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朝軍
  為了山村孩子 殘疾身軀堅守教育30年
  敬業奉獻
  河南
  2014年8月
盧朝軍.jpg
人物故事:

  盧朝軍,53歲,登封市宣化鎮蔡溝小學校長。30多年來,他為了鄉村教育事業,用自己殘疾的身軀“堅守”教師崗位,帶著一代又一代孩子實現走出去的夢想。

  15歲當上了“孩子王”

  盧朝軍剛上初中時,當農民的父親考慮到他身有殘疾,為了以后好找工作,就讓他考師范當老師。1976年7月初中畢業,因為身體原因沒被當時的王村公社推薦上高中,盧朝軍很苦悶:“高中都上不了,將來咋考師范當老師?”感覺自己一下子沒了希望。一天晚上,盧朝軍的父親悄悄告訴他說:“支書叫你去學校教學,你干不?”,原來為方便就學,村完小被分成了3所小學,因為缺教師,盧朝軍就被村里選中了。又能當老師了,盧朝軍別提多高興了。

  第二天,生產隊長手指村頭破窯洞對盧朝軍說,學校就設在這里,課桌還沒有,等明天派兩個人整理整理,不能耽誤開學。就這樣,盧朝軍和同事兩人給隊里派的兩個師傅打了20多天的小工,搬磚、和灰、打水泥板、砌課桌、加固門窗。由于年齡小,右腿還得過小兒麻痹,盧朝軍根本干不了這些活,但一想自己要做老師了,這都是份內事。手掌磨了水泡,就咬牙堅持;不會用小車運磚,就一次次用手搬,經過20幾天的辛苦忙碌,破窯洞才看出了點兒學校模樣。

  8月開學那天,盧朝軍換上母親新縫的衣服,來到窯洞教室正式做起了孩子“王”。

  教學之初,各種條件都很簡陋。紙張不足,課本不能及時發放,他就學著自己刻蠟板、油印,把課本一頁頁刻好,再找油印機印刷,及時發給孩子們。教室里沒黑板,盧朝軍就用麻泥在凹凸不平的土墻上打好底,再用水泥摻上墨汁,一點一點抹上去,反復打磨成黑板。冬天窯洞太冷,盧朝軍就央求父親用小車給學生運回烤火煤,父親心疼他,親自把煤和好再一锨一锨端到教室。15歲的盧朝軍則試著自己和泥砌爐臺,如何把爐臺砌好,盧朝軍很費了一番腦筋:比照家里的煤火臺,砌了拆拆了砌,白天上課晚上就點起煤油燈加班砌,他記得第一個爐子用了4個晚上才砌好。家長見教室很暖和,孩子沒受凍,再加上盧朝軍教學很認真,對他的贊許也慢慢多了起來。從1976年到1983年,盧朝軍自己動手先后打了6塊水泥黑板、砌了7個爐臺。

  轉眼3年過去了,生產隊給盧朝軍的還是只有工分,和他一起工作的一位老教師每月能領到7元5角的國家補助,這在當時是個讓人眼紅的數字。盧朝軍的父親曾讓他轉行學醫,盧朝軍卻說:“我剛剛熟悉了教學,孩子和家長也都信任我,我不能丟下他們?!备赣H聽盧朝軍的話有道理,就不再勉強。如果說剛開始做老師是為了生活,那這時盧朝軍堅持做下去則是為了教育事業。

  扎根山村教育 揮灑無悔青春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盧朝軍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那時很少有培訓機會,他就利用課余時間通讀教學理論和實踐書籍,自費參加培訓班,1987年還參加了成人高等自學考試。幾年下來,盧朝軍成了學校的青年骨干教師,小學高低年級語文數學他都能教好。1983年轉為正式民辦教師后,他的工作勁頭更足了,白天上課,晚上自學到深夜。自1981年起,國家每年都招一批民師到師范院校培養深造,盧朝軍深知自己基礎薄、學歷淺,十分渴望這些學習機會,決心自學應考。從1981年到1993年的13年里,他共計參加了13次招考,每次成績都合格,但每年都不被錄取,理由是身體殘疾。殘酷的現實一次次擊碎了盧朝軍的夢想,他痛苦過、彷徨過,但最后還是很理智的想通了:邊自學邊工作,一樣可以提高自己。痛苦過后盧朝軍又很快振作了起來,不僅教學更加認真負責,自學的勁頭也更加刻苦。經過不懈努力,1985年8月,盧朝軍成為教師進修學校的首屆離職進修學員,系統地學習了中師課程,1993年轉為國家教師,他終身做一名老師的理想終于沒有后顧之憂了。

  接下來的20多年里,盧朝軍為了實現一代又一代山村孩子走出去的夢想,用自己殘疾的身軀堅守著清貧的崗位,奉獻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時光。在出色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盧朝軍結合數學教學理論,總結出“重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能力”的數學教學經驗,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過程教學”模式,不僅論文多次獲獎,自己也多次被登封市教育部門評為師德先進個人、先進教育工作者。

  為了山村孩子 情愿堅守

  2004年秋,宣化鎮中心學校領導安排盧朝軍到鎮中心幼兒園負責后勤財務工作,這在很多人看來是個不錯的差事。盧朝軍剛干了3個月,有天蔡溝村支書電話對他說:“哥,咱蔡溝小學需要你,你就舍得離開它?”聽著家鄉村支書半是玩笑半是認真的話語,盧朝軍晚上失眠了:“是啊,蔡溝小學師資缺乏,外地的老師不愿來,自己是本村人,豈能置之不顧,我無論如何不能離開?!北R朝軍就三番五次的找中心校領導,請求批準自己重回家鄉小學工作。

  2013年,盧朝軍又在鄉親們的期盼中擔起了校長重任。盧朝軍深知做這個校長沒那么容易。當務之急是維修校舍,早年村里集資興建的教學樓、辦公樓年久失修,樓頂漏雨、墻體裂縫。盧朝軍多方奔走,在村委領導、中心校的支持下,加固校舍排除險情。其次是改善校園環境。2013年11月,學校聯合村委進行了校園平整,為保證硬化效果,盧朝軍還自己掏了1450元錢請鏟車、貨車拆了影響出行的水泥路。

  2014年1月的一天晚上,盧朝軍正在學校值班,鄰居打來電話說他年近八旬的父親有病摔倒,他交待了工作后,連夜把父親送到醫院,經檢查,是腦梗塞。在醫院照顧父親忙了一夜,盧朝軍想起臨近期末學校很多工作還沒安排,可老人剛住院,病情未穩定,身為長子的他這時離開也于心不忍。沒辦法,盧朝軍就讓妹夫一大早趕到醫院陪護,自己又趕回了學校,值班的同事很是吃驚。就這樣,老父親住院11天,盧朝軍前后就去看了3次。

  在盧朝軍的帶動下,學校老師也是早來晚歸、兢兢業業。他們克服設備、場地、師資等困難,從2013年起為孩子們組織了歌舞、書法、象棋、乒乓球、田徑、美術6個社團,為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地處邊遠鄉村,蔡溝小學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很多,為解決孩子午飯問題,盧朝軍想法辦起了師生食堂,離家遠的孩子、家長打工的孩子再也不用為午飯發愁。對于特困家庭孩子,盧朝軍要求班主任多給以關愛,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心理疏導,關心他們的學習,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失學。

  為了山村孩子,他情愿用自己殘疾的身軀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繼續堅守。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河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