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寧生:用真情墊高山里孩子的人生高度
發表時間:2023-02-06 來源:中國文明網

  若給七旬老人孫寧生畫一張人生軌跡圖,教書育人是一直不變的方向。

  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孫寧生以當地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南京師范大學。畢業后,他如愿成為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南師附中”)的一名地理教師。從此,他心心念念地把守護學生當成一生的追求。

  2011年初,29年的執教生涯結束,退休的第二天,孫寧生就背上行囊,來到烏蒙山腳下的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茨營中學,開啟了12年的支教生涯。

  “大山里的孩子,看不到山外面,我要到那里去托舉他們,墊高孩子們的人生,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茨營中學的教學樓上寫著這樣一句話——讀書墊高人生高度。這句孫寧生個人的感悟,變成了全校師生的座右銘。

  一提到孫寧生,茨營中學校長趙小郭豎起大拇指:“12年來,無論對學生,對教師,還是對學校,甚至對茨營的群眾,孫寧生老師都很無私,心里沒有自己,全都裝著別人,大家都很佩服他?!?/p>

孫寧生給茨營中學的學生們上課。馮芃 攝

  初心所系:燃燭光照亮心靈

  2022年8月28日,茨營中學初一新生報到。孫寧生找到班主任,要到了這批學生中困難學生的名單,共8人?!叭ツ晔?7人,今年又少了,脫貧摘帽后,這幾年農民的生活確實越來越好了!”他笑著說。

  8個人,孫寧生認真地寫進資助名單里,又從抽屜里取出800元,作為9月新增的資助經費,裝入一個大信封中。

  掰著手指一算,12年間,孫寧生直接或間接經濟資助的困難學子多達322人,其中有9名孤兒,資助金額近百萬元。

孫寧生給茨營中學的學生們發放文具。圖片來源:文明南京

  孫寧生早就有資助困難學子的打算。2011年茨營還沒有“建檔立卡貧困戶”之說,他就向班主任們打聽到有300多名學生家境貧寒,而當時孫寧生的退休金,在這么多學生面前只是杯水車薪。他要來貧困學生名單,利用雙休日挨家挨戶走訪,梳理出最需要資助的孩子。

  山路崎嶇,又不通車,純靠一雙腳板丈量土地。每逢開學,孫寧生就會帶著地圖,揣上指南針、一袋餅干和一壺水,跋山涉水走訪困難學子名單上每一個孩子的家。茨營中學海拔1860米,最遠的哈馬寨海拔3200米,一走就是半天,但在孫寧生看來,心中有信念,再高的山都在腳下。

  2011年8月,孫寧生確定了首批95名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學生正式成為資助對象,每人每月100元生活費。

  小娟(化名)是孫寧生首批資助對象之一。上初中時,小娟考試經常不及格。孫寧生一遍遍鼓勵:“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目標,不然就像是閉著眼睛走路,只能東摸西撞,弄不好還會跌跟頭?!?/p>

  小姑娘發奮努力,最終考取了曲靖市護士學校。念護校時,她又在孫寧生的不斷鼓勵下,2019年通過了專升本考試,成為一名本科生。

  真情所依:“播種人”孕育出希望

  生活上的苦,只要有奔頭,孫寧生并不怕,反而甘之如飴。他最累的是與“讀書無用論”做斗爭。他深知,只有教育,才是阻斷貧窮代際傳遞、鞏固脫貧成果的根本手段。于是,他把學生從田間地頭里、飯店餐桌間、小賣部柜臺后,一個個拉回了課堂,留在了校園。

  范亮是孫寧生在南師附中任教時教過的學生。范亮記得2016年第一次來云南看老師,見到孫寧生時他正站在田里,微微彎著腰與一名干農活的女生說話。范亮后來聽說,女生叫小麗(化名),已是第三次輟學,前兩次都被孫老師拉回了學校。

  而這一回“失蹤”,孫寧生到處找了幾天,才在田里找到她。她覺得與其繼續花錢讀書,不如做農活幫家里減輕負擔。

  “哪怕你要打工,也要等到初中畢業,可以有更高的收入?!睂O寧生找到小麗家,保證孩子上學的生活費由他解決。擔心孩子再次“失蹤”,孫寧生干脆給她買了個手機,還充了半年話費。

孫寧生在茨營中學希望圖書室整理圖書。圖片來源:文明南京

  12年來,孫寧生還一直堅守著一塊播種希望的園地——希望圖書室。這是他剛到茨營中學時自己創建的圖書室,沒有多余房間,他就用自己的38000多元公積金搭建活動板房。沒有圖書,就聯系南京他的學生和愛心人士捐助,至今上架圖書27000多冊,倉庫里還有1萬多冊,有文學名著、科普讀物、勵志書籍和教輔材料。沒有書架,國外的愛心人士捐來了書架……

  孫寧生經常帶著孩子們寫讀書筆記,并用自己購買和社會捐助的文具獎勵學生。如今的圖書室,已從經常積雨水的活動板房搬進了辦公樓,教室般大小,還有一間閱讀自習室。希望圖書室,成為全校學生課外時間最愛去的樂園。

  孫寧生曾在筆記本中寫道:“農村貧困地區的教育是個慢活,不可能立竿見影,如同播種,種子撒下去,總要過一段時間才會生根、發芽……”

  我身所安:白云外不老青山

  過去,孫寧生說自己只是“見不得窮”,教育,是從根子上改變貧窮最好的方法。今天,他仍然相信,教育,能給孩子們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在離曲靖城20多公里的茨營中學,清晨第一個到校的是他,夜里最后一個關燈的還是他。在這里的12年,他,是編外輔導員,也是編外教師,12年里沒有拿過學校一分錢,沒有吃過學校一口飯;他,在食堂偷偷地給學生的飯卡里打了多少錢,自己也說不清楚;他,成了學生離不開的人,成了他們最掛念的人。

孫寧生給茨營中學的學生們上課。圖片來源:文明南京

  8月14日的午后,早已畢業的學生——25歲的王富兵走了1小時40分鐘的山路來到茨營中學,只為看一眼“孫老師”。

  十幾年前,還在上小學的他,就聽說“茨營中學有個用退休工資資助學生的孫老師”。進入學校后,孫老師不僅給他生活費,還鼓勵他多讀書。

  如今,王富兵在江蘇鹽城某中學當地理老師,走出了大山,孫老師溫柔的鼓勵、和煦的笑容,他一直記在心頭,只要遇到班里家境貧困的孩子,更會格外關照?!皩O老師是照亮我新世界的那盞燈,我也想成為一名像他那樣散發溫暖的老師?!蓖醺槐f。

  因為有了孫寧生,大山里的孩子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漸漸有了夢想,以及逐夢的底氣和勇氣。瘦弱的孫寧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推動著茨營中學發生變化。

  支教12年,孫寧生選擇把家安在曲靖。至今,他依然每天都拖著瘦弱的身軀,奔走在茨營中學的圖書室、課堂間。

  有人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著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著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著另一個靈魂,也許孫寧生的使命就是守住這片青山,做那一棵樹、一朵云、一個靈魂。

2022年第四季度

孫寧生入選“中國好人榜”

  (來源:光明日報,記者:張勇 王茸)

責任編輯:張慧磊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