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蘊敏
  從暈血小護士到美麗的“心靈造口師”
  敬業奉獻
  上海
  2014年8月
蔡云敏.jpg
人物故事:

  無法給予生命,但保留病人尊嚴

  如花一般的23歲姑娘小雪,飄然而逝,空留照片上恬淡的笑容。

  爸爸侯立新,已近花甲之年,抹著眼淚卻心懷感恩,“女兒不幸患病,離開了我們;但她有幸遇到蔡老師,她走得干干凈凈,像個天使飛上天,我和愛人知足了?!?

  爸爸口中的“蔡老師”,是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護士、從事18年傷口護理的蔡蘊敏。在小雪生命最后11個月里,蔡老師為她上門換藥、護理傷口84次。風里來、雨里去,最終讓絕望厭世的姑娘,帶著尊嚴和微笑離開。

  臨終時分,姑娘肌膚上幾近愈合的傷口,猶如玫瑰花般,述說著蔡蘊敏的護理之道,“面對疾病,我無法給予她更長的生命,但我可以盡量保留她活著的尊嚴?!?

  片片傷口,渴求尊嚴

  至今回憶起女兒離奇的病,侯立新仍痛苦不堪。

  自大二起,小雪患上罕見的“腹膜假性黏液瘤”,在市區大醫院開了刀,是惡性瘤,傷口反復感染發炎,長不好?!捌鸪跚闆r還可以,肚臍旁長出像果凍一樣的膿,可后來越來越糟,半年里‘果凍’越長越多、越長越大,最后好像十月懷胎?!泵鎸θ绱思植∏?,多家醫院醫生、護士表示無能為力。有好心人推薦:金山醫院蔡蘊敏護士,護理傷口最在行。

  第一眼看到小雪,蔡蘊敏說不出的心疼。姑娘雖與自己女兒年齡相仿,卻因病魔纏身極度消瘦,臉色蒼白、下巴尖瘦,全身最突兀的,就是因病變而膨脹的腹部。而難能可貴的是,她的眼神依舊清澈、堅強。

  “來,讓蔡老師看看傷口?!毙⊙寢寗傄崎_被子,女兒大叫,“等一下,拉上窗簾!”姑娘死死拉住床單、緊咬嘴唇?!袄洗昂?,房間這么暗,蔡老師怎么看傷口呀?”媽媽急了?!安?,我不要!必須拉上窗簾!”姑娘一點兒也不肯妥協。媽媽怎會不知,女兒不想讓任何人看到疾病留下的丑陋印記。這些傷口,曾嚇壞了醫生護士,熏著了周圍病友……

  “怪病”折磨著軀體,更侵蝕著女兒那顆敏感自尊的心。

  但要治病,“看傷口”這關不得不過。沉默凝固了時間,溫柔的聲音打破僵局,“小雪,就按你說的,拉上窗簾?!卑调聍竦牟》坷?,所有人不知所措,直至護士遞來手電筒,才恍然大悟?!靶⊙寢寧臀掖蚴蛛娡?,別人都出去吧?!辈烫N敏聲音不響,卻擲地有聲。手電筒柔和的燈光照投射在小雪身上,蔡老師仔仔細細觀察著傷口、嘴角仍保持微笑。

  “手電筒的光環照在蔡老師頭頂,那一刻,我認定,這是上天為我派來的天使……”當晚,小雪在日記里記下了這位懂她心的好護士。

  一個承諾,守衛尊嚴

  掀開紗布的剎那,早已見慣各種各樣傷口的蔡蘊敏,還是冷不丁一怔。

  近20年傷口護理經驗,蔡蘊敏為鉆研技巧,曾拍下形形色色上萬張傷口的照片,可小雪這樣的傷口,她不曾見到:“腹膜假性黏液瘤”相當頑固,滲液穿透皮膚,不時順著傷口流出,流經的皮膚漸漸腐爛……蔡蘊敏摘下口罩,幾乎是將整張臉貼上去,聞著傷口,神態從容不迫。小雪的爸爸媽媽都愣了:從未有醫生護士這般靠近傷口,她不嫌棄嗎?!

  “若是不聞,我不知道傷口到底危險程度怎樣?!甭?,這個經典動作,蔡蘊敏沿用了十幾年,她解釋,“每種細菌病毒,都有自己的屬性,判斷顏色、氣味,往往提前給了我跡象,再經過進一步檢查,能縮短診斷時間,讓病人早一點接受護理治療?!?

  蔡蘊敏心底有數,小雪的傷口想要完全愈合,幾乎不可能;目前能做的便是阻止傷口發炎,盡量不讓它繼續擴散。這么棘手的病情,卻落在花季少女身上,她的心不免一點點沉了下去,臉上表露的,卻是盡可能輕松,“沒事,傷口只要每天做好清潔,就能長好?!?

  蔡蘊敏像往常那樣,俯下身去,處理起了傷口:一點一點,剔除腐肉、消毒、敷藥、蓋上紗布……一切動作都那么嫻熟、輕盈,仿佛她護理的不是潰爛惡臭的傷口。

  眼見傷口逐漸收攏,小雪卻失約了。

  “小雪已經一個禮拜沒來換藥了?!碑斖抡f起時,蔡蘊敏不由皺起了眉頭。她一路奔到小雪家中,媽媽噙著眼淚述說一切:一周前,女兒身上又增加兩處傷口。每去一次醫院,看著年邁的父親背著她,上下五樓,氣喘吁吁,女兒心如刀割,“連我自己都開始厭惡自己,憑什么還要讓爸爸媽媽為我這個根本治不好的人浪費精力和財力?我沒必要再去醫院了,再也不去了!”

  “傻孩子,你怎么忍心讓愛你的人看到你痛苦呢?”蔡蘊敏摸著小雪的頭,就像媽媽勸任性的女兒那樣,“不就是不想去醫院嗎?我上門來給你換,一樣的?!毙⊙┛蘖?,她沒想到,舉重若輕的一句話,輕而易舉擊碎了她高高壘起的“心墻”。

  生命飄零,尊嚴長存

  承諾看似輕松,蔡蘊敏卻全情兌現。之后的日子里,她成了小雪家中???,一來就是一兩個小時。

  小雪家里,方便女兒下地的低床位,冬日取暖的大功率油汀……這些卻成了折磨蔡蘊敏的物件。長年累月護理傷口,每天8小時幾乎都在彎腰,蔡老師每次彎到極致,給小雪換藥時,背脊都如鉆心一樣疼;寒冬護理傷口兩小時,油汀烘著背,起身時早已大汗淋漓。蔡老師沒有一句怨言,結束這一切動作,她捶了捶背,輕輕整理好衣服,掖掖被子,悄聲說,“換好了,小雪?!?

  如此精心呵護下,小雪的傷口控制住了,可以下床了。天氣好的日子里,姑娘會頗有興致,讓媽媽端出網購的小茶具,幽幽坐在陽臺上,邀請剛來的蔡老師喝一杯;能坐久一點的日子里,小雪找來各種材料,手工制作小玩意兒,送給她本要去當老師的那家幼兒園,憧憬孩子們拿到小玩意兒時的歡樂表情……“有段日子,我覺得那樂觀陽光的女兒,又回來了!”侯立新回憶。

  快樂無法阻止病魔的腳步。11個月、84次上門護理后,小雪的病情還是惡化了,反反復復、低燒不退,緊急入院。最后一次護理傷口,蔡蘊敏處理得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認真。每個細小傷口,她仔仔細細地消毒、敷藥、蓋好,不留一丁點異物。她輕柔地幫小雪翻了翻身,做好局部按摩,看著小雪露出微笑、心滿意足,她才放心離開。

  就在那晚,小雪走了。走前,她寫下《我要在天堂里微笑》,送給生命盡頭的天使蔡老師——

  是您,蔡老師

  用滴滴汗水,抹去我丑陋傷口,喚醒我生命價值

  從此我不再厭惡自己,不再抱怨上天殘忍、命運不公

  感謝您,蔡老師

  在我憤怒絕望時刻,來到我身邊

  用美好心靈,給予我清新潔凈身體

  于是,我要在天堂里微笑

  …………

  面對出國和高薪誘惑,金山醫院國際造口師蔡蘊敏選擇了“留下”

  “金字招牌”凝在個個愈合的傷疤中

  直不起的腰身

  常年低頭彎腰護理,有時換次藥都會大汗淋漓

  隨著直腸癌、膀胱癌等疾病發病率的上升,相當比例的患者不得不將肛門或膀胱切除,在腹部外加造口袋來排泄糞便或尿液,這類病人被稱為“造口病人”。作為造口治療師,蔡蘊敏的主要職責就是替病人護理造口,同時也為一些疑難特殊創口提供護理治療。

  金山醫院門診大廳的蔡蘊敏門診室里,常有一幕獨特風景。問診不是隔著桌子,而是蔡蘊敏坐在較低的椅子上,將患者的傷足輕輕托起放在腿架上,低頭彎腰細看,她面對的,或是因為糖尿病腐爛壞死的腳趾,或是常年不愈的皮膚創傷。診室門外,則總是排著長長隊伍,有新病人的家屬抱怨怎么還沒好,旁邊會有老病人解釋,“蔡老師每個人都要仔細弄的,不要急”。

  她每周一、三、五上午門診,多時每次要看30個病人,每月平均接待疑難患者500人次,每一次都是弓著身子操作,連抬頭時間都很寶貴。因為常年勞累,她的腰有不輕的傷痛,有時換一次藥都會大汗淋漓。也曾有小護士問,能不能把病人的椅子加高、床加高,這樣就可以直著腰處理了?!安∪说姆奖闶堑谝晃?,他們本來有傷,床加高不是又添了不方便”。

  20多年來,她始終與傷口為伴。面對潰爛、流膿和難掩的惡臭,蔡蘊敏的第一反應,永遠是彎下腰、低下頭。2012年7月,換藥室來了一位壓瘡患者,當她打開腰側傷口上的包扎時,在場所有人都驚呆了,新來的小護士嚇得手中藥瓶落地。原來,那傷口上密密麻麻爬滿了蛆蟲,不時蠕動著鉆進鉆出?;貞洰斎盏那榫?,她說,“我從小到大就害怕沒有腳的東西,當時真真切切地體會到頭皮發麻和背脊發涼是什么感覺?!鳖^皮發麻、背脊發涼,依然湊近到一個拳頭的距離,一條一條清理著蟲子,幾個小時過去了,傷口清理完成,清出來的蛆蟲足足66根。

  同樣在這間診室,農村漢子老劉給蔡蘊敏深深鞠躬,謝謝她的治療,更謝謝她為自己洗腳。原來,頭一次來看糖尿病足時,老劉扭來扭去不自在,總想著自己的腳有多臟有多臭??粗鴤诟鉂B出液,蔡蘊敏知道,清理干凈才能幫助傷口避免細菌二度感染,她請助手提來溫水,毫不猶豫說了句“來!我們先幫你洗洗腳!”洗完后再用生理鹽水自上而下沖洗,最后才是敷料治療。就這樣,老劉來一次,蔡蘊敏就幫他洗一次腳,終于當打開紗布換藥看到新生肉瓣的那一刻,老劉眼中噙滿了淚。

  戴不上的口罩

  患者精神上可能“更痛”,治療者要為他們著想

  進了醫院,對醫生、護士的印象,往往離不開大大的口罩。然而,從外院來到金山醫院跟隨蔡蘊敏團隊進修學習的護理部主任小蘭,卻看到了這里“戴不上的口罩”。

  那天,接診時間臨近結束,忽然一股惡臭逼近,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被家屬推進診室。把她抬上治療床檢查后發現,這位直腸癌康復者,因為護理不善,導致造口袋貼合不了皮膚,發生排泄物滲漏的狀況。蔡蘊敏為病人清理創口時,屋里的氣味可想而知。此刻,躺在床上的病人不安地扭動著,緊閉著眼滿臉羞愧。蔡蘊敏見狀,馬上脫下口罩,俯下身柔聲安撫著。與此同時,在一旁打下手的兩位護士也脫下口罩,微笑著平靜嫻熟地協助處理。小蘭一呆,也默默地摘下口罩。事后她問同事,你們每次為造口病人換藥,都規定不戴口罩嗎?

  “不,沒有規定,是我們自愿的?!毙∽o士說,只要不是診療規范規定必須戴口罩的項目,我們都不戴。蔡老師總是說,患者傷口已經感染、潰爛,那么他們必定同時承受著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后者甚至將可能“更痛”,作為治療者,更應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她還常會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當著病人的面拿手掩住口鼻,這是對他們的又一次打擊。

  漸漸地,小蘭知道了口罩戴不上的另一個原因。每一個傷口,蔡蘊敏還要湊近認真聞,旁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惡臭,在她看來也是判別病況的重要依據。原來剛開始傷口護理工作時,她曾看到有位外科醫生每次碰到傷口都要聞一下,追問才知道,若按檢驗常規手段,判斷引起感染的細菌種類需要足足5天,但如果經驗豐富,僅憑氣味加上觀察傷口性狀,就能初步判別,盡早用藥。蔡蘊敏把這個絕招學過來,又根據自己的摸索發展出更加完善的“鼻子檢查法”,希望能以此減少抗生素用量,縮短傷口愈合時間。

  對業務的鉆研、對病人的呵護,正是這滿滿的心意推動著蔡蘊敏從菜鳥護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國際造口師。1987年進入金山醫院,蔡蘊敏輾轉多個科室,最終定崗于外科門診換藥室。2007年,蔡蘊敏獲得了去杭州邵逸夫醫院培訓機會,系統學習造口、疑難傷口的護理知識和技術。培訓結束,刻苦勤奮、經驗豐富的蔡蘊敏成績非常優異,深得導師胡宏鴦的賞識。

  2008年3月,上海舉辦首屆國際造口師培訓班,面向全國招收的首批學員僅有12個名額,全國報名的包括蔡蘊敏在內有13人,而她并不滿足“來自三甲醫院、英語必須過關以及35歲以下”等3個條件。在導師的力薦下,蔡蘊敏“破格”進入培訓班,最終如愿通過考核。

  不后悔的選擇

  “我離不開醫院,這里需要我,病人需要我”

  作為上海僅有的幾位還在護理治療一線工作的國際造口師,蔡蘊敏出名了,“誘惑”也來了。上海多家三甲醫院向她伸出橄欖枝,有的還許諾管理崗位;2009年北京一家獵頭公司代表一家歐洲知名企業來“挖角”。直到現在,幾乎每年都有類似情況發生,其中一家美國公司開出優厚條件,承諾只要她點頭,立刻送她出國進修。

  離開,蔡蘊敏并非沒有心動過。盡管贏得了諸多聲譽,可囿于現有機制,蔡蘊敏的職稱還是普通護士,比起投入的心力,收入實在不算高。多年高強度的工作,她的腰、心臟都留下疾患。

  更令她動容的是,自己的家庭付出良多。幾年前,正值女兒進入市區學校讀高中。由于身在外地深造,只能由丈夫和公婆陪伴女兒。蔡蘊敏說,那時女兒的胃不好,每天早上都會嘔吐,自己作為醫護人員,卻照顧不了女兒,內心特別難過。而就在去年,一直給予大力支持的丈夫,因車禍不得不截肢,更需要她花更多時間陪伴。

  留下,同樣有沉沉的砝碼。4年前,院里為她成立了專門的護理組,讓她以護士的身份,參與到醫生會診中。幾年來,“蔡蘊敏傷口、造口護理組”治療了疑難傷口近萬人次,參與院內外傷口護理會診2000余次。因為造口護理對消毒的要求不算太復雜,蔡蘊敏團隊也主動向病人家屬傳授基本的消毒方法,服務無力負擔就診費用的病人。她更忘不了,有位病人家屬,當得知自己要短暫離開醫院去進修時,沖進護理辦公室焦急挽留的眼神。

  最終讓蔡蘊敏下定決心的,是導師的兩句話,“你到外面去干什么?你在這里能干什么?”或許到了醫院管理崗位或者外企培訓崗位,工作可以輕松些,但這些崗位都是可以被代替的,而在金山遠郊,為更多病人治療傷口,或許才是更加不可被替代的?!拔蚁肭宄?,現在,我是離不開金山醫院的,這里需要我,病人需要我?!边@就是蔡蘊敏的回答。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上海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