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的“長城畫卷”
——北京長城文化帶保護傳承利用調研與思考
發表時間:2023-08-11 來源:光明日報

工程師程永茂在箭扣長城“西大墻”段巡視。新華社發

  編者按

  萬里長城氣魄雄偉,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做好長城文化價值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弘揚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磅礴力量。為守護好這一寶貴文化遺產,近年來,北京以長城文化帶保護發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引領,加大對長城保護的統籌和創新力度。近日,光明日報聯合調研組奔赴懷柔、密云、延慶等區實地調研,系統梳理了北京長城的保護與傳承利用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就長城的遺產保護與文化傳承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北京長城:“中國長城之最”

  位于北京市密云區東北部的司馬臺長城,以其“雄、險、奇、特、峻”著稱,被贊譽為“中國長城之最”,是一段保留原貌的明代長城遺址。在北京,這樣雄偉壯麗的長城還有很多。

  長城,作為我國歷史上氣勢極為雄偉的軍事防御建筑工程,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修筑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陽盆地東、西、北面,筑長城數百里。

  北京地區最早的長城,修建于北朝時期,形成了今天北京長城的基本格局。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修筑的長城“起上谷,西至于河,廣袤皆千里”,從上谷郡治居庸縣(今北京市延慶區)向西延伸達黃河東岸今山西偏關一帶的長城。北齊天保六年(555年),“詔發夫一百八十萬人筑長城,自幽州(今北京)北夏口(今北京市昌平區南口)西至恒州(今山西省大同)九百余里”。第二年,“自西河總秦戍(今大同西北)筑長城,東至海,前后所筑,東西凡三千余里,六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鎮凡二十五所”。北魏、北齊長城用土、石筑成,其后不同朝代都曾進行過不同程度的修葺,后來大部分為明代長城所利用。

  明代是我國歷史上修筑長城的最后一個朝代,最終完善了長城軍事防御體系,把長城建筑藝術發展到了最高峰。明洪武元年(1368年),開國軍事統帥徐達剛剛攻下元大都,朱元璋就命其主持整修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等處關隘。終明一代,為了防御北方蒙古民族,不僅重兵駐守北平(今北京),而且還非常重視修筑北方長城和加強長城的防務,尤其是永樂遷都北京后。隆慶時期(1567年—1572年),抗倭名將譚綸和戚繼光先后北調九邊重鎮薊鎮,精心籌劃,一改過去低矮實心離墻敵臺的做法,創建了既可庇護軍士免受風吹雨淋又可貯藏軍火器具以備急需的長城之上騎墻空心敵臺(敵樓),并將薊鎮所轄自山海關至居庸關近千公里長城加高加固,修成了城墻高峙、墩臺林立、烽火臺相望的堅固軍事防線,使薊鎮成為長城最雄偉的一鎮。

  如今,長城已逐漸演變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成為傳承與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1987年,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我國首批獲批準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2016年,國家文物局發布了《中國長城保護報告》,認定歷代長城墻壕遺存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其中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北京市歷代長城的長度為520.77千米,分布于平谷、密云、懷柔、延慶、昌平和門頭溝6個區,包括長城墻體461段、關堡147座、單體建筑1742座、相關設施6處。

  近些年,北京市率先提出以文化帶方式推進長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北京長城文化帶作為萬里長城的精華段,不僅是北京歷史文化整體價值的重要載體,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空間載體和文化紐帶,在建設發展中主動擔當起了探索與完善保護模式的責任。

  創新保護:以新方式方法促古長城煥發生機

  從一般性保護向研究性修繕保護轉變

  夏日里的北京箭扣長城,在山巒疊翠的掩映中,愈發瑰麗雄奇、氣勢磅礴。在山峰高聳的“油簍頂”,67歲的長城修繕師程永茂在陡峭的長城上攀爬,身手矯健如履平地。一路上,他將自己修繕長城20年、累積2萬米的“活”經驗,向調研組娓娓道來:“邊墻環境、起伏不定,隨坡就坡、靈活掌握……長城要保持風貌,修出風韻就得‘五隨’,隨層、隨坡、隨彎、隨舊、隨殘?!?/p>

  在調研中發現,這種“不改變原狀”“最小干預”的理念有效維護了長城的自然歷史風貌,也成為當前北京在貫徹落實長城修繕保護中的共識。

  程永茂坦言:“以往長城保護多是‘哪里損壞修哪里’的搶救性保護?!倍?022年啟動的懷柔箭扣長城和延慶大莊科長城研究性修繕試點工程中,首次引入了考古發掘,開始轉向“精心修長城,邊修邊研究”的修繕、考古、研究并重模式。

  “研究性修繕,就是采取多學科深入交叉合作研究的方式對長城進行保護。在現場勘查過程中,多學科專家團隊從各自的專業角度提出建議,最大程度保護長城歷史文化信息?!闭劶爱斚麻L城保護的新方式,懷柔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調研組,如今的“研究性修繕”更加注重搶救性保護與研究性、預防性保護并重,這開啟了長城修復保護新篇章。

  近年來,北京啟動了近百項長城保護工程,成立全國首個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出臺《北京市長城文化帶保護發展規劃(2018年—2035年)》《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實施方案(2021年—2023年)》等,長城保護的力度不斷加大、修繕理念不斷進步。

  2020年9月,在懷柔箭扣長城腳下,全國首個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掛牌成立。依托該基地,北京開始把長城保護重心由一般性搶險加固,向研究性修繕轉變。2021年7月,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八達嶺長城被評為保護管理示范案例。以北京箭扣長城、大莊科長城保護工程和八達嶺遺產影響評估為代表的長城保護管理實踐,為各國開展線性文化遺產保護貢獻了“中國經驗”。

  從志愿者自發參與到專職長城保護員隊伍共同守護

  晨光熹微,身著“長城保護員”馬甲的劉紅巖,匆匆趕往石峽關長城鴛鴦樓。3個小時的巡查,十幾公里的山路,一邊隨手撿拾垃圾,一邊上傳長城裂隙照片。她說:“這都是日常的規定動作?!?/p>

  為加強長城保護,2019年,北京市在長城分布的鄉鎮統一招聘“長城保護員”,進行全員培訓、持證上崗,建立區、鎮(鄉)、村三級長城遺產保護管理體系。目前北京的長城保護員已有488人。

  劉紅巖說:“選擇這一職業,是受到舅舅梅景田的影響?!苯衲?6歲的梅景田,40多年來他義務在長城進行巡查,并在村里組建了第一支義務長城保護隊。如今,石峽村近一半的村民成了長城保護志愿者。

  “長城分布范圍廣、環境復雜,單靠文物部門的力量難以解決諸多問題,社會力量的持續參與、專職長城保護員隊伍的建立,讓長城的保護和利用進入了良性循環?!毖討c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線下修繕到科技賦能“云端”齊發力

  先敲除破損磚塊,再放上新的特制磚,最后用溜子和白灰色砂漿勾縫,一處破損的磚墻就剔補完成了……這看似復雜的工序,在“云游長城”小程序中只需輕拖手指,就能立即“穿越”到長城,在線體驗“爬長城”和“修長城”。

  近年來,北京還積極探索科技賦能文化遺產保護。打造的“云游長城”系列成果,是全球首次通過云游戲技術,實現最大規模文化遺產長城的毫米級高精度、沉浸交互式的數字還原,成為數字技術在遺產保護領域創新應用的標志性范例。

  而在“數字長城”之外,技術的發展也為長城的物理修繕和保護注入新的力量。為長城保護員提供無人機設備、準確識別和分析長城病害的高精度三維模型、實現長城游覽自由的長城全線實景三維數據庫、明長城防御體系GIS數據庫、長城環境振動災害云監測技術庫……促進北京長城保護由“被動的搶救性保護”向“主動的預防性保護”轉變。

  活態傳承:讓長城文化可觀、可感、可用

  留下來:“青磚”里的長城精神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源泉正來自長城抗戰,它的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符,都體現著血戰到底的抗戰精神,激勵著每一位中華兒女。

  距北京城120公里的密云區古北口,是連接華北、東北、內蒙古地區的交通要隘。歷史上這里曾發生過無數次戰事,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有“京師鎖鑰”之稱。

  1933年,古北口長城抗戰,打響了華北地區抗擊日寇的第一槍。中國軍隊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奮戰70多天,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民族尊嚴。

  “為了弘揚偉大的長城抗戰精神,我們重修了古北口長城抗戰七勇士紀念碑,對古北口長城抗戰紀念館進行了展陳提升,整修了侵華日軍投降地,推動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列入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泵茉茀^古北口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現在,這里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有很多團體前來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今年是古北口長城抗戰90周年,前來瞻仰憑吊的人更是絡繹不絕?!?/p>

  火起來:長城腳下的美麗新村

  夜幕降臨,古北水鎮依然游人如織,被燈光點亮的司馬臺長城宛若一條璀璨的巨龍,蜿蜒起伏在燕山之巔。2014年開始運營的古北水鎮,將江南風情的水鄉與雄偉的司馬臺長城融為一體,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登長城、望長城、品長城、賞長城、聽長城,體驗長城的各種美。

  位于延慶區的八達嶺長城,是北京的屏障。這里山巒重疊,地勢險要。氣勢磅礴的城墻南北盤旋,延伸于群巒峻嶺之中,是萬里長城開放最早的地段,很多游客踐行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誓言。據統計,已有500多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登臨過八達嶺長城,在驚嘆長城雄偉的同時,也以各種方式向世界講述著長城故事。

  距離八達嶺長城不遠的石峽村,位于石峽關長城腳下。這里明代建村,遺跡眾多,有古堡城墻遺存、古堡城門基石、土長城、磚長城等遺址,長城原始風貌保存較為完整。

  走進石峽村,“古堡客?!薄伴L城人家”的牌子映入眼簾?!笆忾L城”是延慶區首家精品民宿,餐廳、咖啡廳、書店、露天影院、博物館、學堂一應俱全,融入了長城文化、非遺文化、民俗文化。創辦人賀玉玲說:“因為有祖先留下的長城,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石光長城’民宿??梢哉f,長城文化是‘石光長城’的根和魂,‘石光長城’是長城文化的傳播點、宣傳站。我們的文化活動、體驗項目都圍繞著長城文化展開?!?/p>

  延慶區八達嶺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延慶區以八達嶺長城為核心,加強長城保護利用與文旅產業聯動發展,建設“長城人家”民宿集群,讓鄉村民宿成為長城文旅資源的承載活化之地,推動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活起來:豐富長城文化傳播方式

  坐落在八達嶺長城腳下的中國長城博物館,自1994年建成開館以來,共接待中外觀眾960萬人次。重新設計建設的中國長城博物館,與宛如巨龍蜿蜒匍匐于群山之巔的八達嶺長城融為一體。中國長城博物館負責人指著規劃效果圖說:“新館計劃2025年開館。未來,中國長城博物館將全面提升研究、教育、交流等功能,成為全面展示闡釋中國長城歷史脈絡及長城文化的國家級博物館、長城精神的傳播高地、全國長城文化研究的學術殿堂、國際長城文化交流互鑒的國家級平臺?!?/p>

  近年來,北京積極推進長城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深入發掘長城文化資源,相繼出版《長城踞北》《北京長城故事》等研究成果,創作《長城筑夢》《長城頌》等優秀文藝作品,舉辦北京長城文化節、八達嶺長城高峰論壇、“好漢杯”八達嶺長城文創大賽,開發“長城禮物”文創產品,講好長城故事,傳承長城文化,持續擦亮“長城金名片”。

  未來之策:加強長城文化帶的遺產保護與文脈傳承

  多年來,北京長城保護力度大,投入資金多,在有長城分布的1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保存程度最為完好。但是,北京在長城保護、傳承、利用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如何更好地有效活化利用長城資源,特別是修繕后未開放但具備一定利用基礎的段落;目前長城IP開發不足,長城文創產品不夠豐富,旅游體驗產品較為單一,大部分游客還停留在對長城的“打卡”式旅游,未擺脫門票依賴,未形成多次消費模式,長城文化賦能經濟發展需進一步加強;長城保護區劃有待進一步完善,現行的長城保護建設控制地帶區劃較為籠統、不夠精細、基礎數據未能及時更新,急需進行必要的維護調整等。

  如何更好地守護民族文化記憶、延續民族文化根脈?未來,在推進北京長城文化帶的遺產保護和文脈傳承方面,調研組認為:

  繼續深入落實有關規劃,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加強長城文化帶整體保護利用。2019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重大決策部署。未來,要進一步加強長城保護研究,實施長城遺產監測,有計劃推進重點長城段落維護,推廣研究性修繕措施,展現長城作為拱衛都城重要軍事防御系統、中華民族精神象征的歷史文化與景觀價值。

  加強未開放長城的管理和合理利用,促進傳統文化資源向旅游資源轉化。在具備一定利用基礎的未開放段長城,建設安全設施,使長城不僅作為看護的重點,也成為當地發展經濟的資源助力,探索多形式的長城開放利用試點段落,逐漸開展長城研學等戶外體驗活動,引導戶外愛好者有序攀爬,發揮修繕后有旅游價值的長城的社會價值,將長城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以保護促民生,為遺產保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發揮長城文化旅游資源作用,加強長城文化與旅游體驗深度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文旅產品,為游客帶來更加豐富的可聽、可看、可參與的鮮活文化形態,在提升文化旅游綜合消費業態方面,增強吸客、吸金能力,塑造長城生態文化景觀,以優化生態環境、展示長城文化為重點發展旅游等相關文化產業,加強長城文化傳播和文脈傳承。

  加強對北京市長城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科學管理。制定科學的劃定標準,實事求是科學調整優化細化長城沿線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類型區域劃分,根據長城保護的實際情況按照有關程序進行動態調整完善,協調長城保護區劃與地區發展之間的矛盾,科學監管城鄉建設,優化道路交通系統,調整溝域產業結構,改善村莊生活條件,在嚴格保護長城本體及環境安全前提下,兼顧地區長遠發展需求,為相關土地及項目審批建設拓展空間,統籌長城保護的需求和區域社會發展的訴求,推動當地村民和其他社會力量更加積極地參與長城保護與合理利用,統籌人口資源環境,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發揮長城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空間載體和文化紐帶的作用。落實2022年7月《北京市文物局 天津市文物局 河北省文物局全面加強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利用聯合協定》,以長城為載體和紐帶,有效推動京津冀文脈一體協同發展。(作者:光明日報聯合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煦、張寶秀、周清;光明日報記者張景華、白雪蕾)

責任編輯:周 勝武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