵園就是我的家?!睆堄窳?0年如一日說到做到。

  據查,洞山之名緣自東晉年間,當時有人在此開鑿了一群石窟,一座可容五百人的山洞群,洞中有洞,五洞相連。上世紀80年代初,50歲的張玉林正值壯年卻只身住進洞里成了“山頂洞人”。張玉林1933年出生于劍閣縣元山鎮廣化村6組海拔900多米的高山上。1959年他加入共產黨。1983年他有一個夢想把為解放家鄉的烈士請上這個“風水寶地”——建一座烈士陵園。同年,他便住進洞里,30年來他不拿工資,過著清休的清貧生活,節余下資金陸續將附近的烈士墓移遷于洞山,終于如愿以償建成了洞山烈士陵園。

  從此,細心的人就發現每天早上,從山下到絕壁石窟連接的林蔭道上,有一位兩鬢披霜的老人就開始掃路了。他每天先掃完130步霧沉沉的石梯,然后從山上一路掃到山下,再復回輕彈一次殘存的塵埃,足足耗時1個小時。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從不間斷。30多年了,他依然如故,掃得那么專注,那么坦然。他以此為業,無怨無悔!游人為之驚嘆、敬畏不已。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間園內建筑毀于一旦。張玉林老人被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傻了眼,啥也沒帶出倉皇下山而去。沒多久,張玉林不聽家人相勸又返回了洞山。隨后,當地政府為烈士陵園申報了以工代賑災后重建項目,先后引進項目資金80萬元規劃設計重建陵園。當年內,2公里環山水泥路竣工通車;新建了300平方米混凝土停車場;坍塌的解放軍烈士墓、碑林、門樓被修復。陵園的交通、人氣、文化品位及社會影響力,全面得到提升,成為劍閣邊陲一道亮麗的鄉村文化風景線。

  目前,園區總占地面積突破4000平方米,固定資產達到450萬元,年均收入實現18萬元,烈士陵園有員工達9人。張玉林說:“感恩先烈的事業有人傳承,我住山洞的辛苦沒有白付出!”

  這位張老頭兒為什么長此以往這么安度終生呢?老人曾淡淡地說過一句話:“人的一生很簡單,要么修橋補路,要么求生問路,要么掃街掃路,該干啥干啥,都是明白人?!敝两窕叵肜先苏f的這些話兒,讓人震驚:一位鄉下老人保持平常的心態。用一生的大度、從容,凈化著塵世繁華。那么,人的心靈凈化,不知要跨越多少歷練輪回?

  每年清明節、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附近幾所學校逾4000名中小學生分班組年級,組團結隊到此掃墓祭奠烈士,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從此,元山便有了集自然景觀、宗教文化和紅色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休閑游樂圣地。洞山,年復一年不斷為元山注入新的文化內涵,她逐漸成為助推元山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見證與名片。而這些,都要感謝張玉林三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堅守。

  張玉林:“人的一生很簡單,要么修橋補路,要么求生問路,要么掃街掃路,該干啥干啥,都是明白人?!?

  推薦寄語:他默默無聞地把畢生的精力和時間,全耗在這世人游走的曠世郊外,最終促成了烈士陵園的建成和擴建;他勤勞樸實,30年來他不拿工資,過著清貧的生活,30年間,他每天打掃從山下到絕壁石窟連接的林蔭道,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從不間斷。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四川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