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時代新人

發表時間:2024-04-09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強調“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高校要帶頭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學校事業發展的基礎工程、靈魂工程、戰略工程,立足戰略高度、圍繞根本任務、聚焦有效路徑,不斷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培育更多棟梁之才。

  立足戰略高度認識和把握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貫通人才培養體系,發揮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的立德樹人協同效應”。2022年,他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第一站就到智慧教室現場觀摩思政課教學,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為健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面向新征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是落實“培養什么人”的應有之義。擔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其首要覺悟與意識在于保持社會主義底色,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矢志奉獻國家和人民。這要求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永葆鮮亮底色,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緊扣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基于青年成長科學規律,從頂層設計上突出體系化、全面化,將思政引領充分有機融入道德教育、專業教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各方面,使青年自覺將個人發展與黨的事業、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福祉緊密結合起來,堅定前進方向、提高個人本領,自覺擔負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和光榮使命。

  面向新征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是深化“怎樣培養人”的重要引領。人才培養涉及學科、教學、教材、管理等多元體系,而貫通其中的應是思想政治引領,思政工作應做到與學科建設相輔相成、與學生成長同向而行、與教師育人深度嵌合、與高校管理協同發展。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必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特別是要立足思想引領核心點、把握課程思政著力點、突破機制改革攻堅點、抓好隊伍建設關鍵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面向新征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是確?!盀檎l培養人”的內在要求。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青年“政治社會化”的主要場域,立德樹人的使命更光榮、挑戰更嚴峻。要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目標,必須立足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的戰略高度建立更加完備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守牢意識形態底線、擦亮愛黨愛國底色、增強青年奮斗底氣,根本是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深刻領悟“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與黨同心、與時代同頻、與人民同向。

  圍繞根本任務認識和把握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重點內容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立足新時代新征程,高校必須緊緊扭住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深刻把握當前思政工作的重點難點,找準“突破口”、下好“先手棋”。

  在高處謀劃,更好構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系統謀劃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不斷強化黨的全面領導,夯實思政工作的根本保證,充分發揮黨組織協調各方、凝聚人心的“主心骨”作用,推動全員育人凝心聚力;強化本碩博育人鏈條一體化設計,統籌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抓住入學、畢業等重要節點上好思政大課,推動全過程育人見行見效;加快家校社育人資源一體化融合、校院班育人載體一體化建設,完善“五育并舉”的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推動全方位育人精準施策。學校強化組織領導,率先成立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委員會,舉辦首屆新時代高校研究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討會,完善整體性的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優化工作格局,以輔導員班主任隊伍素質提升、全員導師制、一站式學生社區、“iRUC”網絡平臺等為抓手,為構建協同育人大格局匯聚資源、凝聚合力。

  從實處著手,更好融合“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將思政課大力打造為用黨的創新理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重要場所,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實現兩個課堂的融會貫通,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黨情、國情、社情、民情,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優。要用心用力講好思政課,要以辦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為核心,科學構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教學課程群,吸收最前沿的內容、集中最優秀的教師、給予最全面的保障,全力打造好高精尖水平思政“金課”。要扎根實踐辦好思政課,搭建真實育人環境,用疆域之遼闊、歷史之厚重、文化之多元、發展之差異讓學生全方位感受中國、立體化認識中國,培養發現問題的眼光和解決問題的頭腦。學校以先進思想培根鑄魂,發揮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獨樹一幟”的優勢,率先形成最齊全、最完整的思政課課程體系,成立全國首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學研究會,打造“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思政品牌;以社會課堂鍛煉筋骨,開展“追尋領袖初心路”實踐活動,組織60余支學生實踐團隊深入梁家河、正定等地,近距離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脈絡、實踐基礎、理論淵源,打造“紅船領航”“千人百村”“街巷中國”等實踐育人載體,實施“治國理政”“理解中國”“未來學者”計劃,創新推出“先鋒闖將”優秀學生培養計劃、“大國邊疆”育人工程,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引導青年學生將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之中。

  于新處增效,更好實現“鍵對鍵”與“面對面”相統一。要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建強建好網絡陣地,針對學生關切、青年困惑積極回應、有力引導,將互聯網“變量”轉化為思政育人“增量”;堅持管得住是硬道理,強化對匿名平臺、網絡社群及新媒體賬號的管理和引導,抵制不良傾向,敢于與消極思想做斗爭;堅持用得好是真本事,充分利用互聯網特點,把握技術變革、創新育人方式、提高傳播效率,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大文章。學校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拓展“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思政云課堂”等資源平臺,優化線上線下“同備一堂課”“同上一堂課”等品牌項目,切實實現“鍵對鍵”與“面對面”相統一。

  向深處發力,更好推進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青少年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高校要以系統性思維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要處理好“統”與“分”的關系,既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又要立足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不同學段教師授課特點不同、學生接受能力不一,更要注重方式方法,用扎實的理論功底把道理講深、嚴謹的邏輯思路把道理講透、創新的呈現形式把道理講活;要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利用社會資源建好大中小一體化育人基地,做好不同學段社會實踐的有機銜接,實現知行合一、優勢互補、協同育人。學校作為教育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北京市牽頭高校,啟動首批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項目,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基地和研究中心,創新大中小學“學、研、講”一體聯動機制。

  聚焦有效路徑認識和把握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理論武裝、學科教學、管理服務、評估督導等多個維度,把握內外環境新變化、青年發展新特點、思政育人新模式、傳播媒介新形態,以有效路徑為依托擘畫好協同育人的“同心圓”。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要以完備的制度體系為首要前提。要強化協同,從戰略高度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展規律,從全局視角研判實際情況和未來要求,實現全領域、全流程的制度覆蓋,增強育人制度體系整體性、遞進性、積累性;要立破并舉,突破傳統機制帶來的梗阻,科學推進制度改革和方法創新,結合時代特征、緊抓現實問題,解決當下資源利用不足、課程設置分化、評估制度傳統等問題,滿足新時代人才培養要求和學生成長需求;要壓實責任,強化黨委統一領導,統籌協調各層級、各領域的工作內容,在工作部署、督導問責中明主次、分輕重,建立健全管理機制,鞏固完善監督和評估體系,推動各項要求落地落實,形成規范有序的工作體系。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要以高效的方法體系為重要基礎。要做好“調研員”,把握社會發展、青年思想的變化和特點,借鑒和吸收先進的經驗和理論成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做好“實驗員”,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和任務的工作方法,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增量”創新形式,注重方法的靈活性和迭代性,適應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需求;要做好“記錄員”,加強方法的評估和總結機制建設,及時分析新方法、新工具的實踐效果,不斷優化提升,推動方法體系的完善與發展。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要以系統的人才體系為關鍵支撐。在第39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首次提出教育家精神,鼓勵廣大教師弘揚光榮傳統、擦亮初心底色。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要牢牢把握思政教師這一關鍵支撐,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教育家精神貫穿于思政工作之中。必須“守好關口”,規范人才選拔機制、突出政治標準,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必須“擴充接口”,發現一批、吸引一批、培養一批優秀人才參與到思想政治工作中來,讓更多“筆桿子”“腦瓜子”“臺柱子”切實參與進來;必須“優化出口”,健全人才激勵考評機制,優化政策、明確標準、多維評價,持續打造高質量人才隊伍,構筑以激發創新活力為核心的人才強校工作體系。(張東剛/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鄧純雪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