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江
古稀老人辛苦勞作10年為去世兒子還債
誠實守信
江蘇省
2019年4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簡介:潘德江,男,1943年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射陽縣新坍鎮橫港村村民。

  事跡簡介:上世紀80年代,時任村主任的潘德江積極帶領全村干群干事創業,把一個經濟落后的村發展成聞名蘇北的長毛兔養殖特色村。2009年,潘德江的兒子罹患肝癌,為了給兒子治病,他不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還欠下了21.5萬元的外債,兒子最終因病情惡化病逝。面對巨額的外債,潘德江在悲痛之余毅然挑起還債重擔,他謝絕了鄉鄰及親友的資助,不辭勞苦地掙錢還債。截至目前,潘德江已還清為兒子治病欠下的所有債務。他堅持為子還債的誠信之舉,生動詮釋了“信義”二字的真諦。2016年潘德江被評為第三屆“最美射陽人——最美道德模范”,2017年二季度被評為“鹽城好人”,同年12月份被評為鹽城市第五屆道德模范,2018年獲評鹽城市“最美誠信人物”。

  數九隆冬,寒風凜冽,在蘇北黃沙港畔鹽城市新水源地及引江工程射陽支線鋪管還土現場,有一位滿頭白發、埋頭揮土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真情感動鹽阜大地,視誠信比命重,堅持10年打工掙錢替子還債的農村老黨員潘德江。

  曾經的“領頭雁”

  1943年2月,潘德江出生在黃海之濱的鹽城市射陽縣新坍鎮橫港村貧苦家庭之中。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年少時他就懂得替父母分憂,勤勞擔當,好學上進。1963年初中畢業,早就夢想著參軍報國的潘德江響應祖國號召,報名應征接受挑選,如愿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他在部隊刻苦訓練,屢獲嘉獎,并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68年冬,服役已滿5年的潘德江聽從命令,毅然退伍回到偏僻閉塞的家鄉新坍鎮橫港村當起了農民。部隊特殊“大熔爐”的錘煉,讓潘德江身上有著一股認真執著的氣質。1971年,在眾多干群推薦和上級黨組織培養下,他從擔任大隊民兵營長干起到后來走上大隊長、村委會主任崗位,一直是鎮里的佼佼者。

  任職期間,他針對原未合并之前的港口村田塊零碎、高低不一、不利耕種、非旱即澇的現實,組織發動村民連續多年平田整地、開河治水,將全村1800多畝土地基本建成了“條田化”。上世紀70年代末,為能因地制宜幫助村民增加收入,他冒著被劃為“走資派”的風險,帶頭搞飼養,并號召大家發展多種經營。從外地引進長毛兔回來讓村民繁殖飼養,長毛兔存欄最多時達到近10萬只,使港口村一度成為遠近聞名的“毛兔之村”,同時,港口村還是全鎮生豬、圈雞飼養大村,多少人家憑著毛兔及畜禽收入蓋起了新房,添置了電器。

  90年代初,已主動讓賢退出村主任崗位的潘德江沒有忘記自己是名黨員、退伍軍人,不僅帶頭繳納“兩上繳”,而且還積極協助村兩委會開展工作,努力幫助村鄰之間化解各種矛盾。他敢于創新、勇于探路,在自家責任田條溝上成功搞起兩岸梨樹、溝上牽瓜、溝下養魚的立體種養增收模式,縣、鎮先后到他家召開現場會,成了鎮內外學習的典型。

  難得的“好家長”

  潘德江與妻子戴巧云育有兩兒一女三個孩子,這在農村中算是令人羨慕的組合結構了。然而,每家幸福背后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大兒子潘永軍天生老實木訥,無論干什么事情都需要人領著,后來雖說結婚成家有了孩子,但其家屬身體也不好,常年吃藥干不了重活。對于大兒子這一特殊的家庭,潘德江怎能不問,因而名為分家另過,其實一年到頭跟著操心,自己田里的農活再急也得先放下幫他們干完,遇到個什么事情幫他們頂著。

  二兒子潘永勝從小就長的帥氣,且也很聰明,本是潘德江夫婦最滿意最放心的孩子。結婚后,永勝在外打工掙錢,兒媳婦在家帶孩子種地,小家庭過的幸福美滿。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誰也沒有料到,2002年,永勝感到腹部不適,到醫院檢查發現肝上有了問題。肝病吃不得苦,家里自然不讓他再外出打工了,家庭收入銳減,用藥補養還得花錢,原先的積蓄很快花光。潘德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聲不響將自己辛辛苦苦在田間靠一滴汗水砸八瓣掙來的那點錢貼給了兒子。即便這樣,病魔也沒改變它的無情,永勝的肝病仍從腹水硬化漸漸發展成肝癌。面對兒子所患這一絕癥,心如刀絞、兩手空空的潘德江沒有輕言放棄,為了兒子,要強了大半輩的他準備放下老臉,為其籌錢治療。

  “老主任當年為我們致富操碎了心,現在他家出了這么大的事,我們理應幫他一把?!贝迕駛兊弥⒑?,紛紛主動送錢到他們上,先后近20萬的款子,連個借條都不讓他打,他只得自己建了個小帳本,害怕時間一長自己想不起來遺漏了誰家。

  病入膏肓,有錢進了大醫院,接受了最好治療也挽救不了兒子的命。2009年的那個夏天,不舍家人、感恩鄉情的潘永勝還是帶著無奈與遺憾離開了人世。悲痛之余,潘德江歸攏了一下替兒治療欠下的外債,合計是21.5萬元。10年前,這對于一個貧困農家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丈夫去世,兒子還小,還差這么多外債,不堪重負、生活無望的兒媳,一咬牙丟下年僅6歲的兒子出走異鄉。從此,償還外債、撫養教育孫子的重擔壓在了潘德江夫婦身上。

  可敬的“守信人”

  “自己這把年紀了,時間不等人?!睘槟鼙M快償還鄉鄰及親戚的借款。潘德江一邊起早帶晚種好家中的責任田,期待多打糧食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擠出一切可利用的時間,進縣城、到工地,重活臟活搶著干,最大可能地掙錢。不想,2011年老伴戴巧云因患腦溢血癱倒,家中一老一少要人照料,潘德江已不能外出打工。在家光種那幾畝責任地能有多少經濟收入?潘德江決定重操舊業,在家養雞、養豬,雖說人比較辛苦,但畢竟有一定收入。后來老伴去世、孩子住校讀書,他又重返打工一線。

  這些年來,知道他家情況的鄉鄰、親戚,從沒向潘德江提過還錢的事,甚至就有許多人從當初借錢給他時就沒讓他還錢,可他一直堅持著,只要手上稍有積余就會及時將錢送到人家門上,即使有人客氣拒收他也不承認,他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鄰居們知道,潘德江這10年為了償還給兒子治病欠下的外債,自己過的怎樣的日子?平時,一個人在家從不買肉買魚,忙的時候一天三頓都喝粥,除了孫子回來才能改善一下伙食。周圍人舍不得,隔三差五端點燒好了的肉或魚給他,他當時雖接收下來,但時隔不久也會通過幫著干活或給些土特產等辦法表達。10年來,潘德江從未給自己添置過一件新衣,遠在建湖經濟也不寬裕的女兒看著心疼,每到春節時給他買套新衣。

  “若不是有鎮、村關心,僅靠我一人還這債壓力還大呢!”這些年來,要強的潘德江從沒向組織提過要求,但鎮、村組織也沒有忘記這位可敬的老黨員、老軍人。先后主動幫他孫子辦理了低保和免費入學就讀手續,使孩子讀書生活有了保障。

  潘德江堅持不懈打工掙錢替兒還債,好似點亮了一盞“誠信”的明燈、樹起了一面“誠信”的旗幟,不僅感動著無數知情的人們,也感動了遠在他鄉的兒媳婦,如今她已回家現在縣城打工,陪伴守候在兒子身旁,讓兒子重又享有了母愛。

  他視誠信比命重。2016年,潘德江當選為年度“最美射陽人”,2017年二季度被評為“鹽城好人”,2017年12月,被鹽城市委、市政府表彰為“第五屆道德模范”,2018年12月,被評為鹽城市“最美誠信人物”。

來源:江蘇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