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共畫文明“同心圓” 凝聚城市正能量
發表時間:2022-08-11 來源:中國文明網

深圳城區圖。

  近年來,廣東深圳在文明創建中砥礪前行,秉持先行示范的自覺擔當,堅持高標準謀劃、高規格部署、高水平推進,著眼于市民的文明幸福和諧,著眼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努力以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豐盈成果,向世界展示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標桿形象。

  全城合力 “內外兼修”共筑文明


志愿者在街頭開展文明交通“禮讓斑馬線”活動。

  深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發動市民群眾廣泛參與各類創建活動,讓文明之風吹拂鵬城大地。在城中村,占道經營、亂堆亂放、機動車及非機動車亂停放的現象越來越少了;城市街頭,機動車自覺“禮讓斑馬線”,已經成為鵬城一景;社區、農貿市場、商業廣場等公共環境干凈整潔,為市民營造著良好的生活、出行、購物等環境……深圳針對出行、衛生、秩序、經營等重點難點領域,不斷推出專項治理行動,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推動創建工作常態化管理。

  文明,不僅在于城市的市容市貌,更在于每個市民的內在素養。出臺《深圳市民文明素養提升行動綱要(2021—2025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市民教育全過程,著力從“修心”“養德”“守法”“尚智”“崇文”“健體”等六大方面培育市民文明素養,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弘揚共筑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

  惠民利民 文明實踐凝聚人心

  在僑香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宣傳欄上,一張屬于香蜜湖長青老年大學的課程表格外顯眼,這張課程表從周一到周五專為老年人設立了古箏、聲樂、攝影、書法等各類課程……在這里,老年人擁有了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僑香社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積極構筑以“幸福+文化+健康+智慧+平安”為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舞臺”,全力打造文明實踐基層樣板,不斷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圳創新理論宣講形式模式,以新穎視角詮釋科學理論,用可感知、接地氣的故事讓思想理論深入人心、深入基層。南山區創新探索鋼結構博物館“體驗式”宣講、南山博物館第二課堂“移動式”宣講、身邊好人先進典型“示范式”宣講等理論宣講新模式。

  以文明實踐凝聚人心,需要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深圳構建“群眾點單、中心(所、站)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工作閉環,立足群眾所需,力求群眾喜愛,開展多種形式的文明實踐活動,讓市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參與文明實踐,享受文化服務。經過3年的建設發展,全市已掛牌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7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603個,真正實現了“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

  同舟共濟 戰疫涌現文明力量


中建八局志愿者配送社區生活物資。

  疫情期間,深圳市文明辦、市婦聯聯合市關愛辦開展了“您出征,把家交給我”抗疫家庭關愛行動,為夫妻雙方均在抗疫一線的家庭和單親抗疫家庭提供幫助,減輕他們的家庭負擔,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助力。

  在公共場所,人們看到的是一個個自覺戴好口罩,主動測溫、亮碼、打卡電子哨兵的市民;在各個核酸檢測點,市民們積極配合核酸檢測要求,耐心地保持“一米線”距離排隊;深圳人自覺做到非必要不離深、減少聚集和聚餐……疫情防控不僅是黨委政府正在緊抓的工作,也是市民的自覺行動。

  在疫情防控戰中,無論“在編”“編外”還是“臨時”的志愿者,在強烈的家園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的感召下,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擔起責任,加入到社區聯防聯控的各項具體工作中,為戰疫中的城市打通一個個“毛細血管”。

  識大體、顧大局,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普通深圳人,為深圳抗擊疫情貢獻了最強大的文明力量。(圖文供稿:廣東省文明辦)

責任編輯:楊 學靜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