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揚:我這輩子,就做育種一件事
發表時間:2023-01-16 來源:中國文明網

  天剛蒙蒙亮,86歲的劉世揚就趕到了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五龍鎮班閆村試驗田。麥穗在晨曦中泛著金光,壓彎了麥稈,也累彎了劉世揚的腰板。

  劉世揚退休前是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東洪鎮農技站站長,一直從事農業科研工作。退休后的他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反而開始了一項浩大“工程”——培育芝麻、小麥品種。這一干又是27年。

  劉世揚在試驗田中觀察育種情況。圖片來源:駐馬店日報

  糧食就是命,種下麥田夢

  劉世揚出生于貧苦農家,饑餓是他童年最大的感受?!坝龅綖暮δ昃?,蝗蟲鋪天蓋地,頃刻間所有的莊稼都沒了,饑荒時期幾個大人能為了爭搶榆樹皮打起來?!眲⑹罁P回憶說?!俺燥栵?,讓鄉親們吃飽飯”,這樣一顆“種子”便深埋進年幼的劉世揚心中。

  20世紀50年代從農校畢業,再到參軍、轉業,吃上人人羨慕的“商品糧”,劉世揚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1984年,他不顧親友反對,毅然放棄縣城里待遇優厚的工作,回到農村當了一名鄉農技站站長,安心與農業打交道。

  “選種備種是莊稼人的頭等大事,關系到一年的收成。駐馬店是傳統農區,如果能培育出一個優質高產的芝麻、小麥新品種,那可就是了不起的貢獻?!?995年,臨近退休的劉世揚又做出一個重要決定,自籌資金開始育種之路。

  不聞窗外事,只為多打糧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在育種這個專家云集、科研院所齊聚的行業里,鄉級農技站出身的劉世揚可謂“草根”。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土專家”,硬是憑借一身干勁兒闖進育種大門,摸索出了一系列雜交育種的新路徑,破譯良種選育的基因密碼,干成了可以躋身國家育種殿堂的非凡業績。

  2007年,劉世揚的“上芝1號”芝麻新品種成功通過省級鑒定,他也首次登上第14屆中國楊凌農業高科技成果后稷獎的領獎臺;2011年,劉世揚再次應邀出席第18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他憑借“上芝429”捧回了后稷特別獎。

劉世楊(左)察看小麥育種情況。圖片來源:駐馬店日報

  “‘輪選124’今年參加國家生產試驗,‘輪選125’已經被國家區域試驗兩年,這倆品種離‘成材’也不遠了?!碧崞鹱约旱摹昂⒆觽儭?,劉世揚很是欣慰。

  為了培育新品種,劉世揚前后投入200多萬元,克服各種困難,承接完成省市科研項目32個,取得科技成果獎26個,在國家和省級專業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35篇,完成自主創新技術12項。

  劉世揚腳下踩著的是泥土,手里摸著的是莊稼,心里記掛的是數據。沒有專業的研究團隊,沒有“高大上”的機器設備,20多年來,他靠著非凡的毅力,先后培育出12個新品種,在河南、湖北、四川、重慶等6省推廣種植面積超過1000萬畝,累計增收糧食逾4億公斤。

  時間砥礪信仰,歲月見證初心。從劉世揚身上,人們能感受到“日拱一卒”的韌勁,“滴水穿石”的執著,“一心只為多打糧”的純粹。

劉世揚(左二)和他的團隊。圖片來源:大河報

  選擇了育種,一生也無悔

  “做農業科研,就得有像劉老師這樣執著的勁頭,十年、二十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孜孜不倦,安于清貧?!眲⑹罁P的弟子劉杰介紹,一個好品種從培育到審定,再到大面積推廣,幸運的話需要13年,甚至需要15年?!坝N人的一生都在和時間賽跑。劉老師日復一日將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堆疊起來,最終成就了不凡的事業?!?/p>

劉世揚(中)培育的種子喜獲豐收。圖片來源:駐馬店日報

  鬢華雖改心無改。盡管年邁,但劉世揚育種的信念卻從未動搖,“我希望上天再給我5年時間,讓我能培育出以矮敗為主的高產優質、高抗、廣適小麥新品種三到四個,培育出高產優質、高抗芝麻新品種六到八個……”

  育種路上,劉世揚不知彎了多少次腰,流了多少次汗,泥里來土里去,風里來雨里去,但他依然帶著鍥而不舍的堅毅、百折不回的倔強,一路無畏前行。一粒粒濃縮著光陰與心血的種子,飽含他的夢想與期盼,在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拔疫@一輩子,就做育種一件事?!蓖鵁o邊的麥田,劉世揚滿懷深情。 (來源:中國文明網綜編自河南日報、大河網、駐馬店日報等)

2022年第三季度

劉世揚入選“中國好人榜”

責任編輯:張慧磊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