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克成
八旬老人為抗金名將守墓65年 家族13代人接力堅守800多年
誠實守信
四川
2015年5月
4.jpg
人物故事:

  宋克成,男,85歲,漢族,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丞相村村民。在南宋歷史上,一位名叫虞允文的抗金名將,給我們的戰爭史留下了著名的“采石大捷”。虞允文(1110—1174),字彬甫,隆州仁壽縣(今四川仁壽縣)人。幼時聰明,七歲即能提筆作文。紹興二十四 年(1154)中進士,先后出任彭州等地的地方官。世間允文允武,可比武侯者,非虞允文莫屬,毛主席說:“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公元1161年,在采石(今屬安徽馬鞍山)發生了我國歷史上宋、金兩國長期對峙局面下一場大規模的水陸大戰。金國皇帝完顏亮經過長期謀劃,遣兵六十萬、兵分四路南下,欲圖一舉滅亡南宋。就在南宋社稷危在旦夕之際,南宋抗戰派官員虞允文挺身而出,指揮不到兩萬人的宋軍與金兵決戰,以弱勝強,以少勝多,于采石江面大敗完顏亮,取得了輝煌勝利,在我國古代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虞允文死后第四年(公元1178年),宋孝宗下詔,指派宋氏家族開始負責守墓。從那時起,宋家世世代代為虞允文守墓。其墓位于仁壽縣虞丞鄉丞相村,明代、清代曾先后三次維修,現存墓碑為光緒十九年重立,高2.3米,寬1.8米。

  85歲的宋克成是宋家第13代守墓人,宋家守護這座大墓,已經八百多年了,800多年來,宋家人就一直沒有離開這座大墓,堅守著“宋氏不絕,守墓不止”的誓言。

  守墓65年 一次遠行只為看看女兒

  宋克成6歲時父親去世,從那時起母親就接替父親成了守墓人。

  宋克成和其他幾個兄弟姐妹全是母親一手拉扯長大。20歲時他娶了小自己6歲的李正南。兩個哥哥先后到外地闖世界,他本來也打算出去見識見識,但重病在身的母親把宋克成夫婦叫到床邊說,“宋家守了幾百年的丞相墳,以后全靠你們了,你們要把墳看好?!?

  就這樣,宋克成放棄了外出的想法,夫婦倆從母親手中接過了看守陵墓的擔子,這一守就是65年。連北京的外孫結婚,他也沒去成。宋克成唯一一次出遠門,是在2000年去河北看大女兒。在那里的一個星期,宋克成天天都心神不定,不是對暫替他守墓的兒子不放心,而是因盜墓賊猖狂而擔心。

  有人盜墓 一聲槍響嚇跑了盜墓賊

  上世紀80年代初,盜墓賊一直都比較猖狂。仁壽縣文物機構特地配備了一支火銃給宋克成,沒想到它還真起過大作用。

  原來,民間傳說虞丞相采石大捷后,因小人進讒言而被皇帝斬首。事后,皇帝發現錯了,心生愧疚,遂命人鑄造了一個金首,配合虞丞相身體下葬。金首的傳說讓一些盜墓賊打起了主意。

  1999年4月的一天夜里,六個盜墓賊到虞允文的墓地盜墓。宋克成被狗叫聲驚醒,連忙起床喊醒兒子,拿上手電扛起火銃就朝墓地跑。跑到墓地旁時,宋克成大喝一聲,朝天放了一槍,嚇得盜墓賊落荒而逃,一名盜墓賊慌不擇路被宋克成的兒子逮了個正著。

  如今那桿火銃早已銹跡斑斑,不能用了,宋克成還是保存著,說看到它就想起了那個晚上,就想到自己的責任。

  傳承衣缽 一肩重擔落在兒媳身上

  宋克成的日常工作就是清掃墓園衛生,清除雜草。每逢月初、月半、月末舉行祭祀儀式,每天早、晚對墓園各進行一次巡視。

  每年清明的臨近,不少人前來祭拜,宋克成就成了臨時的導游,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著虞允文的故事。

  如今宋克成已經85歲了,眼睛也不太好使,活也慢慢干不動了。因為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以后的守墓重擔就要落在兒媳鄧建裙身上了。

  當地政府對文物保護非常重視,從上世紀80年代起,宋克成就被文管所委托做看護。2001年,政府認可了宋家的守墓義舉,特意為宋克成老人頒發了《文物保護管理工作證》。2004年,文管所又對丞相墓進行了保護性擴建。如今的宋克成是仁壽縣文物管理員,每年都有津貼。

  好人寄語:我們宋家守護這座大墓,已經八百多年了,我是第十三代,這八百年來宋家人就一直沒有離開過這座大墓,我們宋氏家族的誓言是:宋氏不絕,守墓不止。

  道德點評:一句諾言的信守,一種精神的執著,800多年、13代人,宋克成祖上一家堅守宋氏祖訓,為先輩守墓,而老人宋克成也用65年的行動詮釋了一個普通而又樸素的承諾,他不為名利、不辭辛苦,他是重德守信精神的傳承人,也是華夏文明的守護者。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四川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