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觀視域下文化自信的建構路徑
發表時間:2024-03-26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培育和建構文化自信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作為揭示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是人們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偉大的認識工具”,不僅能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深厚的理論底蘊和哲學基礎,而且為培育文化自信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理路。

  筑牢文化自信的現實基礎

  文化自信屬于上層建筑范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中國古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農耕文明造就了強盛國力和繁榮文化,然而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拉開了中華民族百年屈辱的序幕,經濟、軍事和科技的落后使中國人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態度遭受嚴重打擊,甚至出現了某種程度上的文化自卑心理,“言必稱西方”一度成為中國社會思潮的主流。國弱民窮,文化自信無從談起,在此背景下,中華民族開始了文化反省的過程,這種反省的本質是對近代中國社會發展落后的叩問,是對能夠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之新文化的訴求。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發生了深刻改變。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社會主義先進制度的建立,有力促進了國人對自身文化尤其是對革命文化的認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對世界的深刻影響再次強烈激發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這一文化自信的生成以中國先進社會制度的確立和中國社會發展的巨大進步為支撐,是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發展的必然結果。

  新的征程上堅定文化自信,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將發展作為解決前進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的根本途徑。首先,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以更加主動的姿態融入全球發展潮流,把握好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提高創新能力,努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以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力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物質根基。其次,要充分利用 “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平臺,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成果,促進共同進步,通過提高中國科學技術、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提高中國物質文明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對世界的輻射力,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不斷提升文化自信。再次,在重視物質生產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生產關系和分配方式的重要地位。人民群眾產生的文化自信不單單是對文化的高度認同與自豪,歸根結底是對現實生活的滿意與認可。要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協調發展,重點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文化自信也將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不斷解決而逐漸強化。當然,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生產力的進步就必定帶來文化自信的提升,必須全面地、系統地思考問題,擺脫“唯經濟論”的局限。

  厚植文化自信的傳統文化根基

  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無疑就是文化自信既定的歷史條件和現實基礎。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數千年、迄今為止沒有中斷的文明,在歷史的大浪淘沙和文明的世代積淀中,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的靈魂,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價值理念,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深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如果不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無法準確把握中華文化的特質,文化自信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切都無從談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的,“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文化自信,關鍵是要處理好傳承和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首先,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為傳統文化注入科學理性精神、提供深刻思想內涵,實現從傳統到現代的跨越,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話語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文化支撐。其次,要在新的時代語境下,賦予傳統文化以新形式和新表達。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跨越時空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審美風范和當代生活結合起來,運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話語表達方式,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滿鮮活的時代氣息。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聲、畫、影等現代視聽手段,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打造立體多維的傳播矩陣,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感召力。再次,要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兼收并蓄的態度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通過國際文化交流節、國際電影節等眾多渠道,以國外受眾樂于接受、易于理解的國際傳播敘事體系,用各種生動感人、充滿煙火氣的故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具世界意義的價值理念和文化產品展示出來,讓世界人民都接觸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欣賞其魅力,這不僅是在世界范圍內提高國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還有助于培育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發揮文化自信的人民主體性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人民群眾既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文化自信并不是一種抽象的存在,而是以人民群眾為主體的、具體的存在,正如恩格斯在1890年致約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所寫,“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于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事實上,文化本身就是人活動的結果,人民群眾在生活世界中如何表現自己,這片國土上的文化就是什么樣的。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是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的優良傳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旗幟鮮明地提出,“我們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民眾就是革命文化的無限豐富的源泉”。新中國成立 70 多年來,從 20 世紀 50 年代初毛澤東同志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到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文化“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針,再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是一條貫穿其中的主線。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須把尊重文化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統一起來,把群眾的實踐創造作為源頭活水,依靠群眾的主動精神推進文化創新創造。

  具體而言,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尊重保護原創文化,尊重創作個性和創造性勞動,鼓勵更多優秀文化創意轉化為文化作品;要加強建立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機制,提升人民文化創造、文化實踐與文化傳播的基本能力;要鼓勵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以及骨干文化企業這些關鍵力量虛心向人民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創作營養,生產和創作出大量膾炙人口的文藝作品、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要給予政策支持,尤其是對文化領域的中小微企業“扶上馬、送一程”,激勵他們在國內外競爭中強筋健骨、發展壯大。人民群眾是文化自信的主體,也是文化自信的價值旨趣所在。通過文化產品的教育影響功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產品的多樣化需求,進而不斷豐富精神世界,推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是唯物史觀的終極目標指向。構建文化自信還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人民群眾的公共文化服務獲得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更加深入地鞏固文化主體地位,凝結出新時代文化自信自強與鞏固主體性結合的強大向心力、感召力、凝聚力。

  保證文化自信的根本方向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現實的人總是隸屬于一定的集體,然后置身于這樣的社會關系之中,而集體的存在是源于成員之間有共同的利益,也就是說,個人從屬于特定的社會階級,這是人的存在形式。作為文化實踐主體的個人,其觀點、思想、理論等不可能完全超脫于他所在的階級的經濟利益,這也使文化具有強烈的階級性與意識形態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這清楚表明了堅定文化自信與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導的根本一致性。我們所提倡的文化自信要明確立場,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避免盲目的崇洋媚外。

  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中國新文化“不能離開中國無產階級文化思想的領導,即不能離開共產主義思想的領導”。從歷史的教訓來看,蘇聯解體的眾多因素中,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放棄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梢?,堅持這一根本制度事關國家的興衰與存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必須把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作為文化自信的靈魂與導向。其次,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文化自信作為一種價值理念可能早已出現,但是將之提升到意識形態領域的高度卻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創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強調文化自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和框架體系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中國共產黨除了是文化自信的提倡者,也在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頭。更重要的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下,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文化自信才具備良好的組織基礎,才能確保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再次,要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文化的侵蝕。當今世界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對文化話語權的爭奪也愈演愈烈,出現了許多逆時代潮流而動的阻礙文化交流發展的因素,一些推行“文化霸權”的國家通過各種方式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文化虛無主義等各種社會思潮涌入中國社會。對此,我們要運用唯物史觀關于階級和利益的分析方法,認清錯誤思潮的實質和危害,掌握思想文化主導權,構建自主的話語體系和話語權力結構,唯有如此,才能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蓬勃發展,為文化自信創造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李 娟/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鄧純雪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