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應珍
“百歲筆工”的傳承與堅守
誠實守信
浙江省
2020年8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沈應珍,女,192146日出生,善璉鎮卜家堰村東山莊自然村人,自1934年學習制筆到現在已經有86年之久。一輩子都在和湖筆打交道,沈應珍的人生儼然和湖筆息息相關,她是湖筆歷史發展的見證者,是一門傳統技藝的傳承者,更是“講誠貨真”的踐行者。沈應珍一生熱愛湖筆事業,直至現在,依舊努力踐行成為湖筆技能的發揚者、傳播者、守護者。

  信守父輩諾言,“天賦”少女的湖筆傳承路

  “小時候我就很喜歡看家里人做筆,書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我就去看他們做筆?!蹦樕蠝羡钟畹睦先思倚χ_玩笑,精神看著倒是挺好。

  沈應珍家五代做筆,孩提時代,她就喜歡仰著頭看著祖輩麻利地坐在水盆前制作湖筆,瞅著瞅著不小心就看入了迷。在那個時代,有技藝才能端得住飯碗。技藝超群,這飯碗才能捧牢。沈應珍從10歲就開始接觸制筆,12歲開始正式學習水盆工序,最早的老師便是自己的母親。她還記得,搬著小板凳坐在水盆前的第一天,就看見了父親不同于以往的嚴肅表情,他語重心長地對自己說:“做筆,雖然是糊口的技術飯,但更是我們當地的一個特色,做筆貴在堅持,要坐的??!今天開始,你不僅要學會,更要堅持,守住這門手藝,傳承下去,發揚發光!”

  只有12歲的她,似懂非懂地回答了父親:“我會好好學,將來還要教很多很多人”。一句簡單的承諾,她用了一輩子去踐行。沈應珍養育了四個女兒,四個女兒都子承母業,并先后收徒10余人。女兒們得到她的技能真傳后,又開始傳授給別人,徒子徒孫共計20余人。截止目前,孫輩中有兩人經營著湖筆事業,與湖筆相守的這段漫長的歲月中,沈應珍從未忘記過自己的那句承諾。

  “我哪道工序都能做?!闭f起這句話的時候,沈應珍臉上的表情有些驕傲。也許是從小耳濡目染,也許是骨子里就刻著湖筆的“基因”,沈應珍在制筆的學習過程中,表現得十分出彩,如同自己的名字一般,是顆“應運而生的珍寶”。她極有天賦,但更多的是自己肯下功夫、不怕吃苦。千萬毛中揀一毫,湖筆制作工序繁多,有八道大工序128道小工序,一個筆工終其一生往往只能熟習掌握1-2道大工序,制成一支筆需要數人流水作業方能合力完成。但沈應珍不服輸,水盆是湖筆制作中的開始,也是最辛苦的一道工序。當時,沈應珍一年四季雙手都浸泡在水里,冬天看著紅腫的雙手,她絲毫沒有退卻,反而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十八般武藝樣樣學會,就這樣耐著性子,在水盆里泡了四五年,在學會水盆工序后,沈應珍覺得自己不該止步于此,開始向祖父、父親學習擇筆,每學一門技能就要三五年光景,秉著“技多不壓身”的喜悅,后來她又學習了結頭、裝套,日后逐漸成為了一名為數極少的各道工序都能操作的制筆工,被同仁稱為“一朵羊毛成支筆”的能手。

  沈應珍的女兒說,以前他們這兒有批湖筆,當時擇筆工序做得不好,差點都返工重做了,沈應珍一去,全救回來了,當真絲毫不辜負這番美名。

  新中國成立后,沈應珍成為了互助合作性質的善璉湖筆聯銷處管轄下的筆工,后進入善璉湖筆生產供銷合作社至湖筆合作工廠,期間,她一直是含山湖筆廠的主要技術骨干,長期從事關鍵崗位羊毛料的“搭料”工作,以及對青工的指導工作,后來成為了技術副廠長,嚴格把控湖筆質量關,為該廠的初創及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講誠貨真 幾十年如一日的鄭重

  在小輩們的眼中,沈應珍不僅是慈祥的母親、祖母,更是他們嚴厲的老師。沈應珍生活中艱苦樸素,每次見她都是一身洗得干凈的舊衣,但她對待工作勤勤懇懇,每次談到制筆,眼中依舊忍不住流露出光芒。她直至1999年79歲才退休,告別單位回到家中。2005年左右,當時很多制筆工人開始從湖筆廠出來單立門戶,沈應珍的兩個孫子也躍躍欲試,80多歲的她思慮再三,把兩個孫子叫道跟前叮囑;“自己干可以,我給你們把好質量關!我們這里的湖筆重在選料,要是料沒選好,名聲就沒了,心正筆亦正!”

  乖巧的孫子深知祖母的用心良苦,在開業后不久,就把祖母接到店里,開始了質量監督員的工作,沈應珍架上眼鏡、拿起擇筆刀,看上去精神勁并不比年輕人差。有一次,店里來了客人,看到頭發花白的沈應珍坐在那里擇筆,心生好奇,上前詢問,當被告知,這些湖筆出自這個“監督員”之手后,立馬下了一個大單!

  “我兒子店里的湖筆是‘湖筆一條街’上質量最好的?!鄙驊涞呐畠盒χf道。如今,沈應珍年紀大了,雖然精神還不錯,但在工作時難免有些力不從心。不過,她仍然沒有放棄對孫子的“監督”,由于是自己家的品牌,自產、自檢、自銷,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沈應珍知道,只有嚴格、鄭重地對待每一支湖筆的制造,才能打響知名度,才能把自家的招牌掛得越來越高。因此,經營筆店的孫輩們也依舊不厭其煩地從做好的湖筆里抽樣拿過來給祖母檢查。沈應珍的女兒也時常被她“監督”著制筆,湊在水盆邊的臉雖然早已沒了少女模樣,但眼里流露出的那份愛與向往卻還是一如往昔般熱烈。

  沈應珍眼睛有些花了,雖然看東西不是很清楚,但對于湖筆的敏銳度還是一如從前,她用指腹劃過筆桿就知道打磨的程度夠不夠,捻過筆尖就知道擇筆的工序夠不夠火候……這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更是跨越一生的默契與守候。

  三顆心 堅守了一世紀

  一顆初心、一顆匠心、一顆黨心。沈應珍懷揣著這份的對湖筆的熱愛,跨越了將近一個世紀。

  沈應珍,1921年生,今年虛歲正好一百歲。1987年,沈應珍在含山湖筆廠支部入黨,作為一名黨員,老人家雖然現在腿腳不便,黨會是去不成了,但還總記得叫人捎去黨費。這次疫情期間,沈應珍也惦記著捐了款。

  從10歲開始對制筆的癡迷,到百歲也依舊難以忘懷的熱忱,沈應珍始終懷揣著對湖筆的一顆初心,有人制筆是為生計,而她做筆更添了一份熱愛。沈應珍的人生軌跡就像以湖筆繪就的美好畫卷,每一筆都走得濃墨重彩、墨香滿溢。

  沈應珍的女兒說,自己從13歲左右開始就跟著母親學制筆了,手把手地教,嚴格地教。沈應珍秉承著質優貨誠的原則,每一支筆都要經過仔細的檢查。這份習慣持續到了現在,沈應珍的孫輩說,自己店里剛開張的那幾年,沈應珍就是位“??汀?,隔三差五地就過來做個“突擊檢查”,如果做的不好,就要被數落一通?,F在祖母因為行動不便,來的次數雖然少了,但只要見著孫輩了,還是免不了苦口婆心的一頓教育?!耙欢ㄒ龅截浾鎯r實!”這是五代制筆之家的生存要求,更是為人處世的原則。

  一顆匠心、一句話、一門技藝,就這樣悠悠地邁過了百年歲月,從一個懵懂少女傳承給了她的每一位后代。這位百歲老人,用自己制作的湖筆,書寫著“講誠貨真”的家族故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湖筆的“三義四德”,一生奮斗和執著堅守,給湖筆制作藝人們巨大的鼓舞,充分發揮出榜樣作用,堅定湖筆發展之路,善璉湖筆終將迎來它輝煌的明天。

來源:浙江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