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法
“上門女婿”履諾38年 用鐵肩撐起多難之家
誠實守信
河南省
2016.5
人物故事:

  趙小法,男,漢族,1949年7月生,河南省汝陽縣王坪鄉王坪村人。

  他精心照顧獨腿的岳父、患嚴重心臟病的岳母,給他們養老送終,并養大了妻子年幼的兩個妹妹和呆傻的弟弟。38年來,為了當初的一句莊嚴承諾,他一直竭盡全力、日夜操勞,用愛心撐起了一個多難的家庭。

  意外中毒,幸得老人相救

  1971年,趙小法隨村里的小工程隊來到王坪村,先后給供銷社、收購部、小學、食品經營處等多家單位建房。那時,機關的房子也是土坯墻、瓦頂,施工速度也慢,為了給這幾個單位建房子,趙小法和他所在的那個工程隊在王坪村一干就是八九個月。

  一次,建筑工地暫時沒有活干,趙小法就和工程隊的幾個兄弟到山上玩耍。在玩得盡興的時候,他看見一種灌木叢上結有紅色的、類似玉米棒的果實,誤認為是山葵花,因為那時經常挨餓,他采下來就猛吃。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吃下之后,立即感覺舌頭發麻,喉嚨像被緊緊勒住了一樣,呼吸困難,像一團火在嘴里和喉嚨里燃燒,燒得難受。過了一會兒,他便口吐白沫、渾身無力、沒有知覺了。

  一同去的幾個人看情況不妙,立即輪流把他背到住地。住地附近的殘疾老人李隨科看到這種情況,急忙向同去的幾個年輕人問明原委,初步判定趙小法是誤食了中藥天南星的果實,這種東西劇毒,如果不及時救治,可能有生命危險。他讓家人用甘草、豆瓣等東西熬湯,并親自一勺一勺地灌進趙小法的嘴里。過了幾個小時,趙小法終于脫離危險。

  恢復意識的趙小法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他救了我的命,我要一輩子報答他”。為了這句誓言,從此,趙小法完全把李隨科家當成了自己的家,把李隨科家的事情當成了自己的事情,盡心盡力地做好里里外外一切事務。

  李隨科家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家庭。他在參加生產隊修梯田勞動的時候,從山上滾落下來的一塊大石頭重重地砸在李隨科身上。經搶救,雖然保住了生命,但是,一條腿高位截肢,另一條腿一直固定著鋼板,平時拄著拐杖才能勉強走很近一段路,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李隨科的老伴任朵患嚴重的心臟病,稍微干一點活就氣喘吁吁、渾身沒勁,平時只能堅持干一點做飯之類的家務。他們的大女兒已經出嫁到魯山縣,家里還有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當時,二女兒李秀云15歲,三女兒李秀琴12歲,四女兒李雪云3歲;兒子李西岳8歲,是個癡呆人。家里的房子是難擋風雨的破草房,在那靠掙工分生活的年代,這樣的一個家庭,在王坪一帶是出了名的特困戶。

  為了報答李隨科的救命之恩,在王坪街建房的那段時間里,趙小法把自己完全融入了這個家庭,把自己當成了這個特困家庭的一員,承擔起了所有的體力勞動。平時,他每天給李隨科家擔水,一有空閑,他就上山拾柴,走不慣山路的他吃力地把柴禾背回家,再用鋸把四五米長的柴禾截成一尺左右的小段,之后,再用斧子劈開,整整齊齊地垛在院子一角。生產隊分的小麥、玉米、紅薯、瓜果等,都是他一次一次地送回去。

  沖破阻力,勇當上門女婿

  趙小法整天忙里忙外,為這個家盡心盡力地操勞著,李隨科老兩口看在眼里、喜在心頭。李隨科的鄰居開玩笑說:“閨女再多都不頂用,家里有一個能干的兒子,就是大不一樣!”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鄰居的玩笑話,在李隨科老兩口心里激起了難以平復的浪花。就在趙小法他們王坪街的活即將干完馬上要回家的時候,一天晚上,老兩口和二女兒商量,準備找人說媒,把趙小法招做上門女婿。

  形成了招趙小法當上門女婿的意見,任朵第二天就早早來到華溝村的工程隊,找到了趙小法的表哥呂寶成。聽了任朵的話,呂寶成為難了,他覺得趙小法絕對不會答應。誰知,當呂寶成把任朵的想法告訴趙小法時,卻完全出乎預料,趙小法不僅爽快地答應了,還立即跑到李隨科家,當著全家人的面說:“我不只是給你們當上門女婿,還一定要當好兒子,照顧你們二老到百年以后,給你倆養老送終,還要照顧好幾個妹子和弟弟?!逼鋵?,讓李隨科老兩口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個傻兒子,有了趙小法的這句話,他們滿意地笑了。因為他們清楚,趙小法是個“吐口唾沫砸個坑、撞了南墻不回頭”的人,說出的話永遠不會改變,認準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

  回到華溝的家后,趙小法跟父母說了要去王坪村當上門女婿的事,這個10口人的大家庭立即“炸了鍋”。大家紛紛責怪趙小法不該自作主張

  老父親的態度更是強硬:“就是打光棍也不能去當上門女婿!你就是死在家里,也不準再去王坪!”怕趙小法瞞著他去王坪,老頭子竟然把兒子鎖在了屋里,每天隔著窗戶端吃端喝,小心地“伺候”著。

  被鎖在老家的時候,趙小法一直惦記著李隨科一家:這些天誰給他們擔水呢?柴禾可能燒完了,誰給他們拾柴?夏天快到了,雨多,房子上該苫草(在上邊再加蓋一層草)了,漏雨了怎么???……

  一個月后,趙小法不顧家人的苦苦阻攔,卷起自己簡單的鋪蓋,依然回到了他夢牽魂繞的王坪村,回到了那個積貧積弱的家庭。

  1978年的春節前,趙小法和22歲的李秀云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從此,這個多難之家的重擔實實在在地壓在了趙小法的肩上;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這個家里才有了些許生機。

  拼命掙錢,只為多難之家

  對于趙小法來說,贏得了李秀云的愛情,自然有一種難以形容的幸福感。但是,表哥的話確實不假,在常人看來,這個極貧而又非常特殊的家,確實是個一輩子都跳不出的“火坑”。

  倔強而又樸實的趙小法明白,從此,這個家就靠他支撐了;他更明白,要支撐起這個家,最重要的就是掙錢,只有拼命地掙錢,才能維持最低的生活標準,才能慢慢地讓日子好過起來。

  當時還是大集體年代,他能得到的收入僅僅是每天10個工分。為了增加收入,他報名參加生產隊組織的副業隊,這樣,每天給生產隊交一元錢就可以得到10個工分,自己還能剩余幾角錢,有時能剩余一元多錢。

  他攔下了當時公社、供銷社、糧店、木材站等所有社直單位裝卸車的活,不管是深更半夜還是刮風下雪,只要有活了,他都會立即趕到,去干那些繁重的體力活,有時還是餓著肚子咬牙堅持。趙小法說:“好在那時年輕,加上心里總是想著掙錢,好像根本不知道累。糧店裝卸車,那麻包都是200斤重的,扛起來就走了。如果遇到翻倉曬糧,滿滿幾間房子的糧食,要倒騰一遍,咬咬牙也照樣干了。一個通夜能掙10幾塊錢呢,在那時候,10幾塊錢可是個大數字呀!”說這話的時候,趙小法的臉上還洋溢著滿足的笑意。

  還有一年的冬天,趙小法到10公里外的椒溝村給供銷社拉門板。天快黑時,他拉著借來的架子車出發,10點左右到了椒溝村。把20多塊非常沉重的青?木板一塊一塊背到一里多外的架子車上,再順著亂石滾滾的河灘路返回,天亮才到家。這一路,趙小法一直大汗淋漓;這一夜,他掙到了5元運費。

  他的一個朋友說:“小法哥就像一頭驢,從來不知道累,從來不會瞌睡?!?/p>

  對待家人,竭盡所能相幫

  拼命掙錢源自一種責任、一種擔當,精心照顧家中的每一個成員,則是一種義務、一種良心的驅使。38年來,他竭盡全力,力求做得盡善盡美。趙小法的一位鄰居大嫂說:“就是親生兒子,能做到這一步也很難!”

  在趙小法看來,自己來到這個家,就是家里的頂梁柱,李隨科也是自己的父親。只要掙到錢,回到家里都一五一十地交給父親;平時的開銷,都由父親做主,他絕對按父親的意思去做,從來不會出現一點偏差。

  只要在家,一日三餐都是趙小法給端到父親面前。因為行動不便,李隨科還經常無緣無故地生悶氣、發脾氣,每次,趙小法都像哄小孩一樣和父親聊天,直到老爹的臉“陰轉晴”。每逢村里唱戲或者演電影,他總是搬個小凳子,攙扶著父親去看。

  說起趙小法照顧李隨科,附近的老人無不稱贊。

  那年春天,李隨科患食道癌,腹痛、拉血。趙小法經常背著老爹去醫院治療,晚上還和老爹住在一間屋里,一旦老人有一點動靜,他立馬就起來,隨時端茶、喂藥,端屎、倒尿。有一次老人病情突然惡化,趙小法急忙把老人背到醫院。輸液的針頭扎上了,但是卻已經不會滴了,醫生讓趕緊背回家準備后事。趙小法坐在病床前,用手指擠壓輸液管,實行“強制性”輸液,慢慢地,竟然會滴了。這次出院以后,老人竟然奇跡般地活了10多年。

  后來,李隨科又患腸道疾病,大便不下,經常疼得亂叫。經醫院檢查,醫生說沒有好辦法,只能從肛門往腸道灌注藥液緩解。趙小法買回大號針管,套上軟塑料管,按照醫生說的,每天三四次往李隨科的肛門里注藥;速度快了,怕老人忍不了疼,他小心翼翼地推,每次都要半個小時以上。大便解不下,他就蹲在地上,用筷子一點一點地剜,用手指慢慢地摳。每次,老人都會感動得落淚:“太難為你了!”每當這時,趙小法就會說:“我是你的兒子,這事就應該我干。只要你的病會好,讓我干啥都行?!痹诶铍S科去世的時候,趙小法以親生兒子的身份,披麻戴孝,守靈三天,按照農村的最高禮儀給老人送終。

  同樣,他也像親生兒子一樣,把母親任朵伺候到去世。

  說起趙小法對家里人的好處,這個家庭最小的妹子李雪云說:“我和俺三姐結婚時,俺哥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積蓄給俺辦置了嫁妝,俺知足。俺哥對這個家里的每一個人都很好,比有的親哥還好,根本挑不出一點毛病?!?/p>

  柳暗花明,生活漸入佳境

  趙小法竭盡全力支撐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在他夜以繼日的辛勤勞作中,日子也慢慢好了起來。

  1970年,他買來水泥,和妻子李秀云沒明沒夜地在河灘打“預制磚”。老爹和3個弟弟也前來幫忙。他們從河灘背回石料處理地基,用水泥“預制磚”砌墻,蓋起了3間水泥結構的平房,又在院內蓋了兩間磚墻瓦房,全家告別了難以遮風擋雨的草房。

  2001年,王坪街進行擴建改造,趙小法又抓住機會,在中心地段買了地皮,蓋起3間3層的門面房,兒媳在這里開了一個化妝品商店。

  截至目前,他家還欠七八萬元外債。但是,趙小法信心滿滿:兒子在外地打工,一年能收入幾萬元。兒媳開的化妝品店,每年也能收入幾萬元。加上養羊的收入,每年收入六七萬元沒有問題,除了日常的開銷,兩三年就可以把賬還完了。

  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生在世,信譽比生命更重要,不管什么時候,不管發生什么事情,說出的話都必須算數?!?/p>

來源:河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