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嘎
村委主任履約踐諾 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誠實守信
山東省
2018年3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故事:

  任務簡介:

  李嘎,男,1980年1月生,山東省淄博市博山經濟開發區黃連峪村村委會主任。

  事跡概述:

  2014年11月,李嘎,這個“80后”小伙子挑起了貧困村的重擔,帶領村內僅有的30多位留守老人,把地處深山老峪、集體經濟為零的空心村,變成了道路寬敞、環境優美、生活寬裕、民風淳樸、人心思上的先進村,這得益于他始終把誠實守信作為立身之本,踏踏實實為鄉親們做事,老老實實踐行對村民的承諾,百姓都親切地稱他為“娃娃村長”。

  “黃連峪過去被叫做‘連燕子都不嬎蛋’的村莊,這幾年能夠實現較快發展,得益于咱村委始終把誠實守信作為立身之本,踏踏實實為鄉親做事,老老實實踐行對百姓的承諾?!崩罡抡f。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這正是以李嘎為領頭羊的黃連峪村成功的秘訣。

  以誠待人,打通致富路

  2014年11月,由于全體村民的信任支持,李嘎當上了新一屆黃連峪村村委會主任。村民們熱切盼望著這個80后的“娃娃村長”,能夠帶領村民們走出困境,踏上富裕之路。

  黃連峪村在博山城西北18公里處,西靠章丘,南接萊蕪,北臨淄川,地處四市、區交匯處,明成化年間建村,至今有560年的歷史了,因村中多植黃楝樹故名“黃楝峪”,后更名為“黃連峪”。要到村上去,必須途經博山經濟開發區有名的“十八盤”公路。地理環境的偏僻,公共交通的不便,自改革開放之后,雖經幾任村干部的努力村民基本解決溫飽,但直至2014年仍是貧困村。年輕人都進了城,只有30多位年過六旬的老人留守村中。村集體經濟為零,村委連張像樣的辦公桌都沒有,擺在李嘎面前的“村情”稱作“一窮二白”一點兒也不夸張。

  “不干不發展,小干難發展,大干才發展!”為不辜負上任時對村民許下的承諾,李嘎與其他20位村干部首先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必須從走路難、吃水難等村民反映最強烈、最急盼的事情著手,盡快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上的實事難事。

  要致富先修路,進村路必須升級改造!凡是早先進過黃連峪村的人都知道,與其說爬“十八盤”難,倒不如說進黃連峪更難。難就難在1500米的進村水泥路僅4米寬,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坑洼不平,安全隱患十分突出,村民怨聲載道,這一問題在村委會換屆選舉時群眾反映強烈。李嘎說。他跑政府、走企業,找關系、投門路,想方設法爭取資金近百萬元,于2015年正月初十便正式動工。4臺挖掘機、裝載機馬達轟鳴,劈山蕩石;6輛工程車穿梭運輸,移丘填壑;李嘎帶領老弱病殘齊上陣,揮汗如雨,平整道路。經過四個月的苦干實干,目前平均寬度達8米的景觀路基建設已全面完成。據統計,僅僅運輸土石方就達50000余立方。

  道路順利完工,還得益于外來務工的工程技術人員鼎力支持,而這份支持源于李嘎的真誠相待。開挖掘機的李建力,上班第二天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李嘎立馬掏出10000元幫他辦理住院手續,他激動得傷沒痊愈就歪歪拽拽上了班。運土石方的司機鄭作慶不慎腰部受傷,李嘎二話不說,駕車拉他到醫院就診并墊上4000元醫藥費。袁聿華的妻子住院需大額醫藥費,而工程資金款沒到位,李嘎就用妻子的私房錢先墊付了20000元。袁聿華說:“不幫村上修好路,良心上就過不去?!?/p>

  創新創業實  窮山變金山 

  黃連峪周圍峰巒林立,連綿逶迤,山地起伏,生態優美。自然古樸的石頭院落,高低錯落的梯狀耕田,漫山遍野的生態植被,蜿蜒曲折的石徑,錯落有致的民居,處處彰顯著黃連峪村悠久的人文歷史、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淳樸的民風鄉情。只因近20多年來常住人口持續減少,村級發展明顯滯后,但村中獨特的人文資源仍然綻放著光芒。村中有著“淄博樹中之王”之稱的千年古柏,樹徑3米多、高20多米;幾乎全是原生黃楝樹的北、東、南三處長林,春夏油綠,秋霜赤紅,吸引大批驢友駐足游賞。大頂寨72間樓舍、明代長工舍、清代養馬廄;抗日戰爭八路軍突圍戰遺址、知青房、大寨田等等,黃連峪歷史建筑和鄉土建筑眾多,雖年久失修但大多依然完好,具有珍貴歷史價值,其中幾處頗具紅色背景的建筑仍為人們稱道。

  要發展就必須植根鄉土資源與文化!李嘎創新工作思路,充分挖掘村中自然文化資源,不斷地把“古村落”做成大文章。為把古村落做成大文章,他一個月十幾趟地跑上級相關部門,送上村上實景圖片,再搭上自己家的土特產,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游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專家學者們被他真誠為民的執著精神所折服?,F在黃連峪村已獲評“山東省傳統村落”“中國傳統村落”和“國家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李嘎立足村級古村落實際,創業思路不斷完善。他通過村民代表會議決定,村內拒絕污染企業,絕不搞房地產開發。黃連峪有1400畝的紅香椿基地,花椒、山楂、核桃、柿子等有機產物。他開動腦筋,挖掘人脈,積極招商引資,2015年春山東慧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功落戶,通過“基地+農戶”模式,解決剩余勞動力50余人,公司每年還為村上帶來20萬元的集體收入。

  然而在合作初期,李嘎建議把村南峪100余畝土地建成原生態種植園,公司提出由村上半月內完成除草開荒、土地整理的苛刻條件。李嘎咬了咬牙一口答應,帶領十幾個都是六十多歲村民早出晚歸,加班加點,僅10天就完成了任務?;葸h公司被李嘎和村民們的真誠所打動,項目才得以實施。

  為人做人實  百姓得幸福

  發展依靠百姓,發展更是為了百姓,在促進村級經濟發展的同時,一定讓百姓得實惠。李嘎以民為本、發展為民,竭盡全力最大限度地讓群眾享受村級發展成果。

  村中原來的自來水路年久老化,許多人吃不上水。李嘎一上任就拿出自己打拼多年掙下的20萬元血汗錢進行管路改造,維護、新建3座蓄水池,更換及新鋪設7000多米管路?!白詠硭K于‘自來’了,村上講話算數!”九十歲的鄭元習大爺逢人就說。

  村里梯田休耕多年,非常適宜開發高附加值低消耗、投資周期長的科技生態農業種植養殖及觀光項目。李嘎以村集體名義建起近40畝的櫻桃、茶樹、大豆、雜糧等的有機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未盈利情況下,李嘎作為理事長為每戶提前預付紅利2000元,把全村貧困戶全部吸收進社,貧苦戶出租自己土地,并以股份形式參與集體分紅,確保精準扶貧實效。他還利用微信平臺和手機APP推出“我的自留地”網上經營項目,村民足不出戶就能銷售出自己種植的蔬菜、水果、有機雜糧或養殖的家禽家畜,僅這一項就為他們每年平均增收600元,更增強了貧困戶勞動致富盡快脫貧信心和決心。大眾日報、山東新聞網、淄博電視臺等媒體紛紛前來進行專題報道

  如今,村民用水不花一分錢,村集體統一墊支全村每年3萬余元的水費。每逢傳統節日,村集體為村民發放雞蛋、油面等慰問物品20余萬元。為提升村民文化素質,村委會規定學生考上高中和大學分別獎勵500元和1000元。他長期幫扶特困戶11戶,投入幫扶金3萬余元,還積極尋求濟南大學生志愿者、市招商銀行志愿者等社會資源,資助特困學生家庭30余戶?!袄蠈嵢俗杂欣蠈嵉母7?,選嘎子沒走眼?!贝迕駛兌颊f。

  近日,黃連峪村再傳佳音。住建部等七部門聯合發文公布的2018年擬列入中央財政支持范圍的中國傳統村落名單,黃連峪村名列其中!

  曾經,黃連峪人因有過比黃連還苦的日子,紛紛被迫離開故土……

  如今,由于“娃娃村長”李嘎的履約踐諾、真情為民,村里正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投資人來到這里,更多的年輕人正重新回到這片熱土上。

  這里,已不再是貧苦生活的代名詞,而是新農村發展和生態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面旗幟!

來源:山東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