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
不忘初心誠信為本 守護百年品牌傳承“古早味”
誠實守信
福建省
2020年9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說起“芋包嫂”的故事,廈港人都能如數家珍。從挑扁擔走街串巷售賣到店面經營,“芋包嫂”走過了近百年的歷程。

  發展三代,傳承味不變 

  上世紀20年代,李文忠的爺爺挑著擔子沿街叫賣起芋包,從鼓浪嶼賣到黃厝,整個廈門港的人都吃過他做的芋包。后來,奶奶嫁給爺爺后也開始學起做芋包,每天起早貪黑靠賣芋包養活八個孩子,年復一年,奶奶做芋包一直做到八十歲,于是有了“芋包嫂”的稱號。后來交給兒子兒媳經營,一代傳一代,現在已經傳承到第三代了。

  金新街11號是李文忠的祖宅,也是“芋包嫂”的發源地。后來,由于成功大道拆遷,李文忠將店面遷到了大學路。2013年,退休后的李文忠從母親那接手了店面,成為“第三代芋包嫂”,雖然店面遷移,但味道一直不變。為了留住爺爺傳下來的手藝,還有奶奶守護一生的名聲,李文忠堅信要做有文化、有情懷的店。

  “洋文化”沖擊,誠信為本、品質為上 

  近幾年,商業大潮席卷廈港,一些帶著“洋文化”的咖啡館進駐,沖擊了李文忠的傳統特色小吃店,年輕人貌似更能接受意大利面等“洋小吃”,來店里吃芋包的大多數是中老年人,或者來體驗嘗鮮的游客,本地年輕人則相對較少。

  為了‘老字號’而經營,李文忠堅信食客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老字號,開門做生意最大的誠信體現在好食材上。芋包的制作需要十余種食材,主要的食材有五種:檳榔芋、腌制過的筍干、豆腐、蝦仁、瘦肉,他堅信只有用本地食材才能做出本地味道。每天李文忠都會到菜市場去采買最新鮮的食材,做芋包是很花時間和心力的事。這種蒸籠制品講究新鮮,都得當天做當天賣。芋包嫂不止賣芋包,還有燒肉粽、魚丸湯、扁食湯、沙茶面等廈門特色小吃。店里小吃眾多,價格都是非常親民。在商業氣息越來越濃、店租越來越高的沙坡尾,能夠讓游客、在地居民吃到價格親民、地道的廈門老字號小吃,這是李文忠一直在堅守的。

  三代“芋包嫂”的傳承,積攢了不少固定顧客 

  讓李文忠最高興的事就是看見家長帶著孩子來吃芋包。他希望下一代能夠守住這份情懷,接手他的手藝,把芋包一直做下去。盡管現在經營壓力很大,每天經營14個小時很辛苦,但李文忠依然堅持純手工做芋包,“我就是要傳承匠人精神,讓廈門小吃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從早上八點開始經營直到晚上九點半打烊,一整天食客都是絡繹不絕。拖家帶口、祖孫三代來吃的客人,多半是從奶奶輩就開始光顧的。在沙坡尾從五十年代挑擔賣芋包到現在,一說起廈門港芋包嫂,老廈門人沒有不知道的。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都是從小吃到老。這群人每周都會固定幾天來這回味兒時的味道。

  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有責任守護“古早味” 

  芋包嫂之所以能夠得到客人的喜愛,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味道,更因為這是一家很溫情的小店。白天來這里的年輕人居多,晚上則是中老年人,一家人帶孩子的居多,很多人都是???。陳文忠看到他們時常常會寒暄幾句,客人離開時會說:慢走,謝謝。而這家小店做的不僅僅是這些。進店的80歲以上老人都可以半價、90歲以上老人可以免費來吃芋包。遇到家庭困難的居民,李文忠總是會為他們減免一些費用,他說雖然做的是小本生意,但他覺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出一些自己微薄之力,能夠幫助別人他覺得很開心。

來源:福建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