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的中國表達
發表時間:2023-06-09 來源:光明日報

  【析理論道】?

  文明觀是指人們對待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文明的觀點和態度,是對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不同文明之間關系如何、人類文明走向何方等問題的解答。不同的文明觀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不同的發展圖景。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形成的文明觀是一種唯我獨尊的西方文明優越論、貶損其他文明的文明不平等論、排斥甚至用暴力手段掠奪和奴役其他文明的文明沖突論。中國式現代化順應世界現代化大潮,遵循人類文明發展規律形成的文明觀,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的文明觀。

  文明是多彩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當今世界上有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二千五百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五千多種語言。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長處、優點;不同國家和民族在應對不同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在不同生產條件和發展條件的實踐中形成了差異多樣的文明形態。正因此,世界文明的百花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意盎然、豐富多彩。文明差異性的客觀現實也使得不同國家和民族在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探索中不可能整齊劃一遵循同一模板,這就要求我們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的差異性及其對發展道路的選擇。

  長期以來,西方形成了一套文明理論,奉行現代化就是西方化,將自己的文明作為標準和樣板。西方現代化的文明觀對待不同的文明,認知上不接受、不理解,態度上排斥、貶低、丑化,行動上改造、同化,甚至企圖取而代之,造成嚴重的文明隔閡。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觀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不同文明交流互鑒,認為不論是中華文明還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是人類文明創造的成果。我們應當在求同存異中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各種文明的有益成分,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斷譜寫中華文明與不同文明交流的新篇章。

  文明是平等的,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文明無高低優劣之分,不同國家和民族應該在相互尊重基礎上,促進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注入動力。任何一種文明,不管它產生于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社會土壤之中,都是流動的、開放的,這是文明傳播和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中華文明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典范。在長期演化過程中,中華文明從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中獲得了豐富營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絲綢之路的開辟,遣隋使遣唐使大批來華,法顯、玄奘西行取經,鄭和七下西洋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事例。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人類已經有了幾千年文明史,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在承先啟后、繼往開來中走到今天的,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鑒、融合的宏偉畫卷?!拔拿鳑_突論”為人類勾勒了充滿沖突、爭斗乃至戰爭的動蕩不安的圖景,“歷史終結論”則認為歷史終結于資本主義文明。而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文明觀,理性處理本國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差異,不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互學互鑒,美美與共。在實踐層面,中國式現代化以文明交流互鑒作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和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積極推進各種文明間的對話交流,為中國式現代化匯聚了人類文明的力量,同時也促進人類各種文明之花競相綻放。

  文明是包容的,在開放包容中共同發展。“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觀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和而不同、開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精神,使得中華民族以“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自信而大度地同域外民族交往和開展文化交流,譜寫了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開放包容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五千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從歷史上的佛教東傳、“伊儒會通”,到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中華文明始終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

  不同文明應該和諧共生、相得益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式現代化文明觀的鮮明體現。在世界日益變成地球村、人類命運休戚相關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開放包容的胸襟,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回應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世界文明朝著平衡、積極、向善的方向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耙粠б宦贰背h,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引領下,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和諧共處,已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不斷繪就開放包容的文明華章。特別是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為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描繪了新愿景,昭示了世界不同文明共同書寫激蕩人心的文明華章的發展方向。

 ?。ㄗ髡撸厚R秋麗,系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結合’及其關系研究”〔21&ZD008〕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王 泓凱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