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現代化的基本觀點
發表時間:2023-07-07 來源:中國文明網

  在6月2日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敝袊浆F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同向而行。把握“兩個文明”相協調,正是將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貫通起來的關鍵抓手。如何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崩斫馄渲幸x,必須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結合。

  以辯證的觀點把握兩個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是辯證唯物主義最基本、最核心的觀點。以辯證的觀點把握兩個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必須要看到“相協調”的第一個層面,是物質到精神層面的“協調”。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物質對精神具有決定作用并受到精神的反作用。由于社會分工的出現,特別是從物質勞動精神勞動分離起,“意識不用想象某種現實的東西就能現實地想象某種東西”,在到物質層面的“再協調”中改變世界。正如《國語·鄭語》中講“和實生物”,即為相異的事物相互協調可以促進新事物的生成,實現發展。兩個文明相協調的結果,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生成。

  在從物質到精神層面的“協調”中,作為一種新的物質文明形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新的物質生產方式、分配方式、發展方式并在精神文明層面產生與之相協調的反映——新的物質生產目的、分配目的、發展目的,最根本的是以人的目的超越資本的目的。然而,從物質到精神層面的“協調”并不意味人類文明形態的自動更新,精神具有相對獨立性,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有其自身的運行邏輯和物質基礎,人類文明形態的更新需要從精神到物質層面的“再協調”。要將中華文明特性同新的物質載體有機結合,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為文化產品,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產業。在從物質到精神層面的“協調”與精神到物質層面“再協調”的循環往復中,完成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

  以全面的觀點把握兩個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以全面的觀點把握兩個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看到物的全面豐富與人的全面發展不可分論,人是文明的基本尺度?!叭弊衷凇墩f文解字》中釋為:“完也,從人,從工?!比藗優榱藙撛鞖v史,首先要進行物質生產活動,作為其他一切歷史活動的前提,這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觀的立場,提出現代化作為物質生產活動出現后,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思想。如《共產黨宣言》中所述,現代化大工業“把世界各國人民互相聯系起來,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場聯合成為一個世界市場,到處為文明和進步做好了準備”。普遍交往是世界歷史的基本特征,“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在“世界歷史”的過程中,人的全面發展不再有個人層面或者某個民族、地區、國家層面的實現,只能是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基本單位的全面實現。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開啟了世界市場,卻從未開啟“真正的共同體”——能夠代表每一個個人利益的共同體。人的全面發展需要新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前提?!鞍菪浴迸c“和平性”是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國提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全球化不可逆”以維護世界交往的底線,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以更好惠及各國人民,建設“以義為先,義利兼顧”的伙伴共同體替代“利聚而來,利散而去”的盟友共同體,以自由自覺的感性勞動超越資本理性,使人類勞動回歸人類本質,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新的物質文明前提。一個真正的共同體是消滅一切對立的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摒棄零和博弈思維,“尊重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新的精神文明前提。在一個充滿挑戰也充滿希望的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是破除“虛假的共同體”并實現“真正的共同體”的必然方案,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

  以平衡的觀點把握兩個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老子曰:“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币庵^萬事萬物總處于變動中,但也總有一定的方向和規則,即為根。從變動到復歸,就是平衡。平衡是動態的平衡,道路是平衡問題的關鍵。以平衡的觀點把握兩個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看到選擇并始終堅持一條正確道路的重要性,這條道路,只能是社會主義的道路。社會主義為兩個文明的平衡發展賦予道路保障,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提出,社會主義社會“通過社會化生產,不僅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

  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困不是社會主義,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才能保障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平衡發展。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路中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興盛;否則就會偏離航向、喪失靈魂,甚至犯顛覆性錯誤?!泵鎸Ω鞣N風險挑戰,只有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才能保障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富裕是共同的富裕,生活是美好的生活,確保兩個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供稿:天津文明辦 天津日報  作者:侯靜婕/天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林 鳳清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