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邦
88歲老黨員安葬守護烈士墓19載
誠實守信
云南省
2019年5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在富源縣古敢水族鄉補掌村委會東格村,有三座烈士墓,烈士墓周圍被打理得井井有條,前面砌起了圍墻,栽了很多樹和花,墓碑前的地磚清掃得干干凈凈,墓碑上鮮紅的五角星格外顯眼,這一切都是東格村村民吳應邦的功勞。

  現年88歲高齡的吳應邦,身體健康,精神矍鑠,言談清楚,思路清晰。談起三位烈士,吳應邦老人顯得有些難過。1949年,他和大哥吳慶邦一起參加革命,同年,大哥在執行任務時不幸犧牲,大嫂和他把大哥的尸體偷偷運回來,埋在東格村頭,不久大嫂也因傷心過度離開人世,沒有留下一男半女,大哥犧牲是年僅22歲。和大哥一起犧牲的還有貴州的楊國安和馮元云,因離家遠,犧牲后被就地草草埋葬。大哥犧牲以后,吳應邦退伍回家照顧家庭。

  2000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吳應邦老人組織家人把烈士楊國安和馮元云的遺骨遷來和大哥吳慶邦安葬在一起,這三位曾經的好兄弟歷經40多年的分別終于得以團聚,從此,吳應邦老人及其家人把楊國安和馮元云當作自己的親人。他和家人商量,大哥無兒無女,另外兩位烈士的親人遠在貴州,以后要把三位大哥的墓好好管理起來,每年要給烈士們上墳理土,一晃就是19年。為了找到兩位烈士的親人,吳應邦和弟弟靠僅有的一點點信息,不遠千里到貴州楊國安和馮元云的家鄉,歷經千辛萬苦找到楊國安和馮元云的親人,把烈士們的情況告訴他們,讓烈士的親屬知道自己的親人如今身在何處,讓他們找到了寄托哀思的地方。

  按照當地的風俗,每年大年初二,吳應邦老人都會帶著兒孫給三位烈士拜年;正月十四供水果、糕點、上香、燒紙;清明節掛紙、供飯。這些習俗,每年必不可少。年年上墳,所有的祭品都是三份,甚至連三座烈士墓前點香用的瓶子都是一樣的。從吳應邦家到烈士墓要走一段很陡的山路,每次去看三位大哥,吳應邦老人都要帶把鋤頭,一來為了防止路滑摔倒,二來可以給三位大哥的墳上添點土。吳應邦老人年紀大了,出行兒孫們不太放心,兒孫們勸他不要經常到烈士墓去,沒有人照顧他,怕他摔倒。但是只要一有時間,他總是一個人獨自上山,去看看三位大哥,和他們說說自己的煩惱和幸福,修修墳上的草,有時會帶點樹或者花到墓前栽,給大哥們的墳上培培土,擦擦墓碑上的灰塵,掃掃墓前地磚上的泥土,每年還有給墓碑上的五角星上一遍紅色的油漆。他說,三位大哥為了革命犧牲,當年條件艱苦,沒有過過什么好日子,現在他能做的也只有這些。吳應邦還經常給學生們講大哥和另外兩位烈士的英雄事跡,教育他們不忘英雄們的舍身付出,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勤奮學習,報效祖國。

  吳應邦是位老共產黨員,曾經在村委會任過職。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熱心公益事業,時時處處以身作則。每年繳納黨費,他總是第一個交,而且是盡他最大的努力。補掌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吳飛邦說:“根據《黨章》的規定,農村黨員每年只需繳納黨費2.4元,但是吳應邦老人有時候交20元,有時候交25元,有時候交30元。我們都勸他,他年紀大了,不要他繳了,如果要繳,也按照農村黨員的標準繳納。但是吳應邦老人卻說,他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他還是一位共產黨員,只要他還活著一天,就必須繳納黨費,而且會根據自己的情況盡可能多繳納?!痹诤蛥菓罾先私徽勚?,當提及他繳納黨費一事,他卻連連搖頭,說自己作為一名黨員,還做得不夠。自己年紀大了,有很多事情想做也做不了了,本來想給鄉親們修條上山的路,剛剛把毛路砍出來就挖不動了,只能靠繳納點黨費為共產黨做點微不足道的貢獻。

  吳應邦老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無悔的承諾:只要自己活著一天,就會把三位大哥的墳墓管理好,而且自己的子孫后代也會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兩位烈士。他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誓言:永遠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

來源:云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