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達松
八旬教師58載扎根邊疆少數民族地區 只為兌現支教承諾
誠實守信
云南
2015年5月
3.jpg
人物故事:

  梁達松,男,漢族,中共黨員,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第一中學退休教師。1935年12月10日出生于廣東省信宜市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57年華中師范學院(現華中師范大學)大學畢業后,響應黨的號召,主動申請到云南邊疆少數民族工作。就這樣,從風華正茂到滿頭銀發,春華秋實50余載,梁達松始終信守到邊疆支教的承諾,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矢志不移,無怨無悔地為發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作奉獻。

  五十八載扎根邊疆 堅守承諾無怨無悔

  1957年夏天。風華正茂,壯志滿懷,作為天之驕子的梁達松,剛剛從華中師范學院(現在的華中師范大學)政治教育系畢業。那時的中國,百廢待興,無處不需要人才,人才無處不是搶手貨,大城市、好單位、離家近,擺在梁達松面前的選擇可謂多多。但當黨中央向大學畢業生發出“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邊疆去”的號召時,梁達松立即主動向學校黨委遞交了“希望分配到云南”的申請書。

  有位要好的同學勸梁達松要慎重選擇。他說:“老兄,你恐怕不知道,云貴高原崇山峻嶺,交通閉塞,貧困落后,傳染病多。去的容易回來難,這個問題你想過了嗎?希望你把申請撤回來?!绷哼_松斬釘截鐵地回答:“謝謝你對我的關心。這個問題我早已考慮過,越艱苦落后的地方越需要我們到那里去工作?!鄙暾埖玫搅诵|h委的重視,隨后梁達松被分配到離家數千公里遠,當時距離省城昆明和州府楚雄都需要步行好幾日才能到達的邊疆少數民族小縣永仁縣初級中學(現為永仁縣一中)任教。從此,他在永仁縣從事教育工作一干就是50余年。華師老校長章開沅說,“當時畢業的學生很多都留?;蛑苓叺母咝A?。梁達松放棄留在武漢的機會,主動申請去云南邊疆工作,這種精神讓人感動”。

  在永仁工作的數十年來,無論是惡劣的環境、艱苦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以及人生和事業出現重大的挫折時候,他對當時到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的選擇和承諾始終沒有動搖,對做好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工作的執著信念始終沒有動搖。

  “大躍進”期間的1960年,他因操勞過度,患上了嚴重貧血病而住進了醫院。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親得知后,千方百計,托人聯系好調他回廣東信宜的接收單位。但梁達松在給母親回信中說到:“永仁縣才有一所初級中學,本地的教師才有一名,跟我們信宜相比相差太遠了。永仁很需要我們這些外地教師。我是主動申請到云南來的,我不能食言。請放心,我會照管好自己的?!?

  1974年,新興的工業城市攀枝花市急需要補充教師。當年6月,梁達松老師夫婦忙于到村中通知孩子們到學校上課,年僅九歲的兒子缺乏照管,不幸溺水身亡。梁達松聲嘶力竭呼喚自己的兒子,可是孩子再也沒有醒過來。這一沉重打擊使梁達松未老先衰,天天失眠,神經性皮炎的紅斑點布滿全身,久治不愈??吹搅哼_松老師萬分悲痛,傷心不已的樣子,已先到攀枝花工作的起應芳老師十分同情,對梁達松說:“現在攀枝花市正需要老師,只要你們(妻子是小學老師)去報到上班就行了,調動手續往后政府人事部門會辦理?!钡哼_松很猶豫,舍不得離開永仁,永仁更需要他,他毅然選擇了留下。

  踐守承諾,無怨無悔。就這樣,梁達松至少先后六次放棄了離開永仁的機會,到工作條件、工資待遇、生活條件更好的地區和單位工作,但是每一次都因難于割舍永仁這片熱土,而留了下來,矢志不移堅守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第一線,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光與熱。

  五十八載奉獻教育 固守信念矢志不移

  永仁縣古時屬諸葛亮南征孟獲的蠻荒之地,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轄屬的一個小縣,縣境內97%的面積為山區,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3.4%,是楚雄州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永仁縣集山區、少數民族、貧困、落后于一體的小縣,土地貧瘠,生產落后,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群眾生活極度困難。特別是教育資源嚴重不足,教育條件十分艱苦,教育人才極度匱乏。

  當時的永仁中學坐落在一個山腳下,房子建在山溝兩旁。白天豺狼拖著長長的尾巴四處覓食,半夜到處回響的是它們的嚎叫。學校除了教室、黑板,就沒有什么教學設備了。沒有電燈,學生上晚自習用汽燈。1957年,梁達松初到永仁中學工作時,學校安排梁達松當班主任,教三個年級八個班的歷史課。除了課本,沒有其他教學參考書。宿舍只是半間只有五平米的土坯房,只能支一張單人床和一張小書桌。他把床邊當板凳,在昏暗的小煤油燈下備課、改作業,洗臉盆架無處放,出進轉身都困難。剛到永仁之后不久的1958年除夕,他帶領學生到維的鄉修筑水庫時,36個人只有半斤蘿卜絲湯做年夜飯。

  雖然工作和生活環境非常艱苦,但憑著“要到艱苦的地方工作”的承諾和教育情結,在職期間,梁達松把全部精力獻給了永仁的教育事業,獻給了大山的孩子。他常常超負荷地拼命工作,從來沒有請過事假,1965年唯一的一次探親還是在1965年的暑假期間。1983年暑假,學校組織師生去外地考察,梁達松自告奮勇留校護校,起草上學年工作總結和下學年工作計劃,安排課程,給新生編班造冊,制作學生點名冊、記分冊等,并妥善處理高校錄取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家住永興山區的一名學生被云南大學錄取時,因政審表上少填寫了一項而準備退檔,梁達松知道后,多方設法,及時準確地調查并補報了有關資料,該同學才被錄取?,F在該名學生已成長為一名廳級干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交通不暢,為及時把大學錄取通知書送到一名學生家中,梁達松步行數十公里,獨自到維的鄉阿者尼的獨家村,使該學生能夠按時到西南師范大學就讀。

  1984年5月,盼兒、思兒、想兒,念兒,年滿九十歲的母親與世長辭,梁達松也未能回家去殯喪。他只能對著家鄉的方向跪拜,感謝母親的大恩大德,期望母親的在天之靈能寬恕自己這個“不孝兒”。他也期望,能回到廣東,回到家鄉,像幼時一樣,回家喊上一聲“母親”,為母親送上最后一程。但他知道,逝者已去,永仁一中的孩子們的學習也已到了臨近高考的最后沖刺階段,孩子們需要他,母親會理解他。

  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的梁達松,在“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堅定信念的指引下,結出累累碩果,創下諸多業績,但最讓他感到驕傲的是他所教學生遍布天下,成為各條戰線的棟梁之材。從1977至1987年梁達松所教的19個班的政治高考成績都名列楚雄州的前茅。1987年高29、30班的政治平均分高于全省平均分30.63%,高分助一些考生從中專提升為大學???,從??铺嵘秊楸究?,使很多學生園了大學夢。1989年他也成為了云南省首批中學特級政治課教師中的一員。

  教授思想政治課,梁達松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德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擔任教導主任,他抓好教學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總結、推廣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經驗,使永仁一中在這段時間的教學質量連年提升。擔任校長,他按照“合格(教育方針)加特色”的治校理念,從實際出發,切實執行黨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堅持按素質教育的要求辦學,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打牢基礎。50余年來,梁達松先后獲得過各種表彰獎勵60多項,先后被評為云南省先進教育工作者、楚雄彝族自治州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等。任校長期間,永仁一中被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評為“開展勤工儉學先進集體”,被團中央、林業部、全國綠委又授予 “全國青少年綠化祖國突出隊稱號”。

  在梁達松老師50年無怨無悔的付出中,一批批少數民族地區的山區孩子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無論走得再遠,學生們也忘不了恩師梁達松。畢業多年的一位學生給他寫信說:“我是貧困家庭的學生,您不僅評給我助學金,幫我完成學業,還常常用自己的錢資助我。我成績不算太好,您就擠周末的和寒暑假的時間輔導我。您把您的身心全部投入到了永仁的教育事業,您把您的愛心全部奉獻給了學生。您是永仁人民忘不了的園丁,您更是我終生難忘的恩師?!?

  五十八載立德樹人 于無聲處大愛飛揚

  50余載,作為一名從貧寒家庭走出去又最終到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的人民教師,梁達松不論是在教師崗位上,還是在領導崗位上,他都做到盡心盡力、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無私奉獻、愛生如子,立德樹人,以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行在大家心中樹立了一座令人尊敬的師德豐碑。

  梁達松多年從事一線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中他注重言傳身教,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勞動是經常的事。彝族學生納紹文入學時連漢語都很不會說,身體虛弱,學習基礎也差,家庭經濟比較困難。他沒有蚊帳,夏天梁達松把被子蚊帳(圓頭吊帳)搬到男生宿舍(當時的新南院)睡在他旁邊,寧肯讓蚊子叮自己,也把蚊帳讓給他罩。梁達松的學生馬世明在回憶對他影響比較大的往事時說:“一次學校勤工儉學組織學生挑糞,糞坑有點深,要站下去,同學怕臟,一個也不愿意下去打糞。梁達松看到把褲腳卷起,一步就跳下去打糞,同學們都受到梁達松的影響在以后干勞動中都不怕臟?!?

  1958年春,一個所謂“偷了生產合作社的菜”的學生被趕出校門。秋季學期要求復學,其他班都不愿接收,教導主任征求梁達松的意見時,他很爽快地就同意接收在他負責的初23班。為使孩子茁壯成長,梁達松針對這個孩子的特點,循循善誘,多發現、多鼓勵、多肯定她的優點,即使出現某些缺點能夠及時指出。在梁達松的鼓勵下,該名學生進步很大,學生也不再岐視她。1961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楚雄一中,后來又考上了云南大學,成了一名優秀的教師。在抓學生鞏固工作中,梁達松先后數十次到少數民族居住的山區動員學生復學,到過永仁縣維的鄉的阿者尼、么吉里、桃苴;永興鄉的立溪冬、干樹子、白馬河等邊遠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經過梁達松耐心的說服、勸導,許多已輟學回家的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又重新回到了校園??吹胶⒆觽冊谛@里快樂地讀書,梁達松心里也是樂開了花。1982年,一個來自永仁貧困山區直苴的學生因家庭貧困,加上學習成績不好一直申請不到助學金而輟學。雖然梁老師不是這個學生的班主任,但梁老師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用了兩天的時間到直苴找到這個學生,答應幫助這個學生解決生活困難。后來梁老師不僅幫助這名學生申請到了助學金,還每月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3元錢資助這名學生完成學業,而當時梁老師的工資只有40多元。

  1993年退休后,梁達松常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勉勵自己,堅持老有所為,積極為為永仁的教育事業獻計出力,真可謂獻了青春又獻白發。在此期間他還從自己的退休工資中拿出錢款,資助家庭條件特別困難的學生。2012年起,他毅然決定在有生之年每年捐一萬二千元獎助永仁的學子,并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創設了“鳳凰獎學金”,旨在鼓勵學生更加奮發進取,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考取更好的大學,將來成為國家建設的優秀人才,報效祖國。到今年,他已捐了四萬八千元。同時,他多方奔走,“鳳凰獎學金”得到了武漢、廣州、攀枝花、昆明、楚雄、臨滄等地很多愛心人士的解囊捐助,募捐了七十多萬元,頒了三次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梁達松老師在永仁縣“道德模范”評選表彰中,被縣委、政府表彰命名為“助人為樂道德模范”。

  梁達松對別人的孩子關愛有嘉,而對自己的孩子很歉疚。1963年梁達松忙于工作,忘卻了對自己妻子的關照,妻子因勞累過度致使懷胎八個月的男孩早產夭折。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對家庭照管得太少,自己三個孩子的教育也全托給教她們的老師,學習上沒作過什么輔導,生活上也只推給妻子照料。

  于無聲處愛飛揚。就憑著當時一個年輕人的熱血和對教育事業的忠誠,梁達松義無反顧主動申請到當時最邊遠貧困的云南邊疆小縣永仁縣一中任教。一去就再也沒有離開,一去就是五十多年,一去就是一輩子,他用一生的執著堅守詮釋了“一諾千金”的真正涵義。梁達松把“忠誠”二字刻在了邊疆山區的山山水水中。他就像一棵柳樹在最艱苦的地方生根發芽,又像一棵青松咬定青山任他東南西北風。他春風般溫暖,為山區孩子帶去希望;他春雨般細膩,滋潤山區孩子的心靈世界。有人問他:“為什么這么傻?”梁達松說:“沒有傻瓜,哪來聰明人?”還有人問他:“為什么這么執著,到底圖個什么?”他的回答是:“大山里的孩子需要我,我喜愛永仁的一草一木?!本瓦@樣,梁達松成了扎根邊疆山野中的一棵小草。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梁達松用五十余年的時間,踐行了“獻身邊遠少數民族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的諾言,用大愛照亮大山深處一雙雙深邃求知的眼睛,堅守住了一個靈魂工程師的精神家園,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的先行先試者。也許有人會認為扎根云南邊疆少數民族山區50年,梁達松就是一個傻子,自討苦吃,梁達松只屬于那一個時代,現在過時了。但我們要說,不!梁達松的精神永不過時。人性的光輝是不分時代的,現實中仍然有很多梁達松式的人民教師,扎根山區,義無反顧,呵護山鄉的花朵。時代雖然不同,精神永不褪色,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梁達松精神,將來的時代仍然需要梁達松精神。

  崎嶇事業路,殷殷教育情。在58載的永仁教育征程中,梁達松老師用他矢志不移的教育情,一點一滴在永仁彝山這片熱土上演繹了一個個美麗的故事,譜寫了一篇篇壯麗的詩篇。

進入網友互動

來源:云南文明辦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