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
  寧讓身體透支也不讓工作欠賬的好干部
  敬業奉獻
  江西
  2014年6月
6.jpg
人物故事:

  曾建,男,1956年出生,生前為江西省吉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第一副院長。

  2014年2月23日21時16分,曾建因連續忘我工作,積勞成疾,不幸病逝。3月7日,中共吉安市委作出《關于開展向曾建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并追授曾建“一心一意為百姓黨的好干部”榮譽稱號。4月15日,江西省委副書記尚勇同志受省委強衛書記的委托,專程看望慰問曾建的家人。5月,曾建被推選為江西省“龔全珍式好干部”典型。江西省委號召全省黨員干部向曾建同志學習。江西省委組織部追授曾建為“全省優秀組工干部”。曾建的先進事跡感動了社會各界,在贛鄱大地廣為傳頌,井岡兒女都紛紛向曾建同志學習,以曾建為標桿,見賢思齊,爭做黨的好干部?!督魅請蟆?、人民網、央廣網等多家知名媒體紛紛聚集報道曾建同志的先進事跡。

  寧可讓身體透支,也不讓工作欠賬

  敬業,是曾建給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曾建常說,“我沒有什么其他愛好,就是喜歡工作”。工作早已融入他的生命,成為他人生最大的樂趣。因為熱愛工作,他從未有過完整的周末和清閑的假期,加班加點是他工作的常態。

  曾建在任市工信委主任不到一年時間,全市700多家規模工業企業他跑了個遍,把情況摸得清清楚楚。他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工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在他任市工信委主任的五年多里,全市工業總量翻了兩番,在全省的排名前移了三位,吉安市年年榮獲全省工業年度貢獻獎。

  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期間,他想盡辦法,破解企業用工難、引進高層次人才難兩大難題,開辟了吉安人才工作和就業工作的新路子。

  2012年12月中旬,曾建率隊遠赴遵義、貴陽等地洽談勞務合作事宜。凌晨3時上火車,兩天兩夜吃泡面、啃面包,由于奔波勞累,加上身體有病,曾建下火車、上樓梯時都難以喘氣,臉色發黑,同行的同事都心疼不已,都勸他在賓館好好休息半天,可第二天一早,曾建又“精神抖擻”出現在勞務合作協議的簽字現場。

  2013年12月,為解決市里人才緊缺的問題,曾建又不顧嚴寒體弱,帶隊到廈門大學召開專場的人才招聘會,他參與現場簽訂協議達223人次。招聘會后又開推介會,推介會的現場設在學生教學樓的五樓,沒有電梯,曾建只能從1樓爬到5樓,每走二層他都要停下休息一會兒,才能艱難接著往上走,一直到5樓等學生進來??删驮谕平闀磳㈤_始的時候,曾建接到學校黨委楊書記的電話,想了解吉安招聘情況,曾建二話沒說,又下樓去楊書記那里匯報情況。匯報完之后,他不顧疲勞又爬到5樓推介會現場。當他一步一步艱難地爬上5樓的時候,整個臉都變黑了,站在那里久久喘不過氣來,在場的同事都爭著去扶他一把,他擺手不讓,頓時,有的同事忍不住的流下了眼淚。

  曾建參加工作四十年來,工種在變,職務在變,但他敢于擔當、追求完美的品格始終沒變。今年1月28日,市委宣布他兼任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第一副院長。第二天,他就出現在學院,快速進入“角色”。不少熟悉曾建身體狀況的人紛紛勸他:“你都已經58歲了,學院的籌建工作千頭萬緒、紛繁復雜,這么辛苦,你又何苦呢?”曾建仍主動接受了2月14日向省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作專題匯報的重任。為了爭取匯報能夠一次性通過,確保今年秋季正式招生的目標如期實現,曾建隨即投入到緊張而有序的籌備工作之中。正是這段時間,他常常感到肺部隱隱作痛,妻子催他趕緊去醫院看看,他說:“現在是學院申報的關鍵時期,等忙完這陣再說?!彼滋靵淼綄W院建設現場了解情況,晚上在家里準備材料,一直忙到除夕。春節期間,別人都在拜年走親戚,他卻在家反復審閱一本10萬字的厚厚匯報材料。大年初三,他又提前上班,加班加點修改完善申報材料,整個材料他改了一遍又一遍。

  省高評匯報會上曾建要主講一個10分鐘的PPT,他對自己承擔的PPT講解任務,更是一絲不茍,力求完善,他修改了許多遍,才最終定稿,開始試講。2月13日晚上,曾建在家里反復練習,一遍又一遍,一直到深夜才睡。第二天早上7:00從家里出發,行程2個多小時到達南昌后,就帶著同事直奔會場,預講PPT,結果超時1分鐘。中午,在附近賓館的鐘點房休息時,曾建還在練習。他說,一定要壓縮這多出來的1分鐘。下午的評審會上,曾建的匯報精彩、到位,博得了與會專家的交口稱贊,最終以96%的高票通過評審??捎姓l知道,他其實是一直忍著肺部的疼痛來完成這一切的。 2月2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吉安市設立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填補了吉安在全省設區市中唯一沒有高等職業學校的空白??墒?,為學院申報費盡心血的曾建,再也無法體會到這份喜悅。

  把百姓捧在手上,將民生系在心間

  “行一時易,行一世難”??稍ㄗ龅搅?,他的一生,刻滿“為民”、“奉獻”。曾建常說:“我們做的工作,如果不能讓百姓滿意,那就是我們的失職”。

  曾建是個閑不住的人,他經常說:“一日無所為,三日睡不安;兩天不下鄉,心中??只?,總感覺心里不踏實”。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最常做的事就是下基層。

  他在峽江擔任縣委副書記六年來,在他的車上永遠放著四樣東西:毛巾、草帽、解放鞋、雨鞋。這些物件,陪伴他走遍了峽江的100個行政村和1000個村小組。在他的手提包里,始終裝有四件東西:工作手冊、民情日記、峽江地圖和手電筒。每到一個村組他都不忘用鉛筆在地圖上做出圈注,同時又在民情日記本上做好記錄,走訪了哪些村組和農戶,發現了什么問題,解決和落實情況等等,他都要詳細記錄。他調離峽江時,工作人員數了數他的民情日記和工作筆記就有60多本,那張早已泛黃的峽江地圖上,所有的村組都用鉛筆作了圈注,密密麻麻。

  他下基層,到的最多的是偏遠村組,訪的最多的是貧困戶和老黨員,問的最多的是群眾的生產生活。峽江縣馬埠鎮最偏遠的綿豐村,距離圩鎮二三十里,坐落在深山坳里,他翻山越嶺一路步行進去,直到夜里8點多才打著手電筒出來。

  有一年,他在峽江調研水利冬修時了解到,萬寶水庫水渠常年沒有清淤,嚴重影響灌區4個鄉鎮的農業生產。曾建立即召集沿線鄉鎮領導,從下游一直走到上游水渠出口。20多公里長的水渠,他從早上7時30分一直走到下午4時30分,連續步行近10個小時,回來后脫下解放鞋,他的一雙腳早已磨出了血泡,在他的協調下,水渠很快得到了清淤,當地農民無不叫好。桐林鄉廟口村是曾建在峽江最后走訪的一個村,當得知該村還未能通電時,他主動深入該村解決用電困難。至今,村民們仍記得這位送來光明的好領導。當年,曾建調離峽江到市里上任時,得知消息的當地百姓自發買來鞭炮沿街送行。

  曾建喜歡與老百姓打交道,老百姓常把他當親人。他下鄉時總有許多村民紛紛攏過來向他打招呼,熱情地邀請他去家里吃個便飯,嘗嘗自家新收的花生、桔子等。曾建常常感慨地對身邊工作人員說:“你看我們的老百姓是多么純樸,我們只是為他們做了這么一點點應該做的事情,他們對我們就這么樣的貼心貼肺,你說,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

  “好好工作”四個字,用曾建的話來說,就是“用責任心做事,用良心做事”。

  2008年全國出現罕見的持續雨雪冰凍災害,為了保供電,保企業,曾建帶隊搶修線路,扎進遂川縣、萬安縣的大山中,一進去就是大半個月。妻子希望他回家拿點衣物再去,曾建說:“電話線桿都倒了,線路全部中斷,山區的老百姓用不上電,我怎么能離開!”后來,他在山里累得直咳血,同事又勸他回家,他還是不肯。他說:“供電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企業生產,關系到江西整個南大門的用戶,線路不通,我決不下山!”他一扎大山就是大半個月,回來時整整瘦了一圈,臉色蒼白,一身疲憊,大家都很心痛,可他卻笑笑說:“沒事!”

  在市人社局工作期間,作為局長的曾建深感責任重大,他時常叮囑大家要時刻牽掛老百姓的冷暖。他經常深入園區企業了解企業用工情況,為返鄉農民工就業排憂解難。每一次大型招聘會,曾建必到現場,甚至親自幫助農民工介紹工作。不少接觸過他的農民工都說:“曾局長沒有一點官架子,就像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朋友,時時為我們著想?!眱赡陙?,他通過組織招聘會為企業招工3.8萬人,培訓就業人員1.4萬人。

  對群眾飽含深情,對親人卻近乎“無情”

  在曾建58年的生命歷程中,他有幾個綽號:同事稱他為“曾克思”、“曾夫子”,家人叫他“曾干部”。單位同事和他的親友都先后領教了他的“認真”與“嚴格”。有人曾半抱怨半開玩笑地說:“曾主任,要求那么高干嘛,差不多可以了吧”。他嚴肅地批評道:“我們要對得起這份工資,在其位就要謀其政”。擔任縣級領導干部近20年,他從不利用職權為自己謀求一己之利。

  2010年,曾建被查出患有結核病。那年,他幾次陪同領導到南昌、北京匯報工作,爭取項目。有一次,在北京幫助井岡山卷煙廠爭取異地改造項目時,他累得差點暈倒,市領導見狀,便要他留在北京,好好檢查一下身體,但他卻說當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能擔擱,以后有空時再來檢查吧,自己堅持當晚就陪同市領導趕回了吉安。

  曾建四兄妹中,弟弟下崗多年,現是一名臨時保安人員,弟媳沒有工作,曾建沒有幫他再安排工作,只是一直在生活上接濟、幫助。后來,大妹妹也下崗了,在農貿市場賣菜,連個固定的攤位都租不起,只是擺個地攤,日曬雨淋。有一次曾建下鄉調研剛好路過農貿市場,看到妹妹泥一腳、水一腳,渾身濕漉漉的,曾建心情很難過,背著旁人偷偷地“揉”了“揉”眼睛。

  弟弟當保安,大妹妹靠擺地攤賣菜為生。這些,都似乎與曾建的“領導”身份極為不符。在不少人眼里,人社部門算得上是個“油水”部門。曾建作為人社部門的主要領導,如果他想安排人進一個單位,是比較容易辦到??墒聦嵣?,曾建從不做這種事情。一次事業單位招人,妹妹想要哥哥幫忙打聲招呼,被曾建拒絕了。他很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說:“有考試你就去,我不會幫你說,你也知道,不管我怎么出面,人家都會說哥哥給你走了關系,開了后門呀?!边€有一次,有位親戚希望曾建幫忙安排一個崗位,也被他擋了回去,“你回去看看,我妹妹還在賣菜呢”。自此,再也沒有親戚來找曾建辦事。

  2011年的一天,曾建老家來了五六位長輩,想讓他尋個項目資助一下,重修曾氏宗祠。曾建卻說:“修祠堂,要錢就大家湊,沒錢就先不做。如果是建學校、修路這些公益事業,我肯定會想辦法幫你們爭取項目,修祠堂,我怎么能占用項目資金呢?”最終他沒動用公家一分錢,個人捐贈1000元。

  老家的一些親友都說曾建“不好說話”。每次他回老家,有的親友罵他:“你都不記得自己姓什么了!”可不管親友怎么罵他“無情”,對待親友,他還是很重感情的,雖然從來不動用手頭上的權力,但只要知道親友有人真的生活困難,他都會去看望他們,自己掏錢幫助他們。

  清白做人,不謀私利,是曾建一直以來的行為準則。他常常告誡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對他們“約法三章”,一是不準搞特殊化;二是不準在外打他的旗號;三是不準收受土特產和禮品。下基層調研到老鄉家吃飯,曾建每次都主動按標準交納伙食費,并要求隨行人員一同交。好幾次他累得住進了醫院,在病床上不忘反復叮囑司機和工作人員,不能告訴其他人,每次一打完點滴就回到家里,有些實在礙于情面沒有當場拒收的慰問金,出院后,他都一定會寫上感謝信,夾到慰問金里,分文不收,全部退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曾建是井岡山精神、蘇區好作風澆灌培養起來的焦裕祿、龔全珍式的好干部。他為了工作耗盡全部心力,以鐵骨忠魂踐行了錚錚誓言,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具有時代精神的敬業之歌、奉獻之歌。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江西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