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首章
七旬老人義務守護烈士墓20載
誠實守信
湖南省
2019年2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滿頭白發,手提一盞枯黃的油燈,在月朗星稀的夜晚,獨自行走在墓地中央,遠處不時傳來幾聲烏鴉的嘶叫……在人們的印象中和小說里,職業守墓人大抵都是這樣的形象。然而,高塘,有這樣一位和陵園、公墓不一樣的守墓人,他是羅首章,烈士的守護人。

  無論是生者對死者的承諾,還是遵從父親的遺愿,都歸于良心的自我約束,但是他卻為此堅守20年。風吹不改,雨打不動,靜靜的坐在墓碑旁,默默地打量著那些碑文,用他那滿是老繭的手反復擦拭著,就像在凝視他的老伴。

  在烽煙散去的日子里,中國人的優良傳統不曾從他身上散去……

  聞聲而動 深夜起身默默守護

  2015年4月1日,深夜,馬家河鎮高塘村,一陣狗吠打破了村莊的寂靜。

  羅首章急忙穿衣起床,找了把手電筒,用眼神安撫了門口還在狂叫的黃色大狗,趕到了百米開外的墓地下。

  經過多次觀察,墓地不遠處聚了幾個年輕人,均不是高塘村人。羅首章雖不認識,但在同樣的暮色中見過幾次,羅首章估摸他們是外村來此的癮君子。他把手電筒關掉,悄無聲息地把自己隱蔽在一棵樹下,在黑夜中靜靜觀望著墓地里發生的一切。

  羅首章說,如果他們要做出破壞墓地的行為,就一定會勇敢地站出來阻止。羅首章就這樣一站就是大半夜,直到他們離開。

  羅首章是這個墓地的守墓人,1998年至今,他已經在此守墓20年。和許多需要看守的墓地不一樣,這塊墓地并沒有埋葬金銀財寶,但墓的價值對羅首章和整個株洲來說,卻有著特殊的意義。

  墓的主人叫羅哲,是株洲市著名的革命烈士,農民運動時期就成為毛澤東主席的親密戰友,因被叛徒出賣,于1928年10月23日在長沙英勇就義。

  羅首章是羅哲的侄孫,羅哲犧牲14年后才在高塘村出生落地,和羅哲不曾有一面之緣,只記得小時候父母經常說起羅哲,“他讀書厲害,連跳兩級”。

  唯一算得上接觸的,就是在1966年,住在貴州的羅哲夫人曹元芳被湖南省文物局邀請到長沙講述毛澤東生前故事,當時羅首章在長沙上班,曹元芳因住不慣安排好的招待所,便在羅首章單位分配的房子里借住了半個月。羅首章回憶說,“當時,她喜歡吃包子,便給我錢讓我到外面去買,中飯和晚飯都是我來做,兩個人將就了吃?!?/p>

  曹元芳十分感激羅首章的照顧,回貴州時說,“幫我好好照顧他?!?/p>

  接力傳承 悉心呵護烈士墓

  平時只要有空,羅首章都會從家里走出來,爬上幾十米的階梯來到這里掃墓。最簡單的是打掃掉落的樹葉,清理雜草,擦洗墓上的泥巴,每個星期都會做幾次。多年堅持下來,羅首章還學會了做一些修復工作,比如給墓碑上的文字描紅,難度較大,花費的時間也更長。

  在五六月份野草茂盛時,還會打上農藥。除了釣魚,羅首章沒有別的愛好,大部分心思都花在了墓的看守上。在羅首章的悉心看護下,除了市區的流芳園,羅哲墓目前是保存得最好的烈士墓。

  羅首章說,即便當初沒有曹元芳的囑托,自己也會堅持這么做。從父輩開始,家族里就一直有人當守墓人。羅首章的父親過世前,也囑咐兒子要繼續把這份工作堅持下去。

  羅首章有四兄弟,除了他自己,其他三兄弟大半輩子生活在高塘村,依靠種植農作物生活。而羅首章在17歲時就到株洲市某企業上班,幾經輾轉先后在長沙、湘潭等地工作過。羅首章說,“在我外出打工的幾十年里,都是其他三兄弟負責守墓?!?/p>

  1998年,已經在城市里生活數十年、獲取城市戶口的羅首章回到高塘村,承擔起了羅哲墓的主要守墓人,一直到現在。

  羅首章說,“如果只把羅哲墓當成祖輩墓地,那只要在清明節祭拜就好了,我堅持這么做,就是希望社會各界人士到此祭拜敬仰時,能給他們一個整潔干凈的地方,能夠讓他們覺得烈士犧牲人們不曾忘卻。如果走進來一塌糊涂,也許一腔的愛國熱情就會被澆滅。作為羅家子孫,我們會感覺對不住這些祭拜者,更對不起羅哲叔公的犧牲?!?/p>

  如今,羅哲烈士墓儼然已經成為株洲有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時常有不少人慕名前來。每當此時,羅首章偶爾也會客串下免費導游,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著羅哲烈士的故事。20年過去,很多人和事都變了。羅首章從父親變成爺爺,黑發變成了白發,曾經偏僻的馬家河鎮高塘村已是高樓林立,而唯一不變的是羅首章守護烈士墓地的身影。

  歷史見證 搜集烈士文物資料

  幾年前,株洲市二中的一群退休老師前往祭拜羅哲烈士,舉行祭拜儀式放完鞭炮后,一位老教師看見羅首章在埋頭打掃鞭炮殘屑,便問羅首章的工資是村里支付還是市政府支付。當知道羅首章義務在這里守墓20年時,在場的每一個老師都十分感動。

  如今,羅首章其他三兄弟都已搬到了株洲城區的安置房居住。羅首章有兩個兒子,一個在武漢,一個在湘潭。在高塘村,羅首章的親人就只剩下了他和老伴何麗華。他自己身體也不好,有心臟病,曾發病過幾次。何麗華說,“他心跳很快,不能干重活?!?/p>

  年過七旬,羅首章并不愿談及羅哲墓以后的守墓人是誰,“到以后再說,現在下一代的觀念和我們不一樣?!币虼?,退休后,羅首章一邊守墓,一邊搜集與烈士有關的文物、資料。他生活并不富裕,領著不高的退休工資要養活兩個人,他的家里已經建了多年的新房卻一直沒有裝修。

  羅首章還經常奔波于武漢、長沙、貴州等地收集資料,為此花費不少錢,但他卻從不含糊。他害怕自己離去后,就沒有人再做這件事。羅首章還有個未了的心愿,便是想建一個抗戰紀念館。他表示,自己多年來收藏了多達200余件的抗戰遺物和抗戰書法作品80多幅,但沒地方存放,這些遺物是那段歷史的重要見證。

  從羅首章家里,能直接看到山上羅哲墓的情況。以前是被大樹擋住看不見的,他為了好照看烈士墓情況把樹給砍了才有了視線。老人妻子何麗華說,他每天最常做的事就是站在這里,一動不動地望著山上的墓地。羅首章說:“我會堅持到走不動為止,能走就一直會看守這里?!?/p>

來源:湖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