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亮
  穿越懸崖峭壁的秦嶺深山巡線員
  敬業奉獻
  陜西
  2014年8月
周紅亮.jpg
人物故事:

  周紅亮,男,1976年出生,中共黨員,寶雞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秦嶺輸電運維班班長。先后榮獲省公司優秀班組長、安全生產先進個人、寶雞市突擊手標兵、寶雞市“五一”勞動獎章、第三屆寶雞市道德模范提名獎、寶雞市優秀志愿者稱號、陜西省“我身邊的陜西好青年”、陜西省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2013年1月27日晚,中央電視臺一套綜合頻道《晚間新聞》以《秦嶺巡線工:穿越“老虎牙”和“老虎嘴”》為題,用3分53秒的片長播發了寶雞供電局一線員工周紅亮在惡劣天氣、艱苦環境等困難情況下的保電故事。這是繼1月17日、18日陜西電視臺播發了《記者走基層:“電力蜀道”巡線工》兩集系列報道后,央視一套深入報道電力巡線工的事跡。

  他就是周紅亮,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勞動模范。多年來,他幾乎每天都要徒步穿越懸崖峭壁、荊棘叢生的“老虎崖”、“老虎嘴”巡視線路,他所在的秦嶺運維工作站負責巡視的線路673公里,90%都位于秦嶺大山深處?!拌F塔巍巍入云霄,五線凌空架銀橋,風霜雪雨何所懼,離天三尺逞英豪”,這短短的28個字,看似平淡無奇,卻抒寫了周紅亮天不怕,地不怕,敢與天公試比高的豪情壯懷,體現了一位線路工作者的高尚品質和敬業精神。

  吃苦 總在前

  平時的工作中,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和問題,周紅亮總是堅持吃苦在前,帶著班組的職工一起奮戰。用周紅亮的話說:“我是站長,也是黨員,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帶頭示范,為職工們做好榜樣?!?

  1995年,從西安電力學校畢業后,周紅亮被分配到了供電局送電工區蔡家坡保線站,成為了一名送電線路工。這是供電局最辛苦的崗位之一。盡管蔡家坡保線站位于寶雞市以東,維管的全是平原地區的輸電線路,與巡視山區的線路相比相對沒有那么辛苦,但是周紅亮多次找到部門領導要求到最辛苦的班組去,巡視最難的線路,但均因剛工作、技術和經驗欠缺等原因被拒絕。為此,周紅亮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能水平,一心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建功立業。為了盡快掌握業務技能,他一邊加強理論知識學習,一邊不斷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同時還主動要求參加各項現場工作。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周紅亮很快就成為了業務骨干和技術能手。

  2006年,在送電線路專業已摸爬滾打10多個年頭的周紅亮,終于實現了最初的愿望。他通過競聘,當上了原送電工區二保保線站的站長。他所在的班組共有18人,負責維管的19條高壓輸電線路和融冰變電站、鳳州保線站全都在秦嶺深處,其中維管的多條線路還擔負著向寶成鐵路以及漢中、甘肅地區供電的重要任務。巡線、防外破、化解樹線矛盾,他們班的責任艱巨、任務繁重。每逢保電的重要時段,每遇惡劣天氣,他總是把最艱苦的巡線任務留給自己。每次進山手機就沒有信號,與世隔絕一般,與同事、與家人都無法聯系,好幾次在他進山巡線期間,家里小孩突發高燒、老人突發疾病都聯系不上他。每當回憶這些事情時,周紅亮都暗自傷感,干工作吃苦在前他樂意,對家人照顧不周他愧疚。

  奉獻 勇當先

  “遠看像要飯的,近看像逃難的,仔細一看原來是巡線的?!痹腥擞眠@樣的話來形容送電線路工的辛苦。其實,送電線路工的辛苦何止這些?在寒風凜冽的嚴冬,他們在荒蕪的秦嶺深處,踩著過膝的雪,巡視線路、除冰保電;在酷暑難耐的夏日,他們爬在可以燙熟雞蛋的鐵塔上維護線路、處理故障......送電線路工的辛苦讓人難以想象。

  2008年初,罕見的冰雪災害對330千伏馬漢等線路造成嚴重威脅,關鍵時刻,周紅亮帶領全班職工冒著大雪連夜趕赴秦嶺巡線、排查故障,用熱血融化堅冰,確保了電網安全運行。汶川特大地震期間,周紅亮又一次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設備隱患排查之中,他帶領全班職工冒著頻發的余震,和隨時可能被山上滾落石頭砸傷的危險,一座一座高山,一基一基桿塔進行拉網式排查,及時消除了地震對電網設備造成的隱患。2011年迎峰度夏期間,為了確保電網的安全運行,周紅亮和大家白天冒著40多度的高溫巡線,晚上忍著蚊蟲叮咬,將帳篷搭在重要線路的桿塔下,堅持24小時的蹲守看護巡視,確保了供電萬無一失。每年冬天的11月份至來年的3月份,周紅亮都帶領職工在秦嶺融冰站駐地值班,即是遇到 “元旦”、“春節”,他們也依然堅守在那里,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確保重要線路的安全運行。今年夏季以來,每次上山巡視線路,周紅亮和同事們少則遇上一條蛇,多則會遇上五六條蛇,面對巡線過程中,被毒蛇咬,被野豬和地窩蜂襲擊等等這些危險,周紅亮從沒有退縮。

  創新 不落后

  在工作中,周紅亮不僅是一個能吃苦、能奉獻的職工,而且還是一名善于思考、勇于創先的人,他組織班組職工研制的儀器和裝備,不僅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而且還獲得了省級和局級多個獎項。

  在驗收工作中,周紅亮發現330千伏驗收耐張桿塔引流測量存在無合適測量工具的重大隱患,他帶領技術公關小組潛心研究,反復試驗,制作出了測量方便的線路引流小弧垂測量儀,打破了小弧垂無法測量的尷尬局面。該技術獲得了陜西省電力行業協會創新成果獎。如今,該儀器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了避免在巡線過程中遭到動物傷害,周紅亮在多年的巡線工作中,不斷總結、實踐和創新,帶領班組職工研發了“防蜂帽”。當線路工走在山里的小道時,如果不小心,觸碰了“地窩蜂”,立即將頭上“防風帽”的絲網放下,可以完全制止螞蜂襲擊,達到保護頭部、頸部的作用。自從“防蜂帽”研發成功后,在寶雞供電局送電工區得到了廣泛應用,受到了廣大職工的歡迎。

  殊榮 新起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班站在他的帶領下各項管理水平由此不斷攀升,相繼榮獲西北網公司站際競賽標桿班站,陜西省電力公司青年文明號、五星級班組、學習型優秀班組、標兵班組,寶雞市“工人先鋒號”示范點。他個人榮獲“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優秀班組長”、“安全生產先進個人”、“勞動模范”、“寶雞市青年突擊手標兵”等多項榮譽。2月9日13時35分許,中央電視臺(13套)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新春走基層》特別節目以《秦嶺山中的線路巡檢員》為題,對融冰站保電先進事跡進行了深入報道。中央臺記者跟隨著周紅亮,早上8點從融冰站出發,爬著婉言的山路,踏著厚厚的積雪,迎著凜冽的寒風,來到秦嶺之巔的一座座鐵塔、一條條銀線下,報道了周紅亮線路巡視一天的辛苦工作。期間,還采訪了近年來線路在除冰、巡線過程的事跡。整個報道長達5分多鐘,生動的畫面,感人的事跡,打動了電視前的每一名觀眾。相繼,中央廣播電臺、陜西電視臺、人民日報、國家電網報、陜西工人報、人民網、中國電力新聞網、英大網、陜西電力報、中國農電網、北極星電力網、西部電力網、寶雞日報等多家媒體對他和他所在班站的感人事跡進行了深入報道。

  “瞄準愿景,爭創一流”。如今周紅亮同志又把它作為自己的新起點,在那跑了多年熟悉而沒有盡頭的巡線路上,早出晚歸,風雨無阻,不斷延伸著線路衛士堅實的足跡……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陜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