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老西藏精神” 譜寫雪域高原新篇章
發表時間:2021-11-23來源:人民日報

  廣大干部特別是西藏干部要發揚“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增強能力、錘煉作風。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1951年5月23日,西藏宣告和平解放,古老的雪域高原從此換了人間,從落后走向進步、從專制走向民主、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從黑暗走向光明。

  1951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僅為1.29億元;2020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900億元?!岸潭處资?,跨越上千年”,西藏滄桑巨變的背后,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貫穿始終,它激勵著一代代西藏的建設者在雪域高原不斷創造一個個人間奇跡。這種精神,就是“老西藏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發揚“老西藏精神”。如今,“老西藏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推動雪域高原發展的強大動力。

  發揚“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從上世紀50年代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幾代駐藏部隊官兵、援藏干部等同西藏各族干部群眾一道,在和平解放西藏、建設西藏的偉大歷程中,孕育傳承了“老西藏精神”。

  1950年,黨中央一聲令下,十八軍全員開拔,向著從未經歷的高海拔進軍。高寒缺氧、物資匱乏……在艱苦的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下,官兵們一邊進軍、一邊修路。遇到高山,他們就依山造路;遇到大河,他們就入水搭橋;缺乏食物,他們吃樹皮草根充饑……

  在今天的拉薩烈士陵園,展覽著許多當年十八軍進藏戰士們的遺物。據依然健在的老戰士回憶,從四川到西藏,山高谷深、交通閉塞、高寒缺氧、險阻重重,官兵們硬是用鐵錘、鋼釬、鐵鍬、鎬頭這些簡陋工具,劈開懸崖峭壁,征服險川大河……川藏公路雀兒山下,立著筑路英雄張福林的墓碑。張福林在施工時犧牲,戰友們在他的挎包里發現5包菜籽,那是他用津貼在四川買來、準備川藏線修通后在雪域高原播種的。在當年艱苦的自然和施工條件下,2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平均每1公里就有超過1名建設者犧牲。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西藏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一批批來自祖國各地的建設者來到雪域高原,參與西藏建設。后期進藏的同志,將十八軍進藏官兵尊稱為“老同志”;60年代后進藏的干部,又把50年代進藏的稱為“老西藏”;再往后,人們把80年代前在藏工作的各族干部都叫作“老西藏”,并把這些“老西藏”身上體現出來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精神稱為“老西藏精神”。

  2013年3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西藏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希望西藏各族干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

  2015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廣大黨員、干部要發揚優良傳統,不斷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廣大干部特別是西藏干部要發揚“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增強能力、錘煉作風。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期間,再次強調要大力發揚“老西藏精神”。

  視百姓如父母,舍小家顧大家,時刻聽從黨和人民的召喚

  “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边@是西藏原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日記里的一句話。

  高寒缺氧是對身體健康的嚴峻考驗,也給在西藏工作的同志帶來重重困難。對于在西藏工作的同志來說,“老西藏精神”意味著吃苦、忍耐,也意味著戰斗、奉獻。以孔繁森同志為代表的廣大黨員干部,就是用自己在高海拔地區的堅守,書寫著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

  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山東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并寫下“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誓言。他本來是作為日喀則地委宣傳部副部長選調的,自治區黨委見他年富力強,決定改派他到高海拔的崗巴縣擔任縣委副書記。征詢他的意見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年輕,沒問題,大不了多喘幾口氣”“我是黨的干部,服從組織安排”。

  在崗巴工作的3年里,孔繁森同志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88年,山東省再次選派進藏干部,孔繁森同志第二次赴藏工作,擔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等工作。到任僅4個月的時間,他就跑遍了全市8個縣區所有的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村辦小學。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強烈地震,孔繁森同志領養了3名藏族孤兒。年底,他到阿里工作,把領養的孩子也帶到阿里,白天忙工作,晚上輔導孩子做作業。有人問他為什么自己條件這么艱苦還要領養孩子,孔繁森同志回答:“我見到困難群眾,如果不去幫助,我心里就像欠了什么似的特別難受?!?/p>

  阿里地處西藏最偏僻的西北部,地廣人稀,交通極為不便,農牧民缺醫少藥現象嚴重??追鄙久看蜗锣l時,隨身都會多帶一個小藥箱,工作結束后,他的身邊總圍著一群等候看病的農牧民群眾。有一次給一位70歲女患者診治時,一口痰堵住女患者的喉嚨,孔繁森同志硬是拿一根管子插到她喉嚨里,一口一口把痰吸了出來。

  1994年11月,孔繁森同志在工作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人們用一副挽聯感念他對西藏的深情—“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兩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

  孔繁森同志雖然已經離世20多年了,但孔繁森精神一直激勵著廣大黨員干部,像他那樣視百姓如父母,舍小家顧大家,時刻聽從黨和人民的召喚,為黨的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在上海與西藏之間,她選擇了西藏;在3000米海拔的林芝與4500米的那曲之間,她選擇了那曲;在那曲市與班戈縣之間,她選擇了班戈……這,就是全國優秀組工干部祁愛群的選擇。她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將黨和人民的需要放在前面,直到長眠在羌塘草原的茫茫大地上。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放牧守邊是職責”,卓嘎、央宗姐妹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每年有半年多時間與世隔絕的邊境鄉,以抵邊放牧的方式守衛著祖國的神圣國土,國旗掛遍迢迢巡邊路。姐妹倆以數十年在海拔3000多米玉麥鄉的堅守,詮釋著“老西藏精神”的豐富內涵。

  2004年,習近平同志在《執政意識和執政素質至關重要》一文中提出:“像領導干部的好榜樣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樣,做一個親民愛民的公仆,做一個忠誠正直的黨員,做一個靠得住、有本事、過得硬、不變質的領導干部?!?/p>

  援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崇高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顯著優勢

  今年7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見到那些皮膚曬成了古銅色的援藏干部們時,十分動情地說:“援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崇高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顯著優勢。缺氧不缺精神,這個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們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這個事情必須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一方面支援了西藏,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方面鍛煉了干部、成長了隊伍。援藏應該是你們一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之一?!?/p>

  1994年7月召開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拉開了對口支援西藏的帷幕。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西藏和平解放與繁榮發展》白皮書數據,1994年至2020年,對口援藏省市、中央國家機關及中央企業分9批共選派9682名優秀干部援藏,支援西藏經濟社會建設項目6330個。

  在廣大援藏干部中,不少人做出了像孔繁森同志那樣的選擇——多次接力援藏。福建援藏教師“夫妻檔”李光文、陳紅累計5次援藏,用熱情澆灌雪域高原的教育事業;廣東援藏干部胡雄英連續援藏3次,用近10年時光見證魯朗國際旅游小鎮從設計、建成到運營;陜西援藏干部呂智勇3次援藏,甘做“高原上的一棵草”……

  在援藏工作中,人們看到了“老西藏精神”中所蘊含的團結、奉獻的力量帶給西藏各地的巨大變化:日喀則市白朗縣,一座座現代化蔬菜大棚鱗次櫛比,這是山東援藏干部帶領當地群眾建起來的;那曲市雙湖縣,群眾通過捕撈和加工鹵蟲卵脫貧致富,這是在中石油援藏干部支持下實現的;阿里地區噶爾縣,如今街道綠樹成蔭,綠化水平大幅提升,這是陜西援藏干部帶著當地群眾干起來的……

  離開舒適的環境、遠離溫暖的家庭、告別熟悉的工作,走向雪域高原,忍受身體的各種不適,在艱苦環境下干出不平凡的業績……一批批援藏干部與西藏各族干部群眾一起,詮釋著“老西藏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強大力量,為雪域高原發展作出新貢獻,創造新輝煌。(記者 申 琳 姜 潔 徐馭堯)

責任編輯:梁 海燕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