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斌
  云南的“袁隆平”無私奉獻彝州農業
  敬業奉獻
  云南
  2014年8月
李凱斌.jpg
人物故事:

  李開斌同志,男,55歲,中共黨員,現任中共楚雄州農科所黨總支委員、水稻育種栽培站站長、研究員。1977年開始從事楚粳水稻新品種選育研究以來,始終奮斗在水稻育種科研第一線,沐風霜、頂烈日,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刻苦鉆研,主持的“楚粳”新品種選育工作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選育成果惠及我省及川黔毗鄰地區,為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做出了重大貢獻,他被人們親切贊譽為云南的“袁隆平”。

  刻苦鉆研 扎根田野寫輝煌

  1977年剛走出學校門的李開斌同志為了盡快熟悉育種工作,一方面刻苦學習,不斷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另一方面,每天不管刮風下雨,都要在試驗田里工作十多個小時,積累第一手材料,一心撲在育種工作中,生活中的娛樂休閑與他無緣。天道酬勤,不長時間內就系統掌握了育種技術,成長為單位的核心技術骨干。為了縮短育種年限,提高育種效率,李開斌同志積極吸收、借鑒國內外育種技術和前人經驗,大膽創新,勇于實踐,充分利用溫室,采用“集團混合法”連續加代與株選鑒定相結合的技術,使單個品種的育成時間縮短了2至3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育種方法,選育技術領先省內同行。30多年來,他先后主持育成經云南省審定合格的“楚粳系列”水稻品種23個,其中,7個品種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4個品種評為云南省優質稻品種,1個品種獲省優質米銀獎,楚粳28號、29號2個品種還通過四川省審定,“楚粳”品種首次通過跨省審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年,省內累計推廣種植“楚粳系列”品種5067.61萬畝,增產稻谷33.19億公斤,實現農民增收71.50億元,獲得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楚粳系列”品種是云南省種植面積最大的主栽品種,約占全省適宜稻區種植面積80% 。同時,在毗鄰地區的四川、貴州也廣泛種植,部份品種先后引種到盧旺達、玻利維亞、老撾等國家,促進了當地的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

  勇于創新 成就云嶺“超級稻”之夢

  近幾年來,為了實現云南幾代育種工作者超級稻的夢想,李開斌同志不怕難關,一頭扎進超級稻選育這個水稻界的前沿課題里,開始了新的探索。艱辛的付出,超級稻品種選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先后育成了云南僅有的2個超級稻品種楚粳27號、楚粳28號,填補了我省超級稻品種的空白,創造了云南高原水稻育種史上的奇跡。其中:楚粳27號于2007年被農業部認定為超級稻品種,實現了云南超級稻品種零的突破,成為建國以來云南省年推廣面積跨越150萬畝新臺階的第一個水稻品種,刷新了云南省單個水稻品種年推廣最大面積110萬畝的歷史記錄,是云南連續5年來推廣面積上百萬畝的唯一品種,該品種的選育成果獲2007年度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楚粳28號于2012年被農業部認定為超級稻品種,是繼楚粳27號之后云南省的第二個超級稻品種。該品種2009年、2010年、2011年在大理州彌渡縣進行百畝示范,驗收平均畝產分別達988.77千克、1002.11千克、977.07千克,連續3年創水稻百畝平均畝產世界紀錄;2012年9月10日,楚雄州大姚縣龍街鄉張保村百畝示范方,經農業部組織謝華安、陳溫福院士等專家現場測產驗收,平均畝產956.90千克,再次延續了高產紀錄,云南省人民政府對產量驗收結果舉行了現場新聞發布會,這在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史上尚屬首例。2012年10月28日,楚粳28號選育成果通過云南省科技成果鑒定,其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高原超級粳稻育種研究國際先進水平,成功克服了水稻育種高產難優質的重大技術難題,現成為云南省推廣速度最快、種植面積最大的主栽品種。該品種選育成果獲2012年度楚雄州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并評為“2012年云南十大科技進展”項目。

  敬業奉獻 彰顯新時期鐵人精神

  他幾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到育種工作中。每年在溫室里配制雜交組合正好是盛夏,溫室里溫度高達40℃,他早上不到7點就進入溫室去雄,一直要干到11點以后,吃完午飯在1點鐘就開始授粉。在做雜交的1個多月時間里,李開斌每天要在大約40攝氏度的高溫、高濕的溫室內呆6-7個小時,常常汗流如雨。大田選種,每年近10畝選種田,幾千份育種材料,要一個多月才能選完,每天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這對人的耐心和毅力是嚴峻的考驗??衫铋_斌淡淡地說:“習慣就好了”。多少年來,他放棄了數不清的雙休日、節假日,欠下了多少對家人的情,把汗水都灑在了他深深眷戀著的育種田里。

  2010年1月,李開斌突然感覺視力驟然下降,于是,他到醫院檢查,醫生讓他住院,但那段時間正趕上水稻播種,他沒有時間住院,只開了點藥回家吃,吃了一段時間也沒什么效果。4月底他再去檢查時,醫生又讓他住院,他又覺得那會兒水稻快要移栽了,溫室工作將進入5月黃金授粉期,也很忙,等雜交組合做完以后再說。利用做雜交后、選種前的空檔,李開斌到醫院詳細檢查,被確診顱內有個腦膜瘤。醫生說,顱腦內的腫瘤必須盡快做手術,否則容易壓迫中樞神經,引起更嚴重的后果!在醫生再三勸說下,李開斌才于當年6月到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做了開顱手術。在住院等待手術的日子里,李開斌念念不忘的還是水稻,他詳細地向團隊成員交代水稻育種的注意事項,直到做完手術后,他才得以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休息。手術后沒幾天,他的恩師、也是他岳父鄧有成先生病逝的噩耗又傳來,病魔和恩師去逝的雙重打擊并沒有擊垮他,出院不久,身體還未痊愈,水稻選種的時間到了,他不顧醫生要求靜養3個月以上的叮囑,也不顧家人和同事勸阻,頂著9月驕陽,以超人的毅力在妻子的攙扶下到試驗田選種,同事們看到頭部還纏著繃帶,走路顫顫悠悠的李老師,都忍不住哭了。他以自己無私的奉獻精神得到了人們敬佩。

  辛勤耕耘 碩果滿枝獲殊榮

  在長期的水稻育種工作中,李開斌同志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取得了驕人的業績。至今,李開斌同志共獲科技成果獎32項。其中,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1項,地廳級一等獎10項、二等獎5項,獲楚雄州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1項,是楚雄州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設立以來首次獲此殊榮的第一人。2000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7年州人民政府授予首批“楚雄州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2008年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先進工作者”稱號, 2010年分別被國務院、中國科協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11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榮譽稱號。曾11次被中共云南省委、楚雄州委、楚雄州農業局機關黨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是中共楚雄州第七次、第八次黨代會黨代表;中共云南省八次、九次黨代會黨代表;楚雄州十一屆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云南省十二屆人大代表;云南省科協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

  如今,兩鬢略顯斑白的他,面對著接踵而來的榮譽和成績顯得很淡定,他不計較個人得失,淡薄名利,依然堅守在育種科研第一線,用汗水和智慧攀登更高的目標。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云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